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支援”意识引领学生言语生命的高效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io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依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语言支援”理念,即巧妙地整合资源,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对学习主体的语言学习给予支援,以促进学生语言的自主习得和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着力点,让语言“支”在刀刃上;关注核心处,让语言“支”在方法上;增强对象感,让语言“支”在学生上。
  [关键词]语言支援;言语生命;着力点;核心处;对象感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指出:“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依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在研制精准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从文本言语形式的着力点入手,围绕着“怎样教”精心设置语言描述的路径。李维鼎先生曾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支援”理念,即巧妙地整合资源,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对学习主体的语言学习给予支援,以促进学生语言的自主习得和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笔者以人教版六年级《山雨》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明确着力点,让语言“支”在刀刃上


  (一)统整关联,在极具特色之处支援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无论是人文内含还是语言特质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值得学生品味、欣赏和借鉴的价值点比比皆是。阅读教学需要聚焦在文本语言表达最具特色之处,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和语言形式的积淀。
  如《山雨》一文就依照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表达构思,借助优美而抒情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典雅且极富韵致的山林雨景图。解读文本时不难发现,作者之所以能够将自己所见、所想和盘托出,就是因为分别凸显了山雨的颜色之美和声音之美,并运用精准形象的细微语言进行了表达,这是学生进行涵泳和揣摩的典范之作。为此,教师将本单元中《山中访友》一文与这篇课文进行统整教学,引导学生以对比辨析的视角来观照两篇文章语言表达的内在密码,感受两位作家在言语表达层面所彰显出的不同风格。
  教师借助另一篇文本的“语言支援”,剑指文本表达中极具特色之处,有助于学生深度品析文本语言表达的内在密码,可谓将支援落在了實处。
  (二)链接扩展,在文眼所在之处支援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文眼是学生解构内容、体悟主题的窗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文眼是教师架构课堂、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所在。
  作者在《山雨》一文中写道:“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其中,“神奇”一词就是整篇文章的文眼所在。纵观整篇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无论是从视觉的角度展现山雨如梦如幻般的色彩,还是从听觉的角度凸显山雨悦耳动听的声音,都巧妙地将落脚点聚焦在了“神奇”二字上。鉴于此,教师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习得进行支援:首先,从阅读方法上支援,助力学生思考“山雨之神奇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深入感知文本语言表达所形成的画面和意境,从语言文字中体悟“神奇”之处;其次,从写作本位视角,促进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将山雨神奇的特质表达清楚的”,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反向推导,洞察作者的创作构思和语言表达。
  如此进行方法性的支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将思维的关注力聚焦在文本核心之处,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核心处,让语言“支”在方法上


  (一)对比赏析,让语言感知有参照物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关注语言,就是要揣摩语言表达的精准与妥帖。对比性品析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教师要从文本内容和表达手法入手,精心选择足以匹配的认知对象,让选择支援的文本拥有高度的辨析和对比价值。
  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感知文本表达内容和基本的语言表达特色之后,并没有将更多的关注力停留在这一篇文本上,而是为学生拓展了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著名散文大师纪伯伦《雨之歌》中描写雨的片段。这两篇文本中都有对雨的片段描写,但都呈现出各自鲜明的风格,与《山雨》一文风格迥异。教师引导学生在支援性文本的作用下,对不同作者所表现出来的风格进行洞察与感知。有的学生发现朱自清的语言清新朴实,阅读起来有自然闲适之感;纪伯伦的语言辞藻华丽、想象大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在支援性文本的支撑下,学生再次回归课文,就能够清晰地窥探到文本的创作密码。
  由此一来,学生关注的已经不再是一篇孤立的文本,在洞察课文语言表达秘妙的基础上,更丰富了其他的语言风格,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巧妙生长。
  (二)类比迁移,让实践运用有阳光道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很多学生在经历了文本内涵的洗礼之后,就会促发内在表达的冲动。但我们都知道,有了言语表达的冲动,并不意味着一定就可以达成高效的训练。为此,教师就需要通过类比性迁移的方式,给学生的言语表达以支援。
  就以这篇《山雨》为例,如果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就直接布置学生实践练笔,学生在冲动之下却无法写出应有水准的文字,这势必制约其之后言语表达的自信。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言语实践进行支援:(1)支援描写对象。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搜寻较为熟悉的事物,为翔实而生动的描述奠定基础;(2)支援描写方法。从阅读到写作,方法并不是习得了就能自如运用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本语言的反馈中洞察作者的表达技巧,寻找这种方法与自己所要表达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实现读与写之间的融通。
  这样的“语言支援”将语文教学从传统封闭逼仄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以更加开放的意识和思维,实现了知识的链接和能力的重新架构,可谓一举两得。

