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哲学解读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u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文明逐渐登上其发展的顶峰,人类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不得不反思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人类开始把人与自然的和谐放在首要位置加以关注,一种全新的、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超越的文明形态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即生态文明。1”这是秦书生教授最新力作《生态文明论》的开篇话。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长远发展核心战略的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从理念、方针、目标、任务等方面,全面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和保障措施,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的全新诠释和科学定位,是我们党在总结实践经验、反思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先进执政理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阐释,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因此,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摆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生态文明论》就是这种努力的具体体现。
  《生态文明论》一书是秦书生教授在生态文明研究领域多年耕耘的成果,该书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成果之上,概括提炼出了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特征,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以及基本内容,可谓是囊括了当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同时该书十分注重上述三大生态文明思想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的论证,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地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演进逻辑清晰明了地呈现给了读者。该书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哲学以及技术哲学三个维度上对生态文明进行了哲学解析,开启了唯物史观、复杂性思维以及技术理性的生态学视域,从哲学的高度反思了工业文明的不可持续性,以及生态文明这一人类新的文明形态的历史进步性。最难能可贵的是,该书在对古今中外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解读之后,还结合我国的实际,给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对策,回答了困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难题。
  总得来说,《生态文明论》在学界至少完成了三项值得称赞的创新:第一,打破了学界已有的叙事框架,从中、西、马三个历史与空间的向度上完成了对生态文明理论的宏大叙事。第二,从哲学的高度重新解读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从多个角度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立体的生态文明新图景。第三,该书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从我国的实际入手,回答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向理论工作者提出的尖锐问题。该书在材料运用上,既论据充实,又要言不烦,可谓详略得当;在论证的严谨性上,完全按照历史及理论的本来面貌进行阐述,既能阐述的系统详实,又不过分引申,可谓行当可行之处,止于不得不止;在语言风格上,既简洁平实,又不乏生动之语,舒缓适度,娓娓道来。因此,该书无论是对于生态文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是刚刚入门的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都是一部值得读的好书。《生态文明论》的作者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行者,当他行走于生态文明新时代时,我们从他按捺不住的激情中看到了新时代在他心中已经诞生,他将自己行走的路线浓墨重彩的描绘给了读者。笔者诚挚而客观地将该书介绍给读者,希望在作者心中诞生的新时代也能在读者眼中诞生。
  [作者单位:冉鸿燕,辽宁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朱凯)
  
  1秦书生:《生态文明论》,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页。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机马克思主义》一书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项新成果,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思想、过程哲学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这些大众智慧,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实践方式,为我们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寻找一种替代选择。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生态理念认为合作和共同体应该是价值的追求,而不应该只以个体和竞争作为价值的判断,共同体的健康决定了个体的健康,共同体的健康对所有人都至关重要。有远见的有机马克思主义还认为整个世界是复杂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方法论是模型思维。模型思维是“道阴阳”的周易哲学和五行哲学的本质特征。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就是通过对阴阳哲学和五行哲学模型的直接和间接模拟运用而建立起来的众多具体模型理论的综合体。模型思维的合理性和真理性在于构成该模型的范畴本身的合理性和真理性。构成中医理论模型综合体的诸范畴是在直接生活经验和成功医疗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具有其合理性和真理性。  关键词:模型; 模型方法;
期刊
摘要:很多地理事象,特别是人文地理事象,是不能量化的。当前人们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几乎完全使用了纯计量化的研究方法,去推导那些行政官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环境虚无主义思想指导下预设的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和结果,都大大违背了地理学研究的终极关怀——实现人地关系的良性耦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田野调查获取的逻辑实证事例的归纳推学和环境道德信念的支撑。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自觉坚守
期刊
摘 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关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的概念,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社会主义原则与生态学原则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关键词: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
期刊
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不平凡的三十年,收获了一大批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为了纪念研究会30年发展历程中的学术成就,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纪念文集《科学技术哲学论》(王国聘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集中展示了江苏自然辩证法研究30年来所取得的部分重要成果,展现江苏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特色和风采。  研究会理事长王国聘教授在文集的序言中写道:“
期刊
摘要: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内存在大量村庄,这些村庄由于地处风景名胜区内,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也影响着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本文以花果山乡前云村为例,通过背景梳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从村庄空间规划、建筑风貌、绿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研究其人居环境,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风景名胜区内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村庄;人居环境;花果山  
期刊
2015年3月2-14日,我在美国北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简写为UNT)做访问学者。刚到达该校的第二天,该校环境哲学中心主任哈格罗夫(Eugene C. Hargrove)教授领着我和另一位中国学者(南开大学的薛富兴教授)在校园内转了两个多小时,走了好几个部门,拿到了UNT的带有我们头像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就标志我的正式的访问学者身份。北德州大学的排名并不靠
期刊
摘 要: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历程。2005—2013年,安徽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呈波动变化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由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包括生产用水生态足迹、生活用水生态足迹以及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安徽省历年人均生产用水的生态足迹所占比最大,远远超过人均生活用水和人均
期刊
摘 要:生态文明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而成为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态文明评价对象、生态文明评价方法和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生态文明评价对象从评价单元上来看,尤以省域和城市评价为主,全国性和县(市)级的评价相对较少。在评价方法上,相比较于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和能值分析法而言,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被广泛采用,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成
期刊
摘要: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国,我国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影响巨大,水产养殖业水环境形势严峻。我国目前水产养殖业的水环境管理在政府行政管理、法律制度、养殖户自身管理、消费者与周边居民监督等四方面都存在着各种现实问题。结合国际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的经验,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设立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专门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发挥养殖户主体作用;调动渔业协同管理机能;提高水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