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中国及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受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困扰.阐述了世界能源日渐匮乏的现状和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汽车消耗了全球汽油的40%,其排放的尾气占大气污染源总量的50%以上.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增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浅议了汽车尾气产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方法,总结了部分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政策法规.旨在普及新能源汽车知识,使人们对其产生深刻印象,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因此本文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机械工程;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包括私家车)数量大幅增加,在带来便利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化石资源日益枯竭使人们面临能源短缺问题.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短缺和土地稀缺等问题使私家车的快速增长饱受诟病.秉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观,人们对新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针对这一问题在能源方面作出了相应的重大决策. 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1.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汽车的迅速普及,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如能源、环保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所以在这种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必须转变原有能源消费结构,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而且能够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排放。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国家政策扶持方面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2007年 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9 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09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1.2企业主导研发与产业化方面情况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角,汽车企业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 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是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多款轿车、客车及客车底盘。在众多汽车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车企是比亚迪。比亚迪的成功说明了我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1.3尚存在的问题
1.3.1新能源的核心技术方面还缺乏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组装”开始起步,在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相当匮乏。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缺失,致使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即使国内相对比较成熟的混合动力车,与欧美日车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最近对电动车行业的产业化明显加速,这是源于我国在电池技术方面十几年来的发展和积累,但同时也希望在电池的功率密度、循环次数、寿命,特别是生产成本方面能够有进一步的突破,因为最终我国的电动车产品是要符合市场需要。如果我国不在这方面大有作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是无法完成的。
1.3.2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普遍匮乏,这严重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如对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而言,专业充电站的设置缺乏是电动车商业化运营面临的瓶颈问题。还有是否有足够的新能源汽车维修网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系统考虑和迅速解決的问题,严重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1.3.3价格普遍偏高,市场推广有难度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上确实具有较大优势,但其购车成本与原型车相比普遍较高,而国内私人用户的行驶里程通常情况下不会过多,所以新能源汽车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综合成本竞争优势,这严重阻碍了普通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另外,虽然能够享受国家发放的补贴,但前期购车成本相对偏高,给购车者带来了一定压力。
1.3.4技术标准不完善,不统一
能源汽车是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各生产企业采用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无法用传统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尽管近几年国内陆续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与法规,但是这些主要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和安全方面作了基本规定,仍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没有统一标准和具体鼓励政策,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而无法适从,从而降低标准适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各地和各汽车制造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很高,但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技术规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建议
2.1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 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发布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汽车企业少走弯路。
2.2加快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力度,尽快掌握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的突破。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必须是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化。鼓励并加强国内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国家市场话语权,以达到用成功技术迅速启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2.3加快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产业发展初期,应集中力量重点在试点城市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应开展充电网络建设,建立以个人和公共停车位分散慢充为主的充电系统。推现有社会停车场改造,在主要商业区、住宅区和政府部门停车场配套建设慢速充电桩,在城市主要干道和火车站、机场等场所建设公共快速充电场站,依托公交场站建立公交车专用的充换电系统。开展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与智能电网相融合的能量转换技术与设备。
2.4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购置税和消费税,或给予现金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此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宣传,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
3.结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近几年有了一定程度的的发展,但要走的路还很长,期间必定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不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完成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 [科]
【参考文献】
[1]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3).
[2]万钢.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J].环境保护,2010,(18).
[3]崔剑峰,李斯萌.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0,(4).
【关键词】机械工程;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包括私家车)数量大幅增加,在带来便利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化石资源日益枯竭使人们面临能源短缺问题.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短缺和土地稀缺等问题使私家车的快速增长饱受诟病.秉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观,人们对新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针对这一问题在能源方面作出了相应的重大决策. 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1.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汽车的迅速普及,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如能源、环保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所以在这种能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必须转变原有能源消费结构,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节能,而且能够减少甚至完全没有尾气排放。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中国能源与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国家政策扶持方面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2007年 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9 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09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1.2企业主导研发与产业化方面情况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角,汽车企业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 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是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多款轿车、客车及客车底盘。在众多汽车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车企是比亚迪。比亚迪的成功说明了我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1.3尚存在的问题
1.3.1新能源的核心技术方面还缺乏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组装”开始起步,在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相当匮乏。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缺失,致使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即使国内相对比较成熟的混合动力车,与欧美日车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最近对电动车行业的产业化明显加速,这是源于我国在电池技术方面十几年来的发展和积累,但同时也希望在电池的功率密度、循环次数、寿命,特别是生产成本方面能够有进一步的突破,因为最终我国的电动车产品是要符合市场需要。如果我国不在这方面大有作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是无法完成的。
1.3.2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普遍匮乏,这严重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如对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而言,专业充电站的设置缺乏是电动车商业化运营面临的瓶颈问题。还有是否有足够的新能源汽车维修网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系统考虑和迅速解決的问题,严重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1.3.3价格普遍偏高,市场推广有难度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上确实具有较大优势,但其购车成本与原型车相比普遍较高,而国内私人用户的行驶里程通常情况下不会过多,所以新能源汽车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综合成本竞争优势,这严重阻碍了普通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另外,虽然能够享受国家发放的补贴,但前期购车成本相对偏高,给购车者带来了一定压力。
1.3.4技术标准不完善,不统一
能源汽车是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各生产企业采用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无法用传统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尽管近几年国内陆续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与法规,但是这些主要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和安全方面作了基本规定,仍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没有统一标准和具体鼓励政策,企业投入资金研发会缺乏具体的指导而无法适从,从而降低标准适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各地和各汽车制造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很高,但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技术规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
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建议
2.1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 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发布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汽车企业少走弯路。
2.2加快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力度,尽快掌握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的突破。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必须是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化。鼓励并加强国内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国家市场话语权,以达到用成功技术迅速启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2.3加快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产业发展初期,应集中力量重点在试点城市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应开展充电网络建设,建立以个人和公共停车位分散慢充为主的充电系统。推现有社会停车场改造,在主要商业区、住宅区和政府部门停车场配套建设慢速充电桩,在城市主要干道和火车站、机场等场所建设公共快速充电场站,依托公交场站建立公交车专用的充换电系统。开展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与智能电网相融合的能量转换技术与设备。
2.4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购置税和消费税,或给予现金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此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宣传,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
3.结论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近几年有了一定程度的的发展,但要走的路还很长,期间必定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不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完成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 [科]
【参考文献】
[1]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3).
[2]万钢.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J].环境保护,2010,(18).
[3]崔剑峰,李斯萌.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