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社会工作面多,量广,开展、普及、推广、深入学校社会工作可从时代性、针对性、鲜明性、特色性和激励性等五个方面着手,以此改变与提高学生的面貌和精神,运用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各自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对学生身心,尤其是思想意识、心理变化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时代性;针对性;鲜明性;特色性;激励性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09) 32-0176-03
学校社会工作就是运用社会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在学校及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即以学生为对象,从教育入手,以精神为重点,造就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守德重信的伦理,塑造爱党爱国的观念,建立刚毅坚强的信心。显然,这些目标都应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不二选择。
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社会是以行为人和社会关系组成。教育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主体实施的行为,社会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主体实施的场所。两者的关系应是相互作用、互为依存,亦应是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关系。学校社会工作教育实施、开展、渗入于社会,社会接受、反馈、影响其教育。人在社会中应是平等的,社会在实施教育时应是互动的。人的平等和社会的互动就构成了学校社会工作领域中两个实施的主体,亦扩大、拓展、充实和丰富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外延和内涵,促进了教育的深入与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重视学校社会工作的改革、研究社会领域的导向、分析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作用与影响,对我们更好地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掌握工作对象的思想、关注工作目标的变化、把握工作的方向具有宏观的理论启发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时代性
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则是学校教学领域中行动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汇集于学校,公民汇集于社会。学生构成社会的一员,社会充当学校的延伸。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倾向必然会渗入进社会,社会的变化、社情的趋势必定会反馈至学校。因此,学校与社会相互影响、互为依存,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密切关系。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给学校教育、教育体制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影响。同样,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亦给学校社会工作带来了崭新的变化与影响。从工作途径的深入到工作方法的创新、从工作对象的确立到工作目标的达成、从工作活动的实施到工作对象的培养、从工作队伍的构成到工作手段的更新、从工作人员的组成到工作观念的嬗变,学校社会工作力求在人员、组织、行为、方法、手段、观念等各方面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与时俱进、共同发展的特点。
21世纪的时代特点就是以创新为先。同理,学校社会工作的时代性亦是以创新为先。以往的学校社会工作的重点只是强调为穷困人家捐钱送物、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为残疾人员送粮赠肉、为孤童病儿赠书送款。显然,这些善事受制于当时的年代、局限于当时的观念,只是重视从物质上关心他人,方法单一,形式单调,效果一般。21世纪的学校社会工作着重于知识的传授、意志的培养、意识的更新、创意的生成、创业的辅导、创新的帮助,亦即在明志、立志、自助、自立的意识和手段上开展传授与辅导。知识、意志、意识、创意、创业、创新是从根本上赋予学校社会工作的时代特点,意在推动人而不是捐助人,重在重塑人而不是看护人,贵在改造人而不是资助人,新在锻炼人而不是照顾人。此乃授“渔”而非授“鱼”之本意也。仅靠钱财只能帮人一时,解决燃眉之需;但依立志创业就能助人一世,完善永久之计。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创立新意。学校社会工作以明志、立志、自助、自立为本,突出了时代之新意,彰显了时代之潮流,从观念和途径上突破了学校社会工作的传统思路,从手段和方法上创立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崭新面貌。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孙雅艳[1]从捐钱资助、义演献爱到只身支教,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最偏远的坤平初中以知识启迪学生的心智、用文化带动山村的进步、用文明驱赶村落的愚昧。孙雅艳老师以自己的亲历所为和“志在,愿在,我在”的座右铭证明,学校社会工作不是仅以捐资赠物为帮困、解困、致富为唯一标准,而是应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远的目标,用科学的知识教人,丰富创造的本领;以科学的知识育人,培养建设的才能;用科学的知识引人,创造文明的社会。惟有融入时代,跟上时代的前进节拍,吻合时代的跳动脉搏,学校社会工作者才能做有新意,干有创意,体现时代的精神,展示时代的特点。
二、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针对性
学校与社会紧密相连,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则是学校的大课堂。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其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操守、品德则必然会深受社会的影响,亦必然会反映到社会中。社会是行为人、行为人的行为、行为人关系的场所,其源头发展、潮流趋势等则一定会集中学生的反映,也一定会反馈到学生身上。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必须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紧扣学生的实际,紧随社会的热点,体现抓住实质、有的放矢的特点。
