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年来,山西长治地区出土了较多的金代虎形瓷枕,这些瓷枕造型生动,纹饰精美,为研究金代长治地区的民俗、工艺美术和制瓷业提供了实物资料。白地黑(褐)彩是其重要的装饰技法,创造性地将绘画艺术和制瓷艺术相结合,整体装饰呈现出水墨画的效果。文章以长治市博物馆收藏的部分瓷虎枕为例,对其文化内涵、功用、装饰艺术、窑口以及工艺进行赏析。
关键词:金代;长治;虎形瓷枕
瓷枕始见于隋唐时期,一般为夏季寝具,由枕面、四壁和枕底构成,枕面前低后高,枕内中空,种类有青瓷枕、白瓷枕、绞胎枕、三彩枕等。宋元时期烧造出现了兽形枕、建筑枕和人形枕,金代还烧造了特有的虎形枕,造型别具一格。虎形枕是兽形枕的一种,枕的外形较大,造型生动形象,枕背装饰着精美的图案,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寝具深受百姓的喜爱。
1 虎为百兽之长
虎为百兽之长、山兽之君,在东汉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说法了。据《风俗通义·祀典》所言:“虎更属阳刚的动物,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以老虎制作的图腾向来作为避邪之物。老虎不仅形态魁伟、毛色美丽,而且嗅觉发达、行动敏捷。老虎威猛,且又刚强无比,在人们的心目中老虎既是可怕的猛兽,又是可敬的圣兽。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虎已成为“智”“勇”“力”的象征,深得人们的喜爱,它的形象也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小孩子穿的鞋子、枕头、帽子和日常玩具等。宋金时期虎枕流行,据我国古代民间传说,睡虎枕可使群邪辟易、百毒不侵,有护身安神的作用。在中国四圣兽中,白虎经常跟青龙相提并论,成为降服鬼物的重要组合,所谓“云从龙,风从虎”。
虎形瓷枕具有消暑、怡神、嫁妆、陪葬的实用功能,同时百姓也赋予了其辟邪、祈福、镇宅的文化内涵。发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彪悍勇猛,擅长骑射和打猎,他们视老虎为民族强盛的图腾,在金代就有了“龙床虎枕”的说法,所以虎形瓷枕基本都出自金代。
2 馆藏虎形瓷枕赏析
长治市博物馆馆藏有一批精美的金代虎形瓷枕,笔者选择其中几件一级文物,对其进行赏析。
2.1 金代开光喜鹊登枝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喜鹊登枝纹虎形瓷枕(图1),重2.17千克,通高10.6厘米,底长34.1厘米,底寬13.9厘米。卧虎形,平底,底无釉,枕面开光墨绘喜鹊登枝纹。此瓷枕造型古朴,卧虎生动,老虎匍匐于地,缩颈低头,锁眉鼓眼,虎嘴紧闭,粗短的前肢垫于颔下,双耳平贴于两侧,目光炯炯,正聚精会神,伺机出击,神情逼真。该枕色彩运用巧妙,眉骨以白色为地、黑彩点画,眉骨粗大隆起,器眉浓重,以夸张手法表现了虎的威猛。眼底为白色,瞳孔为酱黄色,用黑彩点画瞳孔的外圈和中心以增加眼神。周身黄地黑纹,头部的皮毛斑纹以密集而颤动的笔墨画出,虎身、虎腿、虎尾上的斑纹舒展并朝着一个方向飘动,这些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增加了跃动感。
2.2 金代开光虎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虎纹虎形瓷枕(图2),重2.55千克,通高10.9厘米,底长36.1厘米,腰宽15厘米。卧虎形,以虎背为枕面,枕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平底,枕底无釉。胎质细密,呈灰白色。枕面开光墨绘虎纹,虎头及虎身以黄彩为地,上绘黑彩来表现斑纹。瓷枕构思巧妙,别具匠心,把生活中凶猛的老虎塑造成安详、可爱的形象,以适应人们休息的环境。特别是其绘画艺术,画风粗犷流畅,神形皆备,虎枕再画虎,真可谓“虎虎生威”。
2.3 金代开光竹雀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竹雀纹虎形瓷枕(图3),长治市长治县宋家庄M27出土。重2.44千克,通长31.07厘米,通宽14.00厘米,通高10.91厘米。卧虎形,以虎背为枕面,枕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平底。枕面饰褐彩开光竹雀纹,周身黄地黑纹,外施透明釉,底无釉。该枕造型生动形象,做工精细,彩绘颜色鲜艳,釉面莹润光亮。其绘画艺术精湛,枕面以精致的竹雀纹装饰,虎身斑纹用疏朗的黑彩线条勾勒,画风流畅,图案精美,带有工笔意味。
