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山争翠,绿水竞芳。杜鹃花开时节,我们慕名来到“全国文明村”浏阳市洞阳镇龙洞村,但见鲜花绿树掩荫下的现代化农家院中,欢声笑语,荧光闪烁,村民正轻点鼠标,忙着和远方的客商洽谈深加工精石灰生意,一派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和谐相依的盛世美景。龙洞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走上科学发展之路的?同行的洞阳镇党委书记高志仕、镇长邹述庆一语揭秘:常怀忧患之思,锐意开拓进取。
“龙洞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嫁山外,后生光棍多。” “龙洞”,这个美丽的名字,本为传说中的龙王栖息之地。但千百年来任凭风云变际,这里却一直是浏阳最穷的村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只有327户、1300人的小山村,人均口粮不足200公斤,人均收入不到400元。一位名叫邓启发的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和村支委们首先忧的是村民贫穷之患。忧患出进取,他们发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点石成金”,从石头缝里去挖“金子”。1991年,邓启发一咬牙,毅然关掉自家商店,卖掉跑运输的汽车,开始筹建龙洞水泥厂。“你疯了!建水泥厂可不是个小数,到时办砸了看你怎样下台?”面对纷至异议,邓启发巍然不动,任它流短飞长。村支委们倾其全力,齐心奋战。历经一年半的艰辛奔波,终于完成了立项、筹资等工作,机器的轰呜声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山头。邓启发和支委们背上被子,与村民们吃住在工地。钢钎铁锤震得满手血泡,缠上布片又接着干。10个山头削平了,5条山沟填平了,38万立方米土石方搬走了。一个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提前一年零三个月投产。10多年来,为国家创税4910万元,实现利润2610万元,发放村民工资4100万元。“我在村上企业里有股份,赚工资,年收入有10多万元,在村里建了新房,这不,我正要到浏阳城里去买套房子。”该村芭蕉组村民邓玉开谈起村支部带领村民致富,脸上笑得是那样的灿烂。龙洞村靠忧患进取,一举成为首富村。
尝到石头深加工甜头的龙洞村人,越发不可收拾。去年,该村企业发展到27家,产值达2.3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一举升到1.63万元,比上世纪80年代增长了41倍。该村从1982年起就取消了农业税,所有负担均由村上承担。而当了整整2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邓启发,此时没有陶醉于既得“金蛋”,他清醒地看到经济崛起背后,还潜伏着基础设施脆弱、社会发展后劲乏力的隐患,他和支委们又在谋划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于是,投入408万元架设专线引进550门程控电话,新建了村级水泥主干道、小学、敬老院、办公楼、医疗室等,社会公益渐入佳境。
“龙洞村富了,但仍然是靠山吃山,水泥、精石灰这些高能耗建材产业,资源有限,污染环境。这些产业为龙洞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不可吊死在一棵树上。从长远看,龙洞还得做活山水文章,发展休闲产业,让绿水青山和龙洞美丽的传说成为赚钱的金点子。”永不满足的邓启发和支委们,又在忧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之患。在贯彻胡锦涛同志今年两会上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锐意开拓进取”重要讲话精神的党员学习会上,邓启发要求党员干部安中见危,静中知变,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把应对困难的措施想周全些,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权。于是,倾力建设青山绿水、保护资源环境,在龙洞千帆竞发。投资逾千万元、总库容达61.1万立方米的黄马桥水库,正依两山之势兴建。这座大坝主体工程已竣工的水库,集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改善生态环境,每年还可为当地农民增收30万元。5000亩的高产优质楠竹基地和占地5万平方米、集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民公园建设己经启动,3000余棵珍奇风景树今年将栽种到位。早已封山育林几年的山林,如今满目葱绿。“沐青山明月,赏碧湖钓韵”。一个“令居之者忘老、游之者忘倦、寓之者忘归”的旅游名胜,将为龙洞带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浏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龙洞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姑娘嫁山外,后生光棍多。” “龙洞”,这个美丽的名字,本为传说中的龙王栖息之地。但千百年来任凭风云变际,这里却一直是浏阳最穷的村落。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个只有327户、1300人的小山村,人均口粮不足200公斤,人均收入不到400元。一位名叫邓启发的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和村支委们首先忧的是村民贫穷之患。忧患出进取,他们发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点石成金”,从石头缝里去挖“金子”。1991年,邓启发一咬牙,毅然关掉自家商店,卖掉跑运输的汽车,开始筹建龙洞水泥厂。“你疯了!建水泥厂可不是个小数,到时办砸了看你怎样下台?”面对纷至异议,邓启发巍然不动,任它流短飞长。村支委们倾其全力,齐心奋战。历经一年半的艰辛奔波,终于完成了立项、筹资等工作,机器的轰呜声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山头。邓启发和支委们背上被子,与村民们吃住在工地。钢钎铁锤震得满手血泡,缠上布片又接着干。10个山头削平了,5条山沟填平了,38万立方米土石方搬走了。一个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提前一年零三个月投产。10多年来,为国家创税4910万元,实现利润2610万元,发放村民工资4100万元。“我在村上企业里有股份,赚工资,年收入有10多万元,在村里建了新房,这不,我正要到浏阳城里去买套房子。”该村芭蕉组村民邓玉开谈起村支部带领村民致富,脸上笑得是那样的灿烂。龙洞村靠忧患进取,一举成为首富村。
尝到石头深加工甜头的龙洞村人,越发不可收拾。去年,该村企业发展到27家,产值达2.3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一举升到1.63万元,比上世纪80年代增长了41倍。该村从1982年起就取消了农业税,所有负担均由村上承担。而当了整整2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邓启发,此时没有陶醉于既得“金蛋”,他清醒地看到经济崛起背后,还潜伏着基础设施脆弱、社会发展后劲乏力的隐患,他和支委们又在谋划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于是,投入408万元架设专线引进550门程控电话,新建了村级水泥主干道、小学、敬老院、办公楼、医疗室等,社会公益渐入佳境。
“龙洞村富了,但仍然是靠山吃山,水泥、精石灰这些高能耗建材产业,资源有限,污染环境。这些产业为龙洞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不可吊死在一棵树上。从长远看,龙洞还得做活山水文章,发展休闲产业,让绿水青山和龙洞美丽的传说成为赚钱的金点子。”永不满足的邓启发和支委们,又在忧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之患。在贯彻胡锦涛同志今年两会上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锐意开拓进取”重要讲话精神的党员学习会上,邓启发要求党员干部安中见危,静中知变,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把应对困难的措施想周全些,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权。于是,倾力建设青山绿水、保护资源环境,在龙洞千帆竞发。投资逾千万元、总库容达61.1万立方米的黄马桥水库,正依两山之势兴建。这座大坝主体工程已竣工的水库,集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改善生态环境,每年还可为当地农民增收30万元。5000亩的高产优质楠竹基地和占地5万平方米、集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民公园建设己经启动,3000余棵珍奇风景树今年将栽种到位。早已封山育林几年的山林,如今满目葱绿。“沐青山明月,赏碧湖钓韵”。一个“令居之者忘老、游之者忘倦、寓之者忘归”的旅游名胜,将为龙洞带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浏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