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不动产抵押物转让规则释义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在抵押物转让的场合都涉及抵押权人的担保利益和受让人交易安全利益的衡量和取舍,这是立法者创设抵押物转让规则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如果过于强调对受让人利益的保护,虽然有利于充分实现抵押物的财产价值,也能够使抵押物转让的交易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但抵押权人的利益会因此受损,使抵押权作为“担保之王”的制度价值折损大半。因为,在抵押物转让的场合,若不承认抵押权的追及效力,抵押权人随时可能因抵押人私自转让担保物而丧失抵押权,就不能对担保交易的结果形成合理的预期和信赖;反过来,如果过于强调对抵押权人利益的保护,而不考虑受让人的利益,则抵押物受让人可能随时因为抵押权人主张抵押权而丧失对受让的抵押物的合法权益,实践中出于对受让的抵押物“被追及”的担心,交易自然会减少,如此又不利于抵押物交换价值的实现。《民法典》第406条确立了一般情况下抵押物可自由转让的原则,从文义解释的角度来看应当均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但在不动产和动产区分立法的物权体系下,不动产抵押物和动产抵押物转让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其特点,故本文拟对不动产和动产抵押物转让中各自存在的疑惑之处结合相关规则进行体系化的理解。此外,为方便理解,本文中无论不动产抵押还是动产抵押,均指第三人提供抵押物的情形。
  按照《民法典》第395条,不动产抵押物指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和正在建造的建筑物。相对于动产抵押物而言,不动产抵押物本身具有不可移动性、固定性,无论权利如何变动,交易如何频繁,不动产本身一般不发生物理上的变动,而且不动产权利变动的采公示生效主义,权利主体均在不动产登记簿上有所记载,这为不动产抵押权人行使权利和抵押物受让人了解权利负担提供了便利。
  一、不动产抵押权的追及效力
  按照物权基础理论,作为他物权的抵押权应当具有追及效力,即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出现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且抵押人已经失去对抵押物的占有时,抵押权人有权追及抵押物之所在,就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抵押权的追及效力是物权对世性的表现,是基于物权的支配性而产生的。公示公信原则是抵押权追及效力的逻辑起源之一。此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67条和《物权法》第191条对抵押物转让的规定均未能完全贯彻抵押权的追及效力,而是增加了“未通知抵押权人或未告知受让人”的程序性限制和“抵押权人同意”方可转让的实体性限制,导致不动产抵押权的效力状况长期以来处于“不完整”状态。《民法典》第406条在允许抵押物自由转让的同时声明“抵押权不受影响”,直接删除了上述2个限制,具有合理性。
  承认不动产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不会对受让人的交易安全产生太大影响。基于不动产抵押登记设立的“物的编成主义”,受让人要想基于法律行为并按法定公示方法取得抵押物所有权,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过户登记,因此无论如何都会知晓其上的抵押权负担。此时,若受让人不愿负担“被追及”的风险,有2条路径可选择:一是放弃购买此不动产,另觅他物;二是可以与抵押权人协议由受让人替债务人清偿债务,抵押权因主债权的消灭而消灭。若债权人不愿提前受领给付或者债务人不愿损失期限利益,则可由受让人将价款提存。受让人便可取得没有权利负担的不动产所有权。此乃受让人的权利,故抵押权人不得拒绝,因为就债权人和抵押人的抵押合同而言,受让人属于《民法典》第524条第1款规定的对该合同债务的履行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享有法定的代位清偿请求权。也许有人会疑问,这样岂不是将抵押人“将来可能”承担抵押责任提前变成了“必然现实”,而且抵押人也不能从受让人手中获得出卖自己不动产的对价,岂不是过于不公?笔者认为,此情形下,抵押人可向债务人主张追偿权,要求债务人向自己清偿债务。既然抵押人承担担保责任是一种“可能”,那么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也只是一种“可能”,并不意味着债务人已经现实地失去清偿能力,故受让人代位清偿不会增加抵押人得不到清偿的几率。2种方案如何选择则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畴。若受让人知晓不动产上存在抵押权仍愿购买,则只能自担“被追及”的风险,事后向抵押人主张返还价金。
  二、通知抵押权人的性质和意义
  在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情况下,《民法典》第406条虽然规定“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但不再是抵押权具有追及效力程序性要件,而只是抵押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对抵押权人的“尊重”,进行的一种善意的提醒,不会产生法律上的后果。也就是说抵押人转让不动产抵押物时是否通知抵押权人,对于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为,在出现需要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抵押权人通過查询不动产登记薄即可获知最新的所有权人,向其主张就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关于查询登记簿所增加的成本,可以计入“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在抵押物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中一并扣除。根据《民法典》第406条第2款第2句,不动产抵押物转让场合,通知抵押权人的意义在于如果抵押权人能够证明转让不动产抵押物会给抵押权带来危害,如受让人欲将不动产拆除,便可以及时要求抵押人将转让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但这本来就是抵押权人在抵押人的行为可能危及抵押物的价值时所能够采取的保全自己权利的手段,即使不通知,抵押权人事后发现抵押物价值减少的,仍可依《民法典》第408条要求抵押人另行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应的担保物。如此看来,无论事先发现还是事后知晓,都不会导致抵押权人无法救济的窘境。
  三、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性质
  《民法典》第406条第1款虽规定了当事人可以约定禁止或限制抵押人转让抵押物,但目前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该约定仅具有债法上的意义,而不能剥夺或约束抵押人对抵押物的处分权能。根据“物权法定”原则,抵押权的内容只能由法律规定,而第406条允许抵押人自由处分抵押物,也就表明,虽然抵押人的不动产已经设定了抵押权但不影响其对该不动产所有权权能的完整性。反过来说,抵押权的内容不包括限制抵押人处分抵押物,抵押权人与抵押人之间的约定自然不能凌驾于法律规定之上,产生优于法律规定的物权效力。但在债的意义上,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属于可以意思自治的范畴,故而产生债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抵押人违反约定转让抵押物的,抵押权人可主张违约损害赔偿。
