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华生﹄一角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g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华生一角常为读者轻视。事实上,柯南·道尔在创作时有意弱化华生这个人物的存在感。他不仅仅是该系列侦探小说中的一个故事人物,更对该作品的文本叙事作出贡献。重新审视该人物有益于读者领略该系列侦探小说的叙事魅力。
  柯南·道尔所创作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系列小说在欧美侦探小说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该系列小说成功塑造了文学史上一对拍档,即私家侦探福尔摩斯和助手华生两个角色。书中两人联手破获无数离奇案件。但是,对于读者而言,侦探福尔摩斯的人物形象更为突出。对于他的外貌、穿着、探案手法等,侦探小说迷们如数家珍,而对于华生一角,只留下了“福尔摩斯的助手”一个模糊的印象,甚至有读者认为华生在书中总显得有些笨拙。事实情况恰好相反。重新解读这一角色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让人们重新认识该系列侦探小说的叙述魅力。
  欧美侦探小说之父爱伦·坡在《莫格街谋杀案》中塑造了侦探杜宾一角,这一人物后来为众多经典侦探小说作家带来创作灵感,福尔摩斯这一人物形象便是其中之一。事实上,爱伦·坡在其侦探故事中还塑造了另一个不太显眼的角色,即小说的叙述者“我”。无人知晓他的真实姓名,爱伦·坡也未特意为这个角色安排名字。小说通篇以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我”既是叙述者,也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这样看来,柯南·道尔在塑造华生这一人物时也受到爱伦·坡创作思维的启发。华生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也肩负双重任务。一方面,他作为故事中的人物,充当福尔摩斯大侦探的助手。另一方面,他是故事的叙述者,负责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但是,人们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认为华生是对爱伦·坡作品中“我”的简单模仿,事实上,在《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一系列作品中,他的人物形象更为生动,且该人物在叙述故事时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人物性质和塑造手法一直是叙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个人物的外貌、衣着打扮等描写往往是作家塑造人物最为直接的手法之一。人们可以先从外貌特点来认识华生。在该系列小说开篇的《血字的研究》一书中,华生初次登场,向读者介绍了自己过往的生活经历。柯南·道尔并未特意描述华生的外貌和衣着特点,而是通过人物自述方式,简单使用了“形销骨立”“虚弱不堪”“憔悴”“健康状况糟糕透了”“面黄肌瘦”等几个词汇。此时,读者心中的华生便是一个从战场上负伤归来,在英国无亲无故、身体羸弱的人物形象,其他并无特别印象。后文中柯南·道尔只言片语提及华生的婚姻状况,小说中对于华生的介绍仅此而已。与福尔摩斯相比,柯南·道尔显然有意弱化了华生的外貌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人物的存在是为了引出主角福尔摩斯。
  一、故事中的“华生”
  读者眼中的华生,首先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人物是叙事作品中的首要因素,因为具有丰富内心活动的人物通常包含深刻的心理感受。小说艺术的魅力在于揭示出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而关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叙述则有利于读者从小说中获得道德知识。福斯特将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类。“扁平人物”是指那些无论故事情节进展到哪个阶段,思想和行动方面都不会出现很大转变的人物,是一种类型化人物。“圆形人物”的心理活动更为复杂多变,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评论者多认为“圆形人物”更具艺术价值,因为这种人物的复杂性有助于作家在故事层面制造悬念和惊奇,也有利于增加故事的逼真性。华生医生属于“扁平人物”。这是源于侦探小说本身的叙事特点。事实上,侦探小说是一种以情节取胜的小说类型,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并不是叙事的重点。华生的性格特点也无太大起伏。一般来说,小说中的这种“扁平人物”在描述时难免落入俗套,但是,华生是该系列小说不可或缺的人物。