2.4 金代开光莲石鸳鸯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莲石鸳鸯纹虎形瓷枕(图4),长治市长治县郝家庄金墓出土。重2.59千克,通高12.6厘米,底长38.2厘米,腰宽16.2厘米。卧虎形,背为枕面,前低后高,呈腰圆形。枕面饰莲枝、山石、水草、鸳鸯,周身黄地黑纹,平底墨书“贞元三年六月五日王造”。瓷枕彩绘醒目雅致,色调对比鲜明,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在白色胎面上以赭黄绘戏水鸳鸯一对,并以赭黄、黑和灰黄色绘山石一座,花鸟栩栩如生,神态自然,枕面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却显得生意盎然,野趣横生,景致展现无遗。虎身模仿虎皮黄地黑色条纹,色彩斑驳,呈现出一种粗犷不羁、用笔自由奔放的艺术特色,是金代磁州窑系的典型风貌。底部墨书“贞元三年六月五日王造”,即公元1155年,纪年在同类虎枕中较早,为此类器物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2.5 金代开光缠枝菊花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缠枝菊花纹虎形瓷枕(图5),长治市郊堠西庄村金墓出土,重2.53千克,通高12.4厘米,底长35.4厘米,底宽14.9厘米。卧虎形,虎背为枕面,前低后高,呈腰圆形。胎浅黄,施化妆土。周身为黄地黑纹,枕面绘缠枝菊花纹,外施透明釉,平底无釉。张口,獠牙,怒目外突,虎视眈眈。虎爪前伸微曲,合于颌下,虎尾随枕底弧线自然弯曲,盘在身侧,两个鼻孔与虎体内部相通。在白色作地的枕面上,以赭黄、黑彩绘缠枝菊花纹,用笔简练而流畅,虎身模仿虎皮饰黄地黑色条纹,色彩斑驳。
3 烧造窑口与工艺
这些虎形瓷枕具有典型的磁州窑系产品特征,是磁州窑系瓷器中不可多得的佳品。磁州窑系是宋代北方民间的瓷窑体系,代表性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磁县,因古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山西长治窑、河南禹县扒村窑、鹤壁市鹤壁集窑等都属于此类,产品风格较为接近。磁州窑系瓷器的品种主要是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其中枕是重要的品种,纹饰以白地黑(褐)花为主,多施有化妆土,题材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物、花卉为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长治窑在今山西长治八义镇,所以长治窑也叫八义窑。其始创于宋代,在金元时期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仍有烧造。烧造的瓷器品种有白釉、白釉红绿彩、白釉黑花及黑釉四种,其中以红绿彩瓷器最富有特色。装饰技法有刻花及彩绘,刻花纹饰较简练,彩绘多绘于碗内,纹饰多为折枝花卉,也有鱼、鸭等纹,但为数较少。前期主要烧造白釉、黑釉、青褐釉瓷器,金元时期以烧造白釉红绿彩碗和塑像为主,亦有少量油滴盏、瓶、罐等各种日用瓷。长治市博物馆馆藏的虎形瓷枕有可能是本地长治窑生产的,但还有待于窑址出土实物进一步证实。
金代虎形瓷枕虎头有左向与右向之分,长治市博物馆馆藏的虎形瓷枕多为右向,虎身黄彩有深有浅,枕面多为腰圆形。虎形瓷枕胎体为模塑而成,除头部塑造形象外,尾巴和腿部均用黑彩勾勒而成。瓷胎模塑成型后,于表面施一层化妆土,再大面积施黄彩,枕面、耳、眉、眼睛和口部留白,在枕面彩绘精美图案,用黑彩描画面部神态和虎皮斑纹,最后外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造。为防止烧造变形,一般在后壁或底部开有出热气的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虎形枕的虎鼻孔为两透孔,这是工匠专门留下用于释放枕内热气的。这样巧妙的设计既能保证枕的造型完美,又能体现古代工匠的智慧。
4 总结
金代是由女真族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起来的政权。金代迁都以前在东北地区的制瓷工艺水平较低,生产的产品釉色混浊,胎质粗糙且多杂质,烧结程度不高,装饰技法简单。迁都燕京以后,陶瓷的质量大大提高,胎质较细,釉面干净,釉色多样,烧结程度也大大提高了,装饰内容和装饰技法也多样化了。装饰内容丰富多彩,纹饰以花草为主,其次有人物、动物、水波、婴戏等;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贴塑、印花、加彩等。这个时期的瓷器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北宋的制瓷传统,还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保留了其民族风格,形成了金代陶瓷独特的艺术特征。
长治市博物馆馆藏虎形瓷枕风格洒脱大方,装饰创造性地结合了国画技法,用笔多奔放自然,意趣盎然,体现了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时代特色,是研究金代民间绘画和金代民俗学的重要资料。加之长治地区金代墓葬的大量发现,让大量金代瓷枕得以重见天日,现在民间一些以虎为题材的民俗作品仍在以别样的姿态为我们祈求着平安。
