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2004年,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丁非教研员在高中化学课堂尝试设计、使用导学活动单开始,到2008年“如皋市第四次课改推进现场会”提出“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深入推广‘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要求之后,在整个如皋教育届掀起了一股“活动单导学”的飓风。
在这股飓风的影响之下,笔者也开始顺应时代潮流,开始尝试“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但教学尝试之初,我并没有领悟到“活动单导学”的真谛、享受到“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带来的欢乐,形而上学的认为“活动单导学”不就是简单的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吗?
以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于是我根据课标要求,把导学活动单设计成三个活动板块: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活动任务:活动一:《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活动二: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是怎样分配的?活动三: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异同?
结果一堂课上下来,前面两个活动的答案,学生只会整段整段的读课文。第三个活动由于课本上没有集中比较,是属于和前面所学内容的一种比较,是一种能力的提升,结果这个活动,没有一个同学敢于发言,都胆怯得低着头,心中默默祈祷着不要被老师点中名字来回答问题,都期待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二、问题的症结
课后,我在撰写《课后小结》时,深深地思考了一下本课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1.历史,作为当前初、高中阶段的小学科,两年前在初中甚至仅作为考察科目,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重视程度也不高;
2.由于学科的地位局限性,在加之如皋地区的师资问题,在初中任教的很多历史老师都不是历史“科班”出身,而是由其它科目老师兼带,历史课有的就是画书,以致很多学生乃至老师都认为:历史只要背背就行了!历史课上只要碰到提问,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抓紧时间从课本里找,根本不动脑筋思考,课本上没有的,基本就是一问一站,从而对历史课也就谈不上什么兴趣可言。
3.本科内容距离学生的认知水平距离较远。学生成天被沉浸在“之乎者也乎”、“勾三股四弦五”、“ABCDEFG”之中,几乎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课本以外的事几乎是一窍不通。知识面的狭窄,可想而知。
4.本人活动单设计也未能体现“活动单导学”的真谛,设计过于简单、粗犷。导学活动单应该有问题,但问题的设计应该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提示,便于问题的解决。
三、问题的解决
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积极性?如何将问题设计得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些问题成了我魂牵梦绕的痛。
“争强好胜”是年青人的天性。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将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兴趣小组。每组选举一名“官方发言人”和一名“书记员”。同时每节历史课之前在黑板上列出每组的序号,此项任务由课代表在上课前完成。课上,每个问题经过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后,“官方发言人”能代表本组发言,在黑板上对应的小组序号后面画一笔,以示参与分;有机会答对的,再画一笔(最好以“正”字来计数)。每节课结束,得画数最多的一组为本课“擂主”。下节课,其它小组就来挑战擂主。擂主,既是荣誉,同时享有一定的特权——本组成员可以列出自己喜爱的书目的名称,由笔者出面替他们向学校借阅。
另外,在问题设置上,我也进行了改进:注意问题的小角度化、情景化提问。例如,同样在另外一个班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我把《导学活动单》进行了如下修改:
活动一:阅读《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思考: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什么体制?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对内、对外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概括这种体制的弊端,从而理解联邦制建立的背景。
活动二:阅读《1787年宪法》,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从美国联邦政府(中央)与各州(地方)的权力关系的角度,概括《1787年宪法》的内容。同时《1787年宪法》又是如何在联邦政府内部分配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
2.情景创设:假如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但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支持,他是否有权废除这部法律?针对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还会怎么做?面对这场纠纷,谁可以出面解释法律?请从《1787年宪法》的内容加以合理的解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787年宪法》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3.从宪法的性质、权力结构,谈谈《1787年宪法》的进步意义,并从它对奴隶制的态度、公民权力的平等性,概括这部宪法的局限性。
活动三:能力提升
试从代议制的性质、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行政权归属、政府首脑及其产生方式等角度,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通过以上改变,同样一节历史课的内容,学生参与性明显提高了,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了,从而减少了课后的遗忘率。
四、反 思
为什么会有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通过“擂主”的设置,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引进了竞争机制;通过“擂主”特权的设置,给予了学生参与的动力。尤其是这种特权的设置,还有个潜在的好处:它在无形中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历史学科、甚至其它学科,都是一种帮助,真可谓一箭多雕。
2.通过小角度问题的设计,让高深的、有跨度的、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简单化、大众化、通俗化,而且在合作探究时也有了着手点,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3.通过情景创设,使专业历史问题变得趣味化,同时也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实施“导学活动单”模式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取各种形式的奖励、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大问题小角度化的提问,再配以适当的合理化、趣味化的情景创设,才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真正告别满堂灌、课上“万籁俱寂”的时代,才能让我们的“导学活动单”教学模式真正“活”起来,才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变成学生翘首以待、一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实现“导学活动单”教学模式的真正意义。
自从2004年,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丁非教研员在高中化学课堂尝试设计、使用导学活动单开始,到2008年“如皋市第四次课改推进现场会”提出“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深入推广‘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要求之后,在整个如皋教育届掀起了一股“活动单导学”的飓风。
在这股飓风的影响之下,笔者也开始顺应时代潮流,开始尝试“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但教学尝试之初,我并没有领悟到“活动单导学”的真谛、享受到“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带来的欢乐,形而上学的认为“活动单导学”不就是简单的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吗?