  读者常为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精彩的破案过程所吸引,那是因为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案件是“谁做的”“怎样做的”“为何要做”。事实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通过华生与福尔摩斯的对话揭示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生性格特点的统一性正是作家为了弱化读者对人物的关注,转而聚焦案件本身所作出的努力。另外,两人的对话内容多围绕案件性质、作案手法、嫌疑人身份等关键信息展开。每当读者对案件产生疑问时,华生都会询问福尔摩斯,最终疑惑得以解答。华生一角恰恰成为读者与侦探之间的桥梁。当读者无法理解侦探的意图时,华生都会暗中帮助读者获取信息。读者阅读的过程变成了另一个侦破的故事。侦探与罪犯的较量演变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场智力比拼,而在这场比拼里,华生一角功不可没。
  二、叙述者“华生”
  讲故事要用声音,而观察故事则要用眼睛和意识。虽然叙述者是讲故事的人,但感知者则是观察事件的人物。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谁看”和“谁说”成为叙述的重点。下面以《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一文为例来具体分析。
  与之前柯南·道尔的作品一样,《巴》的叙述者是华生医生,他作为福尔摩斯的助手,见证并参与该案件的侦破。换句话说,华生既是讲故事的人,也是观察事件的人物。作为故事的亲历者,华生参与了整个案件的调查过程。作为观察者,他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往往暗含人物的意识。对于读者而言,華生就是他们的眼睛,但是读者看到的并非人物或环境的真实情况,而是经过人物加工处理后的带有主观判断的描述。这主要反映在华生陪同亨利去往巴斯克维尔庄园对沿途风景及庄园内部的描写上。跟随华生的视线,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远方“灰暗苍郁”和“险恶”的小山、“阴暗”的沼地。华生暗道“总觉得这一带乡间有一些凄凉的味道”,连落叶也变成了“造物主洒在重返家园的巴斯克维尔家族后裔车前的不祥的礼物”。这段文本描写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营造了恐怖氛围。但是,华生在描述风景时显然知晓故事的后续发展,那么这段描述就变成了对读者的预警。这些描写的目的在于为整个故事做好情感上的铺垫。此外,当华生描述亨利的外貌特点时,他评价道“如果在那恐怖的沼泽地里,果真出现了什么困难和危险的事,他至少是个确实可靠的、会勇敢地担当起责任的同志。”事实上,说这段话时叙事者华生早已知道亨利将面对的危险经历,他的描述对于读者而言有预叙的效果。预叙技巧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发生的故事上。同时,该小说大部分内容是以华生的回忆录形式展开的。虽然第一人称叙述者华生不同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但是当他讲述故事时,他对于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是了然于心的。为了制造悬念,柯南·道尔刻意安排华生在讲述故事时有意隐去一些真相,直到小说结尾处才揭开真相。例如,华生一早就知晓巴斯克维尔猎犬的传说是被凶手斯台普吞恶意歪曲的,但是他选择直到故事高潮处才向读者揭开这一真相。
  三、结语
  《福尔摩斯探案集》因塑造出福尔摩斯这一经典人物形象而为读者喜爱,但是小说的成功同样有赖于其叙事的魅力。柯南·道尔有意安排华生成为故事的叙述者,同时他也是故事中一个重要的人物。通过他的声音,作家讲述了一起起扑朔迷离的案件;通过他的眼睛,读者观察到一幕幕与案件相关的环境描述。华生一角的存在不仅帮助作家制造悬念、营造小说氛围、保持小说文本的叙述张力,而且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兰州城市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城市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欧美侦探小说之叙事学研究”(项目编号:LZCU-QN2016-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颖(1983-),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夜色,天空一片暗红,好似某个遥远的地方燃起熊熊大火。近处暗红锐减,逐渐融成了浓的黑,稀疏的几颗星与明月显现出来。月光亮度刚刚好,使黑暗处的分界线神秘,却又恰好照亮正在行走的满怀期待的二人前方的路。  那是X博士与他的学生Z,此刻他们将看到顶尖科技的结晶——绝美无比的艺术品。  眼前是一株茶树,看似普通,却被严加看守,只有特殊人员才能进入,经过层层严密认证后,只有X博士才能零距离接触这株茶树。X博士
期刊