【作者简介】王楷,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陶瓷。
关键词:金代;长治;虎形瓷枕
瓷枕始见于隋唐时期,一般为夏季寝具,由枕面、四壁和枕底构成,枕面前低后高,枕内中空,种类有青瓷枕、白瓷枕、绞胎枕、三彩枕等。宋元时期烧造出现了兽形枕、建筑枕和人形枕,金代还烧造了特有的虎形枕,造型别具一格。虎形枕是兽形枕的一种,枕的外形较大,造型生动形象,枕背装饰着精美的图案,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寝具深受百姓的喜爱。
1 虎为百兽之长
虎为百兽之长、山兽之君,在东汉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说法了。据《风俗通义·祀典》所言:“虎更属阳刚的动物,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以老虎制作的图腾向来作为避邪之物。老虎不仅形态魁伟、毛色美丽,而且嗅觉发达、行动敏捷。老虎威猛,且又刚强无比,在人们的心目中老虎既是可怕的猛兽,又是可敬的圣兽。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虎已成为“智”“勇”“力”的象征,深得人们的喜爱,它的形象也被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小孩子穿的鞋子、枕头、帽子和日常玩具等。宋金时期虎枕流行,据我国古代民间传说,睡虎枕可使群邪辟易、百毒不侵,有护身安神的作用。在中国四圣兽中,白虎经常跟青龙相提并论,成为降服鬼物的重要组合,所谓“云从龙,风从虎”。
虎形瓷枕具有消暑、怡神、嫁妆、陪葬的实用功能,同时百姓也赋予了其辟邪、祈福、镇宅的文化内涵。发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彪悍勇猛,擅长骑射和打猎,他们视老虎为民族强盛的图腾,在金代就有了“龙床虎枕”的说法,所以虎形瓷枕基本都出自金代。
2 馆藏虎形瓷枕赏析
长治市博物馆馆藏有一批精美的金代虎形瓷枕,笔者选择其中几件一级文物,对其进行赏析。
2.1 金代开光喜鹊登枝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喜鹊登枝纹虎形瓷枕(图1),重2.17千克,通高10.6厘米,底长34.1厘米,底寬13.9厘米。卧虎形,平底,底无釉,枕面开光墨绘喜鹊登枝纹。此瓷枕造型古朴,卧虎生动,老虎匍匐于地,缩颈低头,锁眉鼓眼,虎嘴紧闭,粗短的前肢垫于颔下,双耳平贴于两侧,目光炯炯,正聚精会神,伺机出击,神情逼真。该枕色彩运用巧妙,眉骨以白色为地、黑彩点画,眉骨粗大隆起,器眉浓重,以夸张手法表现了虎的威猛。眼底为白色,瞳孔为酱黄色,用黑彩点画瞳孔的外圈和中心以增加眼神。周身黄地黑纹,头部的皮毛斑纹以密集而颤动的笔墨画出,虎身、虎腿、虎尾上的斑纹舒展并朝着一个方向飘动,这些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增加了跃动感。
2.2 金代开光虎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虎纹虎形瓷枕(图2),重2.55千克,通高10.9厘米,底长36.1厘米,腰宽15厘米。卧虎形,以虎背为枕面,枕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平底,枕底无釉。胎质细密,呈灰白色。枕面开光墨绘虎纹,虎头及虎身以黄彩为地,上绘黑彩来表现斑纹。瓷枕构思巧妙,别具匠心,把生活中凶猛的老虎塑造成安详、可爱的形象,以适应人们休息的环境。特别是其绘画艺术,画风粗犷流畅,神形皆备,虎枕再画虎,真可谓“虎虎生威”。
2.3 金代开光竹雀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竹雀纹虎形瓷枕(图3),长治市长治县宋家庄M27出土。重2.44千克,通长31.07厘米,通宽14.00厘米,通高10.91厘米。卧虎形,以虎背为枕面,枕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平底。枕面饰褐彩开光竹雀纹,周身黄地黑纹,外施透明釉,底无釉。该枕造型生动形象,做工精细,彩绘颜色鲜艳,釉面莹润光亮。其绘画艺术精湛,枕面以精致的竹雀纹装饰,虎身斑纹用疏朗的黑彩线条勾勒,画风流畅,图案精美,带有工笔意味。
