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走一段陌生的路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eng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做完家务,准备去超市买东西。临出门时,突然想起好友琴有一阵子没跟我联系了,拿出手机翻了翻她的朋友圈,竟然还是一个月前的动态。
  心里不禁纳闷,这家伙最近忙什么呢?赶紧打电话去问个究竟,孰料刚刚接通,那端竟急急地說:“亲爱的,我在培训班学英语呢,晚上再聊啊!”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都四十多岁了,只有初中学历的琴,怎么突然想起学英语了?晚上去她家,一进门,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墙壁、衣柜甚至是床头上,都贴满了英语单词和句子。
  “你受啥刺激啦?!”看着满屋子的纸片,我疑惑地问。
  琴重重地点点头。原来,前些日子她出国旅行,发觉不懂英文的她在国外就像哑巴。不能跟别人交流也就算了,最让她受刺激的是,有一天去吃早餐,她在酒店里前前后后转了很久也没找到餐厅,跟服务员张口结舌比画了半天,人家仍然不明白她在说什么!那一刻,她下决心回来后一定要好好学英语。
  “可是,都这年纪了,能学会吗?”我一脸愁容地问。
  “倪萍52岁才开始自学画画,我才45岁为什么不能学英语?生活不能只是一味地重复熟悉的事情,还要敢于挑战陌生的领域,学习与年龄无关,只要有勇气开始,什么时候都不晚!”
  看着信心满满的琴,我不禁想到了文友梅。梅的小说写得特别好。一直记得,开笔会时她跟我说过的话:这辈子,好好写书就行了。可没想到,人到中年的她竟开始学古筝了。说实话,梅的手指比较短,并不适合弹古筝。我以为她只是随便说说,新鲜几天也就放弃了。
  未料,上个月我们一起在北京开会,她给大家弹奏了一曲《春江花月夜》。虽然曲子弹得不十分流畅,手指看起来依旧笨拙,但是,她说她喜爱自己这些笨拙的时刻,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时的喜悦与好奇。
  是的,我们之所以越来越麻木,是因为每天走着同一条路,看着一成不变的风景,对生活的一切都习以为常。所以,有时,要让自己走一段陌生的路,去做一件不擅长的事儿。当与笨拙的自己相遇,生活就不再是简单重复。这种勇气很珍贵,它会唤醒麻木的心,带领我们回到生命的最初。
  摘自《妇女》
其他文献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最早由印第安人驯化并食用。由于缺乏早期的文字记载,或文字记载中存在作物名称混淆等原因,何时传入中国历来说法不一,经农学家推断,大约有三种情形:一是由“丝绸之路”传入,在我国西北地区最先种植,逐渐向其他地区推广;二是由荷兰人从海路引入天津,并将其作为珍品进奉朝廷;三是荷兰人引种至我国台湾,再传至沿海及内地各省。北京地区种植土豆的时间,明代以前未见史料记载,目前可考的最早记载出现于明
期刊
每周末带儿子上课外班,孩子们在里面学习,我们几个妈妈就在外面开座谈会。  几次下来,我发现一个现象:现在的妈妈似乎控制不住地焦虑。  孩子太皮了,上火,怕以后闯祸;孩子太静了,发愁,怕以后没出息。  总之,越养越不知道该怎么养。  自从去年九月份,我家小宝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我也跟着升级成为一名苦恼的学生家长。  毫不夸张地说,前三个月,我几乎蜕了一层皮。历经了无数次观察、分析、对照、反思之后,
期刊
1492年10月12日,欧洲的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抵达了美洲在今天的巴哈马群岛登陆。1493年哥伦布返回西班牙,欧洲人这才开始一点点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大片以前不知道的地盘,这就是所谓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当然,更深远一点说,人家美洲土著早在这块大陆生活了成千上万年了,哪轮到哥伦布来“发现”呢?不过,哥伦布来到美洲,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在这之前,东西半球之间有大西洋隔着,彼此都
