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共享发展理念是当前和今后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从共享发展理念的主体、客体、要求、过程四个维度,探讨其蕴含的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深刻内涵,从而加深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其必要性。
关键词:共享发展;主体;客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这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也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传递了新信息,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挑战。为此,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四个维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一、共享发展的主体——全民共享
主体,从哲学意义上讲,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共享发展理念的主体,即共享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便深刻指明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主体,就是为了全体人民,依靠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全民共享,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不分地区、不分阶层都能享受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是所有人民共享,而不是部分人民。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也是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理应由全体人民共享。其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参加党外人士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座谈会时,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因此,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确保人民共享的主体地位。
二、共享发展的客体——全面共享
客体,从哲学意义上讲,指可感知或可想象到的任何事物。共享发展的客体,即通过改革发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最终目的,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最终成果。
全面共享,就是讓全体人民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求是人的最低层次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已经不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而是寻求更高层次,更全面的需求。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十九大报告也深刻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进一步明确共享发展理念应涵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多个领域体现对人民利益的保障。
三、共享发展的要求——共建共享
前边我们分析了共享发展的主体与客体,要实现此理念,就要使主体之于客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人的需要改造客观世界。因此,要实现共享发展理念,不能仅仅只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享有改革发展成果,还要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改革发展中去。
共建共享,即社会发展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共建与共享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一方面,共享只能通过共建实现,共建要在共享的过程中进行;另一方面,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归属,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
人民拥有强大的建设力量,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建设智慧。共享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智慧。如何实现共建?第一,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将十三亿人口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第二,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要改变以往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创新,通过创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共建提供智力支持。第三,要充分尊重和相信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共享的的权利,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投身到共建当中去。
四、共享发展的过程——渐进共享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且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由此可见,实现共享发展理念不能够一撮而就。
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必须经过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由不全面到全面的过程。首先,从生产力发展来看,共享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结合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建国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提出了吃“大锅饭”这种初级“共享”;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文化有了更进一步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便是更高层次的共享。其次,从社会发展的程度来看,共享是一个从不全面到全面的过程。一方面,我国由最初的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到现在进行“五位一体”建设,使得共享的内容更加均衡;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实现,在原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进一步得到缓解,使得共享的范围更加扩大。
参考文献
[1]许海东,郑茸.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哲学向度及其现实指向[J].学术论坛,2017(2).
[2]杨曌鑫.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03.
[3]唐丽.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及其践行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06.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南岸区委党校)
关键词:共享发展;主体;客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这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也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传递了新信息,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挑战。为此,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四个维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一、共享发展的主体——全民共享
主体,从哲学意义上讲,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共享发展理念的主体,即共享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便深刻指明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主体,就是为了全体人民,依靠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全民共享,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不分地区、不分阶层都能享受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是所有人民共享,而不是部分人民。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也是享有发展成果的主体。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理应由全体人民共享。其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参加党外人士对“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座谈会时,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因此,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确保人民共享的主体地位。
二、共享发展的客体——全面共享
客体,从哲学意义上讲,指可感知或可想象到的任何事物。共享发展的客体,即通过改革发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最终目的,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最终成果。
全面共享,就是讓全体人民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求是人的最低层次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已经不满足最低层次的需求,而是寻求更高层次,更全面的需求。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十九大报告也深刻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进一步明确共享发展理念应涵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多个领域体现对人民利益的保障。
三、共享发展的要求——共建共享
前边我们分析了共享发展的主体与客体,要实现此理念,就要使主体之于客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人的需要改造客观世界。因此,要实现共享发展理念,不能仅仅只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享有改革发展成果,还要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改革发展中去。
共建共享,即社会发展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创造。共建与共享两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一方面,共享只能通过共建实现,共建要在共享的过程中进行;另一方面,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归属,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
人民拥有强大的建设力量,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建设智慧。共享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智慧。如何实现共建?第一,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将十三亿人口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第二,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要改变以往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鼓励人民群众进行创新,通过创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共建提供智力支持。第三,要充分尊重和相信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人民群众共享的的权利,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投身到共建当中去。
四、共享发展的过程——渐进共享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且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由此可见,实现共享发展理念不能够一撮而就。
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必须经过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由不全面到全面的过程。首先,从生产力发展来看,共享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结合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建国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提出了吃“大锅饭”这种初级“共享”;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文化有了更进一步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便是更高层次的共享。其次,从社会发展的程度来看,共享是一个从不全面到全面的过程。一方面,我国由最初的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到现在进行“五位一体”建设,使得共享的内容更加均衡;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实现,在原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进一步得到缓解,使得共享的范围更加扩大。
参考文献
[1]许海东,郑茸.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哲学向度及其现实指向[J].学术论坛,2017(2).
[2]杨曌鑫.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03.
[3]唐丽.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及其践行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06.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南岸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