从宏观角度而言,学校社会工作除了与明志、立志、自助、自立等紧密相连外;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校社会工作还与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个人品行、理想情操、人文素质、价值观塑造等密切相关。遗憾的是,当前部分学校囿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不仅无法很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个目标和任务,而且对学校社会工作的推广和普及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学生为对象,其途径和方法就必须针对学生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做、所为,从实际出发寻源头,从实际出发找目标,从实际出发解难题。由工作目标的确立到工作方法的选定、由工作方向的筛选到工作途径的深入、从工作思路的准定到工作手段的确定、由工作范围的确准到工作对象的精选、由工作角色的介入到工作推进的精准,学校社会工作必须时时强调方向性准,处处突出针对性明。惟有如此,行为客体的学生才会视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己友,才会吐真情、表真意、说真话,行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工作者才能方向准、思路新、方法对。
学校社会工作关怀行为客体,学校社会工作亦能成就行为主体。户外野营、戏剧排演、网络交流、咖啡沙龙、公益慈善等都是学生活动的时尚爱好,亦是学生沟通的时尚形式。平时,人们总以为这些仅是吃、喝、玩、乐而已。然而,上海南京东路社区团工委书记施海燕[2]却从中发现并找到了学校社会工作新的切入点,结合当代青年人的实际,创造性地、创新性地把社会各种时尚活动有机地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利用人气积聚士气,利用活动积聚活力,利用才艺积聚才能,利用意见积聚创意。施海燕以自己的大胆创意和创新行为,充分证明了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数字化的当今社会,只要运用得当,方法对路,学校社会工作是具有蓬勃的生存生机的,是具有广阔的运作天地的,是具有极大的发展生命力的。
三、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鲜明性
学校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一定具有接触面广、头绪多、事务杂、难度大等特点,要求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其对象培养勇于竞争的精神,一种解决问题、当机立断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准备,以及为他们自身的不断学习而承担责任,[3]亦即个人品行、伦理道德、行为处事、性格意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锻炼和提高。虽然工作受众多、工作层面广,但是,学校社会工作的性质却是极其鲜明的,那就是更多地从意志力上去锻炼人、更广地从潜力上去开发人、更深地从情感上去关怀人。
由于困难受挫,人就变得意志消沉;由于生活穷困,人就变得自卑颓废;由于肢体残疾,人就变得精神萎靡;由于性格孤僻,人就变得离群寡居;由于能力低下,人就变得情绪低落;由于众叛亲离,人就变得自暴自弃。面临这些工作对象的消极面,学校社会工作者只能勇于面对、敢于承受,用自己最大的热情、用自己最佳的心情、用自己最强的方法去帮助、关怀、鼓励、支持工作对象,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以饱满的精神对待生活,以高昂的志向迎接社会,以坚强的意志应对困难,走出心灵的锁闭,跨出性格的禁锢,踏上人生的新路。
鲜明性,顾名思义,就是体现明确、确定的特点。学校社会工作者应针对工作对象的学习落后、性格懦弱、道德缺失、意志消沉、生活贫困等五个方面,从细微处、从最小处、从薄弱处着手工作,以体现学校社会工作的鲜明的指向性。
通过学校社会工作的下列途径和方法,应使学生了解和明白,作为一个社会的行为人应当具备的教育程度、能力培养、守法水平、素质构成和道德养成:
1.知识教育。帮助受助对象系统地、全面地补习文化知识,以文明的教育、用科技的知识,让工作对象充分了解、全面理解知识的作用与伟力。
2.团队教育。要突出强调、深化团队精神在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使学生明了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而不是单打独斗、惟有仰仗团队行动而不是孤军奋斗,才是现代社会创新、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3.法制教育。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广泛地了解、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法则,开展普法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水平。
4.苦难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人为地、有目的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底层,体会低收入阶层、外来民工、偏远农村的穷困、简陋与落后,克服骄娇两气,提高群众观念,培养苦难意识,增强亲民情感。
5.人生教育。在教学辅导中、在社会实践中,须开展经常性的针对性强、目的性明、效果性好的人生教育,让书本上、生活中的示例、事例和实例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做到以文教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言动人、以行激人、以志励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使命、把握自己的方向、献身国家的建设。
6.道德教育。利用社会上、学校内守信、诚信、讲德、用德的示例和事例,推崇典型,教育众人,感染学生。以案例教育为有效切入点,向学生展示和说明在社会上、在学校内守信、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上、在学校内讲德、用德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学校社会工作鲜明的指向性,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帮教的过程中,就可做到方向准确、目的明确、手段合适、方法到位,达到关怀到心、知识进脑、援助入怀、鼓励至行的目的。
四、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特色性