期刊
翻看电脑里的旧照片,我被自己吓到。  有一张照片,我贴着假睫毛,擦了大红唇,一脸的僵硬惨白,躲在一套老气横秋的职业套装里,在会议中讲ppt,笑得好浮夸。  另一张照片,在金碧辉煌、灯光摇曳、美人与酒杯齐飞的年会party上,我裹着一条抹布一样的白色棉裙,光脚穿球鞋,好像一个贫穷的牧羊女。  那是5年前,我在一家公司做实习生。  入职不久,适逢年会晚会。我哪里见过世面,于是随便穿了一条棉布裙子,像在
期刊
一、徐勍:自出俸银平息兄弟纠纷  徐勍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臣,据《广州府志》记载,他从康熙二十九年到三十二年,曾经当过广东顺德知县,学者罗天尺在笔记《五山志林》中曾经记载他在顺德期间“不畏强御,折狱如神”。  徐勍刚刚到任时,展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修桥补路。“城南有伏波桥将颓”,这座桥是两岸交通极其便利又必需的桥梁,一旦坍塌将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徐勍把当地士绅集聚到一起,商量修桥的事宜。官方拿
期刊
女儿出嫁后,我们的家,也搬到了微信上。  SWEETHOME微信群。群员4人。女儿、女婿、老婆和我。  我固然在微信群中忝列末位,已是不言自明,但是群中的主角,那位当之无愧的网红,恐怕你们怎么也猜不出来。  直说了,他是我不到半岁的小外孙。  自从女儿添了小宝宝,家庭微信群就毫无悬念地进入了视频读图时代,作为宝宝的起居注的微信视频,也有每天发布的必要。  节假日,我是视频的主要拍摄者、制片人。我和
期刊
家良家,代指家良的女人。也可以理解为家良的家。家良的家,坐落在东大沟沿上。  我老家那個地方也怪呢,水塘不叫水塘,偏要叫沟。沟与渠,多为人工挖掘的。难道我们村里的两个蓄水大沟,都是人工挖掘的不成。若真是那样,就有点意思了,碗口大点的小村,筷子样长短的小街上,硬生生地挖出两个大水沟,以方便女人洗衣,男人挑水浇菜,孩子们夏日戏水、冬日滑冰玩,还是蛮智慧的。  家良家,紧挨大沟沿的东侧,院门面沟而开。她
期刊
离开榛子乡的时候,我想,迟早有一年,我会脚穿千层底,身披棉麻衣裳,扛一把锄头,轻松自如地回到她们中间,回到一棵树的村庄。  像以往的那些日子一样,我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打着招呼,和杉树下吃草的羊群吆喝两声,和溪水边饮水的牛对望一眼,和架上垂挂的青葡萄私语一阵,然后流着口水等她们成熟。  我扛着锄头,在榛子的乡间小路上转悠。我知道每一条大路在什么地方转弯,把一条平展的大路转成了几条分叉的小路。我沿着
期刊
差不多的村落都有一个公用磨房,南方多用水力,北方差不多都是麻烦驴子骡子,没驴没骡的,就是人力了。磨房的磨盘都大,磨东西快,要力气才行。  在我陕南老家,磨房少见,大多数石磨都在家里。相比磨房的磨盘,家里的磨盘小得多,架在磨凳上,看上去又沉着,又冷静。  小时祖母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世上都是水,人都淹死了,除了一个哥一个妹,住在山头上。来了一个神仙婆婆,要他俩成婚,不生娃,他俩老了死了,世上就没人烟了
期刊
临近年关,我突然又想到了天国里无忧无虑的舅妈。  当年嫁给舅舅的时候,舅妈正是一位十八九岁风华正茂的黄花大姑娘。舅妈身体壮实,高个,长得眉清目秀,说起话来伶牙俐齿,是附近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女性。和舅舅过家那些年,家里上有姥姥,下有六个孩子,就舅舅一个人下地干活,日子过得总是捉襟见肘。  舅媽是个老传统,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不嫌弃这个家。她逢人便讲:好日子是过出来的。为了贴补家用,年轻的舅妈就主动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