  综上,《民法典》第406条承认了不动产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体现了对抵押权人担保利益的保护,但受让人的交易安全并未因此受损。由于受让人必然知晓不动产抵押物上的权利负担,其可向抵押权人主张代位清偿请求权;若未主张,“被追及”后可要求抵押人返还作为不当得利的价金。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不通知抵押权人不会产生法律后果,其并非法律苛加给抵押人的义务。当事人之间限制或禁止转让抵押物的协议不影响抵押人转让不动产抵押物这一物权行为的法律效力。此外,正因为抵押人仍享有不动产抵押物的处分权能且受让人必然知晓不动产上抵押物的存在,故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物转让领域没有适用的空间。
  近代以来,非移转占有型担保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渐受重视。我国抵押制度中的抵押物转让规则经历了从《担保法》规定的“通知、告知”有效到《担保法解释》区分动产抵押权登记与否采取不同立法,再到《物权法》第191条又区分抵押权人是否同意产生不同的法效果,直至《民法典》第406条才正式承认了不动产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为构建统一担保物转让规则提供了法律依据。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电力市场履约主体类型更加多样化,增加了市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导致物资供应履约主体所引起的履约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有必要对物资供应履约主体特别是供应商的信用风险进行预警,加强风险管控。本文首先从的物资履约供应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履约方的信用风险类别,包括基础信用风险、财务信用风险、生产经营风险和交易信用风险,结合风险类别和风险因素构建信用风险评价的预警模型,并对目前电力物资履约供应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运而生,给传统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在当前形势之下,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越来越复杂,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而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这一现象,在网络时代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期刊
Nowadays,the traditional hawking business marketing model has been eliminated by the times. The public is more inclined to accept the advertising model with good visual effects,even the form of advert
期刊
【摘 要】如今咖啡风靡全球,咖啡馆的设计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所以在咖啡店的设计中,咖啡店的主题、风格以及氛围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消费人群。所以,对咖啡文化与空间设计的研究也是当下设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咖啡的文化和咖啡馆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咖啡文化;空间设计;研究  一、咖啡文化  纵观历史,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属性,这些属性是由其载体、民族特征、生存背景和时代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期刊
【摘 要】SnO2作为新型功能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尤其是作为气敏材料,对许多气体,如乙醇、硫化氢、一氧化碳等都具有很好的灵敏性,是一种普敏性气敏材料。目前SnO2的气敏性能可通过氧空位和掺杂来改变,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电导率,还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选择性,例如添加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和稀土氧化物等,本文简单综述了近年来SnO2基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SnO2;气敏材料;传感器  前言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贝尔宾角色理论探析成都市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信息传播的角色定位,正确引导成都市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在重大公共事件的传播中的疫情信息传播,发挥公立医院的组织职能,并提出成都市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进行准确角色定位的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新冠肺炎疫情;角色  一、提出问题  2019年底,湖北武汉出现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正值春运之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人类就学会了用火,火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发展进步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火灾的不规范使用也对人们的社会稳定、生命支持和物质资源造成了巨大损害。虽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也在增强,许多地方发生火灾的概率一直在降低,但仍有许多火灾无法避免。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得出火灾下和火灾后钢筋和混凝土的热工性能,并利用Pyrosim软
期刊
【摘 要】正所谓“生活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初中化学老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知识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本文即是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问题以及生活化直观展示三个角度,对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情境;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已不再满足当
期刊
【摘 要】2020年5月28日经全国人大审议,我国第一部《民法典》正式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我国《民法典》曲折的发展进程揭示了《民法典》对民法体系“里程碑式”的意义。《民法典》不仅是对各单行法的系统编纂也增加了许多与时俱进的新内容,其中新增的“居住权”、关于“业主决定权和表决权的变更”的修改等在物权编修改的诸多内容中又显得格外亮眼,本文通过对这两个重大制度修改的探讨,由点及面地体现了
期刊
【摘 要】在与举报相关的行政案件中,申诉举报人的行政诉讼主体资格判定通常是重中之重。对77号案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最高院对举报人的原告资格判定使用了“是否侵害其自身合法权益”为标准,而没有从举报人与答复行为之间“利害关系”的角度进行论证。结合17年刘广明行政复议案中我国法院首次援引德国法上的主观公权利和保护规范理论来解释作为原告资格基准的“利害关系”,我国在原告资格的判定问题上开始发生重要转向。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