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展着与工作对象的思想、情绪、情感和心绪相关的心理特色工作。因此,工作的好坏、工作的成败、工作的深浅及工作的程度都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和推广密切相关。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完成学业、服务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展的心理辅导承担着促进人格完善、疏导心理障碍、化解心理难题、增强意志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特色重任,帮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去迎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进步和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认真着手、仔细准备:[4]
(一)主动开展心理干预,健全学生档案资料
应定期、主动地接近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以便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另外,还需开展长期的心理辅导跟踪,建立并健全档案资料,为日后的分析和研究积累原始的、直接的、客观的、真实的数据。
(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心理咨询体系
为保证学校社会工作的及时、顺利的开展,可建立心理辅导站、心理人员辅导团队和心理咨询中心,充分利用面谈、信件、电话、短信、网络等方法,不拘形式,快速、方便、简便、有效地向工作对象提供服务。
(三)开展心理减压游戏,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可利用各种小型、简易、有趣、高效的团队游戏,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排泄内心苦闷,消除心中郁闷,培养自信、坚定、大方、乐观、坦诚的心理素质,扩大接触面,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普及社区健康文化,营造心理教育环境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社区广播、板报、橱窗、网络、电视、报刊、讲座和文艺演出等大众宣传媒体,发挥社区先进、健康文化的引领和催化作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学生心理发育的社区和谐氛围。
(五)加强内外互动联系,构建多方服务体系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主动出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主动沟通与多方联系,协调、整合社会资源,互通有无,及时反馈,联手行动,共同做好学生的促进、帮教、释疑、解惑、祛压、增信的心理辅导工作。
五、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激励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最大范围地开发学生的潜在性都应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无疑,激励法、鼓动法、刺激法等都是其中非常有效、极其成功的手段和方法。上述三种手段和方法就是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本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进取心。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开展激励工作:[5]
(一)目标激励
本法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结合学校和社会的培养目标与方向,确立明确的、可操作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增强信心,激发动力、增强主人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求变、善于创新的特点,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锻炼和自我成才的目的。
(二)奖惩激励
前者主要是发挥工作中的奖励和鞭策效应,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全体,共同进步的作用。后者主要是发挥工作中的批评、惩处效应,处理、处罚错误、消极的行为,做到处理单个、警醒众人、教育全体、以惩促进。
(三)情感激励
此法是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方法,来影响受助者的情感,从而调动其内心的感怀情愫,发挥出其内心的真情力量。做到感动一人,感染一片;打动单个,催动全体。
(四)竞争激励
本手段是通过竞争达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适应竞争氛围,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个人进步和发展同社会与时俱进,争当时代的开创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时代性、针对性、鲜明性、特色性和激励性构成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整体,组成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内涵,形成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方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应独创性地、创新性地、有机性地掌握和应用上述手段和方法,改变工作对象的行为,提高工作对象的精神,完善工作对象的面貌,促进工作对象的进步,提升工作对象的形象,广泛地、深入地、友善地接近学生、进入社会,加强和巩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协调和互动,使学校和社会同出力,共作用,齐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进步,成为社会未来的有用之才,成为国家将来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钱滢乐.《志在,愿在,我在—记全国杰出青年志愿者、上师大青年教师孙雅艳》[N].新民晚报,2009-5-4(1).
[2]陆梓华.白领心目中时尚的团工委书记[N].新民晚报,2009-5-6(8).
[3]PaulaAllen-Meares.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83.
[4]姜海艳.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有效渗透[J].思想教育研究2009,(2):78-79.