致敬一株野草  最大程度地弯下身子  去致敬一株生长在路边的  石缝间的野草  谁都无法体会它的磨难  在寂静的冬季所经历的一切  它的叶子是冰凉的  它的叶子是嫩绿的  它那弱小的身躯  穿过地狱无尽的黑暗  来到人间  看看三月温和而无私的阳光  看看匆忙的自大而悲戚的行人  它应该有更大目的  在北方大雪来临之前  完成它的使命  佚名碑  走着走着 便停了  困了、累了、倦了  知足了、无
期刊
文学家元好问生活于金元交替的动乱时代,但是一生著作颇多,影响甚广。他的“丧乱诗”重现金末元初时局的动荡局面;他的诗论词论融会贯通,令后人对诗词有更深的认识;他的文采飞扬,直指本心,让人看到文字不一样的美。而这些好的作品,都源于他的生活与经历。元好问一生诗、词、文及作品集甚多,其中贯穿他整个生命线的,当属他的诗。本文以元好问的文学活动为主线,以他的诗为落脚点,阐述他的文学活动及其诗歌生成的关系,以期
期刊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希望进监狱得以度过严冬。为此,他故意犯罪,几次惹是生非却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他受到感化想要改邪归正时,警察却逮捕了他,将他送进监狱。《糕点店的盗窃案》是意大利当代最富特色的作家卡尔维诺的早期作品。小说描写了盗窃犯夜晚摸进一家糕点店,本为偷钱,却被美味的糕点所吸引,狂吃一通,又想起带一些给女朋友,因而被警察堵在
期刊
吴梦起的童话作品成功运用小说与童话相结合的结构法,改变了传统童话的幻想单线条结构,将之转变为幻想与现实的双线结构,极大推进了中国童话的发展。他的作品既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厚意蕴,又贴近儿童的心灵,所以被他们愉快地接受。  吴梦起的童话植根于中国现实社会的土壤,贴近儿童的生活天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完美地融合,充满人生智慧的故事给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带来有益的启示。那些迷人的幻想和寓言式的人生哲理洋溢着浓
期刊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长庚。提及李白,国人可谓无人不晓。李白为盛唐时期的一名伟大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诗侠。李白存世的诗作多达千篇,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自我形象描述的诗歌。正因如此,很多学者通过李白诗歌研究其具体形象。李白为我国诗坛的一颗巨星,这一点毋庸置疑。李白诗歌常常给人带来丰富的精神愉悦及审美感受,并带来一些哲理思辨。从李白诗歌中,人们时常能够听到其奋力拼搏、不甘流俗的
期刊
日本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文学审美意识,这些审美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被传递到不同的国家,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其文化已经形成独有的审美意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病态审美意识。异常事件、自然灾难、生灵死亡,都备受日本国民尊重,生命就像樱花一样,谢了还会再开放,是生存的另一种延续,所以人们在日本文学中总能感受到浓烈的病态
期刊
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年迄今)。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纪录片风格,而本文从叙事方式的角度出发,探析纪录片在“社会化纪录片”时期的发展方向,以给予纪录片工作者新的视野,对纪录片进行创新和突破。  目前,纪录片叙事方式的探索主要针
期刊
《留东外史》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是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一是厘清作品中所写留学运动的规模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即小说中所写的留学规模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是厘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中留学人物的关系,即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留日生活的解读,明晰人物形象,进而分析出这些人物形象与历史中留学人物之间的关系。  一、小说中留学规模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留东外史》开篇指出:“原来我国的人,现在日本的,虽有一万多
期刊
我国瓷器艺术受佛教传播的影响,始于三国时的越窑。到了南朝及隋唐五代,邛窑系陶瓷继承了越窑制瓷艺术,隋唐时期,佛教艺术的发展到达了顶峰。在巴蜀地域佛教盛行的推动下,唐五代邛窑系的瓷艺大师崇尚佛事,创造了不少邛窑系的佛教造像。本文以考古出土的唐五代造像为据,通过分析认为,自唐以来我国佛教造像艺术更加  中国化。  相传约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