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大陆的奥运出版物已经突破1000多种,其中北京图书市场销售品种就接近700种,内容也涵盖方方面面,如奥运百科、竞赛规则、语言学习、中国文化、奥运场地风土人情及旅游等。不过,奥运出版市场虽看似一片繁荣,不少业内人士却表示担忧。
自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各行各业就摩拳擦掌,誓要从奥运大市场中抢出一杯羹来。许多出版人也跃跃欲试,要加入到这场奥运大餐中。毋庸置疑,奥运对于出版业而言,绝对是一次难得的商机。然而,事物的发展常常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商机总是伴随着危机,奥运图书市场也是如此。出版业百万大军混战奥运,这块蛋糕够不够分呢?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大陆的奥运出版物已经突破1,000多种,其中北京图书市场销售品种就接近700种,内容也涵盖方方面面,如奥运百科、竞赛规则、语言学习、中国文化、奥运场地风土人情及旅游等。不过,奥运出版市场虽看似一片繁荣,不少业内人士却表示担忧。某新华书店经理表示,奥运图书虽然新书不断而且品种多样,但销售情况却远不如想象中的火爆,真正热销的品种寥寥无几。业内人士分析,奥运图书市场虽然蕴藏着巨大商机,但是市场同类图书过多使竞争趋于激烈,而且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含金量很高的奥运图书并不多。
一方面奥运图书同类化严重、质量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奥运图书市场这块蛋糕并不如想象中的大。曾有出版单位专门进行奥运图书市场调研,结果预测,虽然奥运图书市场会随着奥运会的到来有所升温,并在2007年至2008年达到高峰,但归根结底,奥运图书属于小众类图书,往往是特定的人群关注某些特定的项目而去购买某类图书。在科技时代里传媒网络特别发达,人们接触奥运知识的途径五花八门,并不局限于图书。另外,奥运图书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临近奥运销量会增加,奥运一过则很有可能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以上种种因素,使得不乏商机的奥运图书市场也充满了难以预知的风险。
在奥运图书市场容量有限,出版业千军万马不断涌入,僧多粥少的情况下,难免滋生出版商们哄抢的投机心理,功利性地抢占市场。这种投机心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奥运图书市场的长期或分期规划。奥运图书市场是分阶段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图书热销品种会有不同,例如临近奥运会,观战指南类的图书会比较受欢迎。某些出版社往往无视这种阶段性特征,只求尽快出书营销,结果将图书投放到了不适当的市场阶段。
2.推出与其他出版社品种类似、选题重复的图书,并对这种状况不曾预料或故意忽视,单纯认为奥运图书市场容量广大,可以完全消化。
3.不曾认真策划、选题,模仿甚至抄袭同类图书,只求尽快将新书推向市场,求得一杯羹。
4.未扩及其它语种将版权推广出去,延续奥运图书品种在海外及民族影响力。
在上述几种投机心理之下,新书虽然层出不穷,品种也不断增多,但同类化的现象很严重,选题重复、内容相仿的情况常常出现,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新瓶装陈酒、装劣酒的情况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导致奥运图书市场一直不温不火。
从某些角度来说,目前的奥运图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一方面图书门类齐全,品种众多,新书扎堆;另一方面,奥运图书市场时效性很强,奥运一过市场迅速缩小。不过,如果出版商能够在策划或选题时独辟蹊径,突破时效性的限制,就可以避免在市场上“泯然众人矣”似的无奈,并有可能成为常销或者畅销书。
综观目前的奥运图书市场,体育、文化类的图书最多,旅游、风情类的图书也有一部分,而将二者结合的图书并不多见。奥运不仅是一项体育产业,更能直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接待海内外人士超过300万人。其中单纯是奥运人士很少,很多是奥运与旅游的双重爱好者,更有不少借奥运之名行旅游之实的人。所以,合体育、旅游于一体的图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首先其内容比单纯的体育或旅游类图书丰富,其次并没有丧失观战奥运的时效性,再者又以长存性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突破了时效性的限制而具备常销书的潜质。有鉴于此,出版社结合体育与旅游选题、策划,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如鹭江出版社的《2008北京看奥运》一书,定位为观奥运、游北京的便利手册,首印即有15,000本,数月之内印刷3次,销路畅通,也有繁体版在港台销售,该书英文版稿完成后,怕市场局限在旅游的外国人,因无此销售经验,故不敢出版。