[5]孙艳淮.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101-102.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时代性;针对性;鲜明性;特色性;激励性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09) 32-0176-03
学校社会工作就是运用社会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在学校及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即以学生为对象,从教育入手,以精神为重点,造就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守德重信的伦理,塑造爱党爱国的观念,建立刚毅坚强的信心。显然,这些目标都应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不二选择。
学校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社会是以行为人和社会关系组成。教育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主体实施的行为,社会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主体实施的场所。两者的关系应是相互作用、互为依存,亦应是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关系。学校社会工作教育实施、开展、渗入于社会,社会接受、反馈、影响其教育。人在社会中应是平等的,社会在实施教育时应是互动的。人的平等和社会的互动就构成了学校社会工作领域中两个实施的主体,亦扩大、拓展、充实和丰富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外延和内涵,促进了教育的深入与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重视学校社会工作的改革、研究社会领域的导向、分析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作用与影响,对我们更好地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掌握工作对象的思想、关注工作目标的变化、把握工作的方向具有宏观的理论启发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时代性
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则是学校教学领域中行动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汇集于学校,公民汇集于社会。学生构成社会的一员,社会充当学校的延伸。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倾向必然会渗入进社会,社会的变化、社情的趋势必定会反馈至学校。因此,学校与社会相互影响、互为依存,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密切关系。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给学校教育、教育体制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影响。同样,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亦给学校社会工作带来了崭新的变化与影响。从工作途径的深入到工作方法的创新、从工作对象的确立到工作目标的达成、从工作活动的实施到工作对象的培养、从工作队伍的构成到工作手段的更新、从工作人员的组成到工作观念的嬗变,学校社会工作力求在人员、组织、行为、方法、手段、观念等各方面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与时俱进、共同发展的特点。
21世纪的时代特点就是以创新为先。同理,学校社会工作的时代性亦是以创新为先。以往的学校社会工作的重点只是强调为穷困人家捐钱送物、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为残疾人员送粮赠肉、为孤童病儿赠书送款。显然,这些善事受制于当时的年代、局限于当时的观念,只是重视从物质上关心他人,方法单一,形式单调,效果一般。21世纪的学校社会工作着重于知识的传授、意志的培养、意识的更新、创意的生成、创业的辅导、创新的帮助,亦即在明志、立志、自助、自立的意识和手段上开展传授与辅导。知识、意志、意识、创意、创业、创新是从根本上赋予学校社会工作的时代特点,意在推动人而不是捐助人,重在重塑人而不是看护人,贵在改造人而不是资助人,新在锻炼人而不是照顾人。此乃授“渔”而非授“鱼”之本意也。仅靠钱财只能帮人一时,解决燃眉之需;但依立志创业就能助人一世,完善永久之计。
时代造就英雄,时代创立新意。学校社会工作以明志、立志、自助、自立为本,突出了时代之新意,彰显了时代之潮流,从观念和途径上突破了学校社会工作的传统思路,从手段和方法上创立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崭新面貌。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孙雅艳[1]从捐钱资助、义演献爱到只身支教,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最偏远的坤平初中以知识启迪学生的心智、用文化带动山村的进步、用文明驱赶村落的愚昧。孙雅艳老师以自己的亲历所为和“志在,愿在,我在”的座右铭证明,学校社会工作不是仅以捐资赠物为帮困、解困、致富为唯一标准,而是应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远的目标,用科学的知识教人,丰富创造的本领;以科学的知识育人,培养建设的才能;用科学的知识引人,创造文明的社会。惟有融入时代,跟上时代的前进节拍,吻合时代的跳动脉搏,学校社会工作者才能做有新意,干有创意,体现时代的精神,展示时代的特点。
二、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针对性
学校与社会紧密相连,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则是学校的大课堂。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其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操守、品德则必然会深受社会的影响,亦必然会反映到社会中。社会是行为人、行为人的行为、行为人关系的场所,其源头发展、潮流趋势等则一定会集中学生的反映,也一定会反馈到学生身上。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必须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紧扣学生的实际,紧随社会的热点,体现抓住实质、有的放矢的特点。