三、增强对象感,让语言“支”在需求上


  (一)以学情基础为起点,让“语言支援”更有针对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积极落实“语言支援”时,就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训练,作用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精准考量,明晰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提升“语言支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以这篇《山雨》为例,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量“语言支援”的维度: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原始性的知识积累,洞察学生对文本内容原始的经验储备,梳理出学生理解文本、解构文本可能存在的障碍;其次,教师摸清学生学习这一类文本的自主性能力和原始性经验,了解了教学的原本起点后,让“语言支援”完全作用于学生最需要的地方。
  只有真正厘清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基础和规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支援”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二)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让“语言支援”更有层次性
  语言能力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做好阶段性目标分层推进,依托学生的内在认知规律进行富有层次的设置与有序组织,在顺学的过程中导学。
  如《山雨》一文的教学就需要将目标设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山林之雨的内在韵致;(2)体悟作者细致观察、大胆联想的写作方法。为此,教师围绕着“语言支援”设置了这样的分层板块:(1)多维朗读,积极积累,唤醒自身沉睡的记忆;(2)对比辨析,感受作者的言语表达特色;(3)诵读悦纳,强化语言的内在积累;(4)类比迁移,促进实践运用的思维练笔。
  通过三个维度的积极实践,整篇课文的教学就在“语言支援”理念下,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设置了多维通道,滋养了学生的言语体验,强化了学生的文学熏陶,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精准习作知识教学,是发展儿童写作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倡导精准习作知识教学,一个重要的基点就是语文教师要具有开发精准习作知识的素养。只有了解精准习作知识属性与特征 ,充分尊重精准习作知识的教学逻辑,辩证理解精准习作知识的教学功用,习作教学才会发挥功效。  [关键词]精准习作知识;本质特征;教学逻辑;教学尺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语用理念观照下的科学童话教学,在真品味中,彰显文体特色;在真感悟中,促进思维发展;在真想象中,催生创意表达。课堂上,童话味道与科学元素水乳交融,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齐头并进,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引相得益彰。这正是我们所追寻的科学童话“真阅读”教学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语用视角;科学童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逻辑性强的特点,文章的结构严密,说明方法丰富。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时,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让学生了解科普知识,又要研究说明的语言、方法,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技巧,做到品读语言与学习表达并驾齐驱。只有这样,才能将说明文的文本价值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说明文 语言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
[摘 要]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与生活内容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很多学生并没有较好地观察生活,缺乏从生活的角度进行作文创作的意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以生活为基础,选择适宜的作文题材;以兴趣为核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题材;以意识为目标,培养学生生活化创作思维,有助于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作文素材,用真情实感进行创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
[摘 要]在当前以“让课堂回归儿童”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立足小学语文课堂,以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思想为指引,积极进行“生本课堂”建构的探析,努力打造“学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向儿童主体的回归,是一条可行而又有效的道路。  [关键词]小先生制;生本课堂;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80-02  当下小语界,以“在
[摘 要]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学古典诗词,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诗词的特点设计教学流程。对《游园不值》的教学,可通过为诗配画、推敲文字、发挥想象和总结提升等环节,让学生走进诗歌、对话诗人、了解诗意、感悟诗情,实现古典诗词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诗词教学 言语 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我国古典小说多以章回体的形式呈现。在《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推进课中,教师通过聚焦回目、聚焦精彩、链接整本书等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猜读、对比、预测等阅读策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故事情节,产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地传承民族文化。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章回体小说;民族文化;猜讀【内容解读】  章回体小说的前身是说书人的底本。为了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作者常常留白设
[摘 要]同构性文本是指含有不断重复的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的文本。这类文本是第一学段教材文本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分析第一学段部编教材中的同构性文本的特点,正确认识同构性文本的教学意义,并根据它的内容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指导,提升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同构性文本;写话教学;部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摘要]“技术”和“教育”的融合发展,让教师们的教学模式一点一点发生了改变。但改变的其实只是我们的教学手段,不变的依然是备课之初,心中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配音游戏、平板推送、微课调节、电子白板助力,实现高效课堂,能够推促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改变,是为了实现心中永远不变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课堂实践;改变;不变  [中图分类号]  C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古诗是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无味,教师教得无效。学生无从体悟古诗教学中语言文学的魅力。要想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古诗教学中的诵读与感悟。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语文教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浅谈古诗教学中的诵读与悟美的融合。  [关键词]古诗教学;诵读;悟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