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二、爱的几种不当类型
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家长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主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2、保姆型,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学生看法就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是“吃了亏”却不见得“讨好”。
3、暖水瓶型,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变是像“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4、势利型,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与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一学生未定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语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四、爱与严的关系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结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笑笑,推动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
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必严,严是爱”。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二、爱的几种不当类型
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家长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已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语训斥,甚至辱骂体罚。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主人“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出于对他们的爱。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2、保姆型,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学生看法就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是“吃了亏”却不见得“讨好”。
3、暖水瓶型,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变是像“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4、势利型,一些班主任对优秀生与差与的爱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为“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一学生未定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语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四、爱与严的关系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结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笑笑,推动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
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必严,严是爱”。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