从宏观角度而言,学校社会工作除了与明志、立志、自助、自立等紧密相连外;从微观角度来看,学校社会工作还与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个人品行、理想情操、人文素质、价值观塑造等密切相关。遗憾的是,当前部分学校囿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不仅无法很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个目标和任务,而且对学校社会工作的推广和普及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学生为对象,其途径和方法就必须针对学生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做、所为,从实际出发寻源头,从实际出发找目标,从实际出发解难题。由工作目标的确立到工作方法的选定、由工作方向的筛选到工作途径的深入、从工作思路的准定到工作手段的确定、由工作范围的确准到工作对象的精选、由工作角色的介入到工作推进的精准,学校社会工作必须时时强调方向性准,处处突出针对性明。惟有如此,行为客体的学生才会视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己友,才会吐真情、表真意、说真话,行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工作者才能方向准、思路新、方法对。
学校社会工作关怀行为客体,学校社会工作亦能成就行为主体。户外野营、戏剧排演、网络交流、咖啡沙龙、公益慈善等都是学生活动的时尚爱好,亦是学生沟通的时尚形式。平时,人们总以为这些仅是吃、喝、玩、乐而已。然而,上海南京东路社区团工委书记施海燕[2]却从中发现并找到了学校社会工作新的切入点,结合当代青年人的实际,创造性地、创新性地把社会各种时尚活动有机地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利用人气积聚士气,利用活动积聚活力,利用才艺积聚才能,利用意见积聚创意。施海燕以自己的大胆创意和创新行为,充分证明了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数字化的当今社会,只要运用得当,方法对路,学校社会工作是具有蓬勃的生存生机的,是具有广阔的运作天地的,是具有极大的发展生命力的。
三、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鲜明性
学校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一定具有接触面广、头绪多、事务杂、难度大等特点,要求学校社会工作者为其对象培养勇于竞争的精神,一种解决问题、当机立断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准备,以及为他们自身的不断学习而承担责任,[3]亦即个人品行、伦理道德、行为处事、性格意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锻炼和提高。虽然工作受众多、工作层面广,但是,学校社会工作的性质却是极其鲜明的,那就是更多地从意志力上去锻炼人、更广地从潜力上去开发人、更深地从情感上去关怀人。
由于困难受挫,人就变得意志消沉;由于生活穷困,人就变得自卑颓废;由于肢体残疾,人就变得精神萎靡;由于性格孤僻,人就变得离群寡居;由于能力低下,人就变得情绪低落;由于众叛亲离,人就变得自暴自弃。面临这些工作对象的消极面,学校社会工作者只能勇于面对、敢于承受,用自己最大的热情、用自己最佳的心情、用自己最强的方法去帮助、关怀、鼓励、支持工作对象,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以饱满的精神对待生活,以高昂的志向迎接社会,以坚强的意志应对困难,走出心灵的锁闭,跨出性格的禁锢,踏上人生的新路。
鲜明性,顾名思义,就是体现明确、确定的特点。学校社会工作者应针对工作对象的学习落后、性格懦弱、道德缺失、意志消沉、生活贫困等五个方面,从细微处、从最小处、从薄弱处着手工作,以体现学校社会工作的鲜明的指向性。
通过学校社会工作的下列途径和方法,应使学生了解和明白,作为一个社会的行为人应当具备的教育程度、能力培养、守法水平、素质构成和道德养成:
1.知识教育。帮助受助对象系统地、全面地补习文化知识,以文明的教育、用科技的知识,让工作对象充分了解、全面理解知识的作用与伟力。
2.团队教育。要突出强调、深化团队精神在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使学生明了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而不是单打独斗、惟有仰仗团队行动而不是孤军奋斗,才是现代社会创新、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3.法制教育。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广泛地了解、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法则,开展普法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水平。
4.苦难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人为地、有目的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底层,体会低收入阶层、外来民工、偏远农村的穷困、简陋与落后,克服骄娇两气,提高群众观念,培养苦难意识,增强亲民情感。
5.人生教育。在教学辅导中、在社会实践中,须开展经常性的针对性强、目的性明、效果性好的人生教育,让书本上、生活中的示例、事例和实例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做到以文教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言动人、以行激人、以志励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使命、把握自己的方向、献身国家的建设。
6.道德教育。利用社会上、学校内守信、诚信、讲德、用德的示例和事例,推崇典型,教育众人,感染学生。以案例教育为有效切入点,向学生展示和说明在社会上、在学校内守信、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在社会上、在学校内讲德、用德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学校社会工作鲜明的指向性,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帮教的过程中,就可做到方向准确、目的明确、手段合适、方法到位,达到关怀到心、知识进脑、援助入怀、鼓励至行的目的。
四、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特色性