以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于是我根据课标要求,把导学活动单设计成三个活动板块: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活动任务:活动一:《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活动二: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是怎样分配的?活动三: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哪些异同?
结果一堂课上下来,前面两个活动的答案,学生只会整段整段的读课文。第三个活动由于课本上没有集中比较,是属于和前面所学内容的一种比较,是一种能力的提升,结果这个活动,没有一个同学敢于发言,都胆怯得低着头,心中默默祈祷着不要被老师点中名字来回答问题,都期待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二、问题的症结
课后,我在撰写《课后小结》时,深深地思考了一下本课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1.历史,作为当前初、高中阶段的小学科,两年前在初中甚至仅作为考察科目,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重视程度也不高;
2.由于学科的地位局限性,在加之如皋地区的师资问题,在初中任教的很多历史老师都不是历史“科班”出身,而是由其它科目老师兼带,历史课有的就是画书,以致很多学生乃至老师都认为:历史只要背背就行了!历史课上只要碰到提问,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抓紧时间从课本里找,根本不动脑筋思考,课本上没有的,基本就是一问一站,从而对历史课也就谈不上什么兴趣可言。
3.本科内容距离学生的认知水平距离较远。学生成天被沉浸在“之乎者也乎”、“勾三股四弦五”、“ABCDEFG”之中,几乎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课本以外的事几乎是一窍不通。知识面的狭窄,可想而知。
4.本人活动单设计也未能体现“活动单导学”的真谛,设计过于简单、粗犷。导学活动单应该有问题,但问题的设计应该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提示,便于问题的解决。
三、问题的解决
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积极性?如何将问题设计得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些问题成了我魂牵梦绕的痛。
“争强好胜”是年青人的天性。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将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兴趣小组。每组选举一名“官方发言人”和一名“书记员”。同时每节历史课之前在黑板上列出每组的序号,此项任务由课代表在上课前完成。课上,每个问题经过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后,“官方发言人”能代表本组发言,在黑板上对应的小组序号后面画一笔,以示参与分;有机会答对的,再画一笔(最好以“正”字来计数)。每节课结束,得画数最多的一组为本课“擂主”。下节课,其它小组就来挑战擂主。擂主,既是荣誉,同时享有一定的特权——本组成员可以列出自己喜爱的书目的名称,由笔者出面替他们向学校借阅。
另外,在问题设置上,我也进行了改进:注意问题的小角度化、情景化提问。例如,同样在另外一个班教学《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我把《导学活动单》进行了如下修改:
活动一:阅读《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思考: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什么体制?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对内、对外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概括这种体制的弊端,从而理解联邦制建立的背景。
活动二:阅读《1787年宪法》,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从美国联邦政府(中央)与各州(地方)的权力关系的角度,概括《1787年宪法》的内容。同时《1787年宪法》又是如何在联邦政府内部分配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
2.情景创设:假如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但美国总统奥巴马不支持,他是否有权废除这部法律?针对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还会怎么做?面对这场纠纷,谁可以出面解释法律?请从《1787年宪法》的内容加以合理的解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787年宪法》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3.从宪法的性质、权力结构,谈谈《1787年宪法》的进步意义,并从它对奴隶制的态度、公民权力的平等性,概括这部宪法的局限性。
活动三:能力提升
试从代议制的性质、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行政权归属、政府首脑及其产生方式等角度,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通过以上改变,同样一节历史课的内容,学生参与性明显提高了,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了,从而减少了课后的遗忘率。
四、反 思
为什么会有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通过“擂主”的设置,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引进了竞争机制;通过“擂主”特权的设置,给予了学生参与的动力。尤其是这种特权的设置,还有个潜在的好处:它在无形中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历史学科、甚至其它学科,都是一种帮助,真可谓一箭多雕。
2.通过小角度问题的设计,让高深的、有跨度的、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简单化、大众化、通俗化,而且在合作探究时也有了着手点,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3.通过情景创设,使专业历史问题变得趣味化,同时也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实施“导学活动单”模式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取各种形式的奖励、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大问题小角度化的提问,再配以适当的合理化、趣味化的情景创设,才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真正告别满堂灌、课上“万籁俱寂”的时代,才能让我们的“导学活动单”教学模式真正“活”起来,才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变成学生翘首以待、一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实现“导学活动单”教学模式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