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r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是对生物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点更抽象,难于理解,教师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及探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探究的意识,从而帮助学习学好高中生物。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34-02
  一、依据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创设符合实际生活的问题,把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学习成绩。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运动以后会感觉到疲劳?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许多学生都解释不清楚,还有的在认识上就出现了错误,认为是因为乳酸进入血液的原因。其实感觉到疲劳的真正原因是:运动后肌肉里产生的乳酸等新陈代谢产物不能及时运走,血糖供应不足,这些新陈代谢的产物积累在体内,刺激有关神经组织,对肌肉组织的活动产生了抑制作用。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纠正了学生的认识错误,还加深了生物知识的理解,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关于这个知识点,生物老师还可以进行拓展,让学生思考:腐烂的苹果为什么会散发出酒的味道?把生物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
  生物教材的编写内容丰富精彩,教师利用教材进行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注意教材内容的学习,对教材问题的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书本上讲到DNA分子的时候,说到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教师通过描述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个模型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就是对DNA结构的理解,对其排列进行记忆的过程。书本上给出了图片,图片中的图案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就是旋转的模型。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也给出了类似的生活实例:旋转楼梯。教师可以这样解释: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梯子的扶手,构成碱基间的氢键就作为了梯子的踏板。这样形象的情境,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促进了学生理解模型各部分的含义。通过这个问题老师可以进一步讲解并及时提问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问题。这样的拓展问题是对知识的深入挖掘,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考,有助于掌握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活跃的课堂氣氛之下,学生的兴趣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三、妙用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对有些问题的思考过于肤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含义上。特别是生物名词的理解上,很多学生仅仅“望文生义”,出现很多错误。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强调知识点,收获不大。如果能够创设一种“错误式”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强对该名词的理解,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也能快速正确地理解知识的内涵。例如:生长素和生长激素这对名词的理解上,许多同学经常把二者混淆,认为人体会分泌生长素,出现搞笑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查阅教材,进行区分:生长素是植物顶端分身组织合成的,它的成分是吲哚乙酸,作用是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生长激素是动物脑垂体分泌的,成分是蛋白质,作用是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及蛋白质的合成。这样有意创设“错误”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生物知识,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比教师一味强调的效果好得多。
  四、即兴采用古代诗词创设情境
  生物课的内容,原型还是大自然里的万物。生物教师可以即兴地说出一些古代诗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生活的能力。例如讲到植物的向光性时,教师可以朗诵“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经典诗词,并且问学生:为什么红杏会出墙来?如何用生物知识解释这种想象?“红杏出墙”其实就是向光生长的原因,生长素较多在背部一侧分布,背光一侧细胞就会比向光一侧细胞生长的快些,结果使得枝干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就是向光的一侧。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古诗词的应用吸引了学生兴趣,让学生集中了精力,迅速集中到教学的内容上来。这样就增加了探究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留下一句诗词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学生主动取探究,一方面复习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五、结合生物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教材中提到了许多生物知识的认识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物历史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掌握创新的思考方法,深化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为科学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教材上有很多这样的知识点,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孟德尔遗传实验”、“遗传物质的探索”等等。教师结合教材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这些发现史,例如:DNA分子结构的发现史就是一个对科学不断思考的过程,从X射线下的衍射图分析出DNA分子是单链结构的沃森到B型DNA的X射线下分析出螺旋状的富兰克林,直到后来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诞生,这是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老师这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DNA的搭配方式是什么。学生积极的思考,查阅书籍,通过科学家的分析方法,了解到生物学习的思维过程。体会到学习的渐进性,学生在以后的生物学习时不会产生急躁的情绪。一旦学生理解了知识的产生过程,知道了知识的延伸方式,就会对整个知识体系理解的更加深刻。
  六、总结
  高中的生物课程固然有些复杂,但是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学生的错误认识,巧妙引用古代诗词,引导学习了解生物知识的发现史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积极查阅书籍,认真探究生物知识,便不难学会。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不断思考,不断巩固学习的知识,养成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提高生物成绩就不会成为难事。
其他文献
由于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导致野生动物的身体机理受到了破坏,野生动物养殖中出现了畸形与其他病变问题,野生动物的中毒问题频繁出现。作为化学性药剂长期使用使得野生动物体内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是根据中职生特点、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学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这是当前中职学校就业工作的根本。  关键词:中等职业;就业指导;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39-02  针对广西区内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过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然而,现实中“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普遍难题本课题试着从双师
为满足当前图书馆各专业领域最新技术图书的采购,以网络数据为基础,构筑领域关键词的本体语义库,并与图书馆学科书目库进行相似度比较,通过聚类算法选择相似度、相关度大的图
探讨了机械类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措施。分析了《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工程实例融入、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结合使用和自主创新学习三个
为加快我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经济需要,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模式问题为出发点,从五个方面,对高等
本文叙述了20世纪国内外泵产品生产和技术水平及市场需求的现状,同时对21世纪泵产品的高速化、大型化和新型泵、水润滑轴承、磁力轴承和恶劣环境用机械密封的研究开发,以及新材料、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层级管理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5月开始使用PDCA循环结合层级管理进行护理电子病历书写质控管理。每1个月为一轮PDCA循环
实时CORBA系统中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计算资源和通信资源以保证各个实时任务的时间需求 .该文以固定优先级方式调度的、周期性任务的硬实时系统为研究对象 ,提出
近日,主打原创歌曲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中国好歌曲》举行第二季启动仪式。据悉,这档由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灿星公司)打造的原创节目,其节目模式版权已成功输出到英国和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