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展着与工作对象的思想、情绪、情感和心绪相关的心理特色工作。因此,工作的好坏、工作的成败、工作的深浅及工作的程度都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和推广密切相关。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完成学业、服务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学校社会工作者开展的心理辅导承担着促进人格完善、疏导心理障碍、化解心理难题、增强意志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特色重任,帮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去迎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进步和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认真着手、仔细准备:[4]
(一)主动开展心理干预,健全学生档案资料
应定期、主动地接近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以便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另外,还需开展长期的心理辅导跟踪,建立并健全档案资料,为日后的分析和研究积累原始的、直接的、客观的、真实的数据。
(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心理咨询体系
为保证学校社会工作的及时、顺利的开展,可建立心理辅导站、心理人员辅导团队和心理咨询中心,充分利用面谈、信件、电话、短信、网络等方法,不拘形式,快速、方便、简便、有效地向工作对象提供服务。
(三)开展心理减压游戏,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可利用各种小型、简易、有趣、高效的团队游戏,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排泄内心苦闷,消除心中郁闷,培养自信、坚定、大方、乐观、坦诚的心理素质,扩大接触面,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普及社区健康文化,营造心理教育环境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社区广播、板报、橱窗、网络、电视、报刊、讲座和文艺演出等大众宣传媒体,发挥社区先进、健康文化的引领和催化作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学生心理发育的社区和谐氛围。
(五)加强内外互动联系,构建多方服务体系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主动出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主动沟通与多方联系,协调、整合社会资源,互通有无,及时反馈,联手行动,共同做好学生的促进、帮教、释疑、解惑、祛压、增信的心理辅导工作。
五、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激励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最大范围地开发学生的潜在性都应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无疑,激励法、鼓动法、刺激法等都是其中非常有效、极其成功的手段和方法。上述三种手段和方法就是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本领,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进取心。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从如下四个方面来开展激励工作:[5]
(一)目标激励
本法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结合学校和社会的培养目标与方向,确立明确的、可操作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增强信心,激发动力、增强主人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求变、善于创新的特点,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锻炼和自我成才的目的。
(二)奖惩激励
前者主要是发挥工作中的奖励和鞭策效应,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带动全体,共同进步的作用。后者主要是发挥工作中的批评、惩处效应,处理、处罚错误、消极的行为,做到处理单个、警醒众人、教育全体、以惩促进。
(三)情感激励
此法是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方法,来影响受助者的情感,从而调动其内心的感怀情愫,发挥出其内心的真情力量。做到感动一人,感染一片;打动单个,催动全体。
(四)竞争激励
本手段是通过竞争达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适应竞争氛围,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个人进步和发展同社会与时俱进,争当时代的开创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时代性、针对性、鲜明性、特色性和激励性构成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整体,组成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内涵,形成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方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应独创性地、创新性地、有机性地掌握和应用上述手段和方法,改变工作对象的行为,提高工作对象的精神,完善工作对象的面貌,促进工作对象的进步,提升工作对象的形象,广泛地、深入地、友善地接近学生、进入社会,加强和巩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协调和互动,使学校和社会同出力,共作用,齐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进步,成为社会未来的有用之才,成为国家将来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钱滢乐.《志在,愿在,我在—记全国杰出青年志愿者、上师大青年教师孙雅艳》[N].新民晚报,2009-5-4(1).
[2]陆梓华.白领心目中时尚的团工委书记[N].新民晚报,2009-5-6(8).
[3]PaulaAllen-Meares.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83.
[4]姜海艳.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有效渗透[J].思想教育研究2009,(2):78-79.
[5]孙艳淮.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