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不能阻碍的强大心智
对于56岁的徐洪勇来说,当老师的路可能比其他人更坎坷一些。在他不满一岁时,无情的病魔导致他的右腿残疾,从此之后,拐杖就成了他的右腿。“从我记事开始,我便与拐杖相伴,生命给我设置了比别人更多的障碍,但这些并没有击垮我,而是练就了我更强大的心智。”徐洪勇感叹道。
1979年6月,徐洪勇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站在了三尺讲台上,这一站就是38年。38年来,徐洪勇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他平均每天上4节课,再加上处理班级内的各项事务,每天差不多要站上4个小时。这4个小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并不算什么,但对于仅靠一条腿站立的徐洪勇来说,却是件需要咬牙坚持的困难事。慢慢地,他的脊椎开始有些变形,腰痛、腿痛成了家常便饭。但即便是这样,徐洪勇依然坚持着上好每一堂课,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写着板书。
在问到徐洪勇为什么要坚持的时候,他笑着说:“班级中可爱的学生一直是我克服困难和前进的动力源泉,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也一直是我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好回忆。”那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季,徐洪勇一直记忆犹新。当时,他是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学校号召每个班级都走出校园开展春季活动,有了这样的号召,孩子们自然是乐开了花,陆续的,每个班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兴致盎然地饱览了屏山的春景。望着其他班孩子们“凯旋归来”时的兴奋劲,班里的40多名学生虽然什么都没说,眼睛里却充满了无尽的羡慕和期待。徐洪勇说:“都是从这个年纪成长起来的,谁不懂得他们的那些心思呢?但是他们很懂事,并没有向我要求这件事。”但徐洪勇不想让这些孩子们失望,更不想拖孩子们后腿。于是,他决定带孩子们和其他班的同学们一样,到山上去体会春天的气息。当他拄着拐杖艰难地来到屏山山顶时,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右手也被拐杖磨出了血泡。“但是看着孩子们那一个个欢悦兴奋的眼神和一张张富有生机的脸庞,一股幸福感悄然间弥漫着我的心房,刹那间,我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无尽的力量。”
和学生们的“亦师亦友”
与学生相处,徐洪勇总是遵循“亦师亦友”的原则,与同学们平等交流,从不会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他这里,班里每位学生都有一份专属记录,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和生日。每当有同学过生日,徐洪勇都会像自己孩子过生日一样,用心准备一份小礼物。“在琐碎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他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班里有位同学小林,父母离异后母亲改嫁,父亲在外打工,不仅家境贫困,且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他经常逃学,在学校里也不合群,从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性格内向孤僻。对于这样一位学生,徐洪勇并没有对小林有太多的责怪,而是想着用班级中的爱去温暖他那颗孤僻的心,唤醒他对学校对同学对老师对学习的热爱,点燃他对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在班级中,徐洪勇开展了“一助一”帮教小队,成立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补课,徐洪勇自己也加入了活动之中。小林基础太差,徐洪勇就和同学们一起给他讲最基础的知识点;小林有一点进步,同学们和他一起为小林感到高兴。渐渐地,小林的成绩进步了,也不再排斥和同学们待在一起。“虽然改变和进步都是缓慢的,但是每当我们看到他的一丁点变化,我都为自己做的一切感到欣慰。”
走出课堂去实践
“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积极顺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徐洪勇对于工作,也没有丝毫的怠慢。不仅如此,他还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育和分类指导,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钻研教材、教法,上网查阅资料,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力求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辅助教学,积极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上,徐洪勇会给学生思考和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他则会在一旁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这样的语文课堂是灵动的、开放的,更是和谐高效的。
在课堂教学之外,徐洪勇為了让语文课外活动更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他便想着,是否能充分利用广袤的乡村自然资源,在大自然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去大胆思索、大胆创新呢?于是,“走出课堂去实践”的教学方法出炉了,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创新的兴趣,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且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踏踏实实工作,在乡村一线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简单的一句话,既是徐洪勇对自己前38年教师生涯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未来教育路的要求。沉淀所有的苦,酿成无比的甜。