2008年8月奥运圆满落幕,奥运图书市场商机与风险并存。要想在其中“乘风破浪”,就应避免以投机心态加入混战,同时在选题、策划时应该独辟蹊径,抓寻市场空白点,避免与其他图书同质同类化,盼此次机运能给出版图书业内沉思和启示,也赐智慧给所有读者告白,一本好书是永不寂寞的。
自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各行各业就摩拳擦掌,誓要从奥运大市场中抢出一杯羹来。许多出版人也跃跃欲试,要加入到这场奥运大餐中。毋庸置疑,奥运对于出版业而言,绝对是一次难得的商机。然而,事物的发展常常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商机总是伴随着危机,奥运图书市场也是如此。出版业百万大军混战奥运,这块蛋糕够不够分呢?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大陆的奥运出版物已经突破1,000多种,其中北京图书市场销售品种就接近700种,内容也涵盖方方面面,如奥运百科、竞赛规则、语言学习、中国文化、奥运场地风土人情及旅游等。不过,奥运出版市场虽看似一片繁荣,不少业内人士却表示担忧。某新华书店经理表示,奥运图书虽然新书不断而且品种多样,但销售情况却远不如想象中的火爆,真正热销的品种寥寥无几。业内人士分析,奥运图书市场虽然蕴藏着巨大商机,但是市场同类图书过多使竞争趋于激烈,而且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含金量很高的奥运图书并不多。
一方面奥运图书同类化严重、质量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奥运图书市场这块蛋糕并不如想象中的大。曾有出版单位专门进行奥运图书市场调研,结果预测,虽然奥运图书市场会随着奥运会的到来有所升温,并在2007年至2008年达到高峰,但归根结底,奥运图书属于小众类图书,往往是特定的人群关注某些特定的项目而去购买某类图书。在科技时代里传媒网络特别发达,人们接触奥运知识的途径五花八门,并不局限于图书。另外,奥运图书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临近奥运销量会增加,奥运一过则很有可能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以上种种因素,使得不乏商机的奥运图书市场也充满了难以预知的风险。
在奥运图书市场容量有限,出版业千军万马不断涌入,僧多粥少的情况下,难免滋生出版商们哄抢的投机心理,功利性地抢占市场。这种投机心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奥运图书市场的长期或分期规划。奥运图书市场是分阶段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图书热销品种会有不同,例如临近奥运会,观战指南类的图书会比较受欢迎。某些出版社往往无视这种阶段性特征,只求尽快出书营销,结果将图书投放到了不适当的市场阶段。
2.推出与其他出版社品种类似、选题重复的图书,并对这种状况不曾预料或故意忽视,单纯认为奥运图书市场容量广大,可以完全消化。
3.不曾认真策划、选题,模仿甚至抄袭同类图书,只求尽快将新书推向市场,求得一杯羹。
4.未扩及其它语种将版权推广出去,延续奥运图书品种在海外及民族影响力。
在上述几种投机心理之下,新书虽然层出不穷,品种也不断增多,但同类化的现象很严重,选题重复、内容相仿的情况常常出现,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新瓶装陈酒、装劣酒的情况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导致奥运图书市场一直不温不火。
从某些角度来说,目前的奥运图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一方面图书门类齐全,品种众多,新书扎堆;另一方面,奥运图书市场时效性很强,奥运一过市场迅速缩小。不过,如果出版商能够在策划或选题时独辟蹊径,突破时效性的限制,就可以避免在市场上“泯然众人矣”似的无奈,并有可能成为常销或者畅销书。
综观目前的奥运图书市场,体育、文化类的图书最多,旅游、风情类的图书也有一部分,而将二者结合的图书并不多见。奥运不仅是一项体育产业,更能直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接待海内外人士超过300万人。其中单纯是奥运人士很少,很多是奥运与旅游的双重爱好者,更有不少借奥运之名行旅游之实的人。所以,合体育、旅游于一体的图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首先其内容比单纯的体育或旅游类图书丰富,其次并没有丧失观战奥运的时效性,再者又以长存性的旅游资源为依托,突破了时效性的限制而具备常销书的潜质。有鉴于此,出版社结合体育与旅游选题、策划,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如鹭江出版社的《2008北京看奥运》一书,定位为观奥运、游北京的便利手册,首印即有15,000本,数月之内印刷3次,销路畅通,也有繁体版在港台销售,该书英文版稿完成后,怕市场局限在旅游的外国人,因无此销售经验,故不敢出版。
2008年8月奥运圆满落幕,奥运图书市场商机与风险并存。要想在其中“乘风破浪”,就应避免以投机心态加入混战,同时在选题、策划时应该独辟蹊径,抓寻市场空白点,避免与其他图书同质同类化,盼此次机运能给出版图书业内沉思和启示,也赐智慧给所有读者告白,一本好书是永不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