2.4 金代开光莲石鸳鸯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莲石鸳鸯纹虎形瓷枕(图4),长治市长治县郝家庄金墓出土。重2.59千克,通高12.6厘米,底长38.2厘米,腰宽16.2厘米。卧虎形,背为枕面,前低后高,呈腰圆形。枕面饰莲枝、山石、水草、鸳鸯,周身黄地黑纹,平底墨书“贞元三年六月五日王造”。瓷枕彩绘醒目雅致,色调对比鲜明,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在白色胎面上以赭黄绘戏水鸳鸯一对,并以赭黄、黑和灰黄色绘山石一座,花鸟栩栩如生,神态自然,枕面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却显得生意盎然,野趣横生,景致展现无遗。虎身模仿虎皮黄地黑色条纹,色彩斑驳,呈现出一种粗犷不羁、用笔自由奔放的艺术特色,是金代磁州窑系的典型风貌。底部墨书“贞元三年六月五日王造”,即公元1155年,纪年在同类虎枕中较早,为此类器物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2.5 金代开光缠枝菊花纹虎形瓷枕
金代开光缠枝菊花纹虎形瓷枕(图5),长治市郊堠西庄村金墓出土,重2.53千克,通高12.4厘米,底长35.4厘米,底宽14.9厘米。卧虎形,虎背为枕面,前低后高,呈腰圆形。胎浅黄,施化妆土。周身为黄地黑纹,枕面绘缠枝菊花纹,外施透明釉,平底无釉。张口,獠牙,怒目外突,虎视眈眈。虎爪前伸微曲,合于颌下,虎尾随枕底弧线自然弯曲,盘在身侧,两个鼻孔与虎体内部相通。在白色作地的枕面上,以赭黄、黑彩绘缠枝菊花纹,用笔简练而流畅,虎身模仿虎皮饰黄地黑色条纹,色彩斑驳。
3 烧造窑口与工艺
这些虎形瓷枕具有典型的磁州窑系产品特征,是磁州窑系瓷器中不可多得的佳品。磁州窑系是宋代北方民间的瓷窑体系,代表性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磁县,因古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山西长治窑、河南禹县扒村窑、鹤壁市鹤壁集窑等都属于此类,产品风格较为接近。磁州窑系瓷器的品种主要是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其中枕是重要的品种,纹饰以白地黑(褐)花为主,多施有化妆土,题材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物、花卉为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长治窑在今山西长治八义镇,所以长治窑也叫八义窑。其始创于宋代,在金元时期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仍有烧造。烧造的瓷器品种有白釉、白釉红绿彩、白釉黑花及黑釉四种,其中以红绿彩瓷器最富有特色。装饰技法有刻花及彩绘,刻花纹饰较简练,彩绘多绘于碗内,纹饰多为折枝花卉,也有鱼、鸭等纹,但为数较少。前期主要烧造白釉、黑釉、青褐釉瓷器,金元时期以烧造白釉红绿彩碗和塑像为主,亦有少量油滴盏、瓶、罐等各种日用瓷。长治市博物馆馆藏的虎形瓷枕有可能是本地长治窑生产的,但还有待于窑址出土实物进一步证实。
金代虎形瓷枕虎头有左向与右向之分,长治市博物馆馆藏的虎形瓷枕多为右向,虎身黄彩有深有浅,枕面多为腰圆形。虎形瓷枕胎体为模塑而成,除头部塑造形象外,尾巴和腿部均用黑彩勾勒而成。瓷胎模塑成型后,于表面施一层化妆土,再大面积施黄彩,枕面、耳、眉、眼睛和口部留白,在枕面彩绘精美图案,用黑彩描画面部神态和虎皮斑纹,最后外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造。为防止烧造变形,一般在后壁或底部开有出热气的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虎形枕的虎鼻孔为两透孔,这是工匠专门留下用于释放枕内热气的。这样巧妙的设计既能保证枕的造型完美,又能体现古代工匠的智慧。
4 总结
金代是由女真族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起来的政权。金代迁都以前在东北地区的制瓷工艺水平较低,生产的产品釉色混浊,胎质粗糙且多杂质,烧结程度不高,装饰技法简单。迁都燕京以后,陶瓷的质量大大提高,胎质较细,釉面干净,釉色多样,烧结程度也大大提高了,装饰内容和装饰技法也多样化了。装饰内容丰富多彩,纹饰以花草为主,其次有人物、动物、水波、婴戏等;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贴塑、印花、加彩等。这个时期的瓷器不仅很好地继承了北宋的制瓷传统,还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保留了其民族风格,形成了金代陶瓷独特的艺术特征。
长治市博物馆馆藏虎形瓷枕风格洒脱大方,装饰创造性地结合了国画技法,用笔多奔放自然,意趣盎然,体现了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时代特色,是研究金代民间绘画和金代民俗学的重要资料。加之长治地区金代墓葬的大量发现,让大量金代瓷枕得以重见天日,现在民间一些以虎为题材的民俗作品仍在以别样的姿态为我们祈求着平安。
【作者简介】王楷,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