对于56岁的徐洪勇来说,当老师的路可能比其他人更坎坷一些。在他不满一岁时,无情的病魔导致他的右腿残疾,从此之后,拐杖就成了他的右腿。“从我记事开始,我便与拐杖相伴,生命给我设置了比别人更多的障碍,但这些并没有击垮我,而是练就了我更强大的心智。”徐洪勇感叹道。
1979年6月,徐洪勇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站在了三尺讲台上,这一站就是38年。38年来,徐洪勇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他平均每天上4节课,再加上处理班级内的各项事务,每天差不多要站上4个小时。这4个小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并不算什么,但对于仅靠一条腿站立的徐洪勇来说,却是件需要咬牙坚持的困难事。慢慢地,他的脊椎开始有些变形,腰痛、腿痛成了家常便饭。但即便是这样,徐洪勇依然坚持着上好每一堂课,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写着板书。
在问到徐洪勇为什么要坚持的时候,他笑着说:“班级中可爱的学生一直是我克服困难和前进的动力源泉,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也一直是我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好回忆。”那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季,徐洪勇一直记忆犹新。当时,他是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学校号召每个班级都走出校园开展春季活动,有了这样的号召,孩子们自然是乐开了花,陆续的,每个班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兴致盎然地饱览了屏山的春景。望着其他班孩子们“凯旋归来”时的兴奋劲,班里的40多名学生虽然什么都没说,眼睛里却充满了无尽的羡慕和期待。徐洪勇说:“都是从这个年纪成长起来的,谁不懂得他们的那些心思呢?但是他们很懂事,并没有向我要求这件事。”但徐洪勇不想让这些孩子们失望,更不想拖孩子们后腿。于是,他决定带孩子们和其他班的同学们一样,到山上去体会春天的气息。当他拄着拐杖艰难地来到屏山山顶时,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右手也被拐杖磨出了血泡。“但是看着孩子们那一个个欢悦兴奋的眼神和一张张富有生机的脸庞,一股幸福感悄然间弥漫着我的心房,刹那间,我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无尽的力量。”
和学生们的“亦师亦友”
与学生相处,徐洪勇总是遵循“亦师亦友”的原则,与同学们平等交流,从不会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他这里,班里每位学生都有一份专属记录,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和生日。每当有同学过生日,徐洪勇都会像自己孩子过生日一样,用心准备一份小礼物。“在琐碎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他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班里有位同学小林,父母离异后母亲改嫁,父亲在外打工,不仅家境贫困,且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他经常逃学,在学校里也不合群,从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性格内向孤僻。对于这样一位学生,徐洪勇并没有对小林有太多的责怪,而是想着用班级中的爱去温暖他那颗孤僻的心,唤醒他对学校对同学对老师对学习的热爱,点燃他对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在班级中,徐洪勇开展了“一助一”帮教小队,成立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补课,徐洪勇自己也加入了活动之中。小林基础太差,徐洪勇就和同学们一起给他讲最基础的知识点;小林有一点进步,同学们和他一起为小林感到高兴。渐渐地,小林的成绩进步了,也不再排斥和同学们待在一起。“虽然改变和进步都是缓慢的,但是每当我们看到他的一丁点变化,我都为自己做的一切感到欣慰。”
走出课堂去实践
“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积极顺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徐洪勇对于工作,也没有丝毫的怠慢。不仅如此,他还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育和分类指导,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钻研教材、教法,上网查阅资料,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力求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辅助教学,积极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上,徐洪勇会给学生思考和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他则会在一旁做好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这样的语文课堂是灵动的、开放的,更是和谐高效的。
在课堂教学之外,徐洪勇為了让语文课外活动更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他便想着,是否能充分利用广袤的乡村自然资源,在大自然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去大胆思索、大胆创新呢?于是,“走出课堂去实践”的教学方法出炉了,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创新的兴趣,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且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踏踏实实工作,在乡村一线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简单的一句话,既是徐洪勇对自己前38年教师生涯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未来教育路的要求。沉淀所有的苦,酿成无比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