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古诗音乐美的构成因素谈古诗教学注意的问题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古诗,悟出其已经虽然很重要,领略其音乐美也不容忽视.古诗的音乐美,是由古诗的节奏、声调和用韵这三个方面来体现的。本文试从构成古诗音乐美的这三个因素来谈谈教学古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古诗的音乐美首先体现在诗句的节奏上,而诗句的节奏往往又是以每两个音节作为一个节奏单位的。教学中,我们在朗诵时不但要注意诗歌形成的节奏,而且也应考虑诗歌内容的意义。贾岛的《寻隐者不通》是一首问答体的古体五言绝句。其中“言师采药去”一句,就其节奏形式而言应该是“二二一”或“二三”;就语法意义所表现的语法结构而言则应该是“一四”的形式。这样节奏单位就与语法结构形成了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结构。事实上,传统的吟诵或朗诵,才好保持古诗的音乐美。最近,我发现《小学语文备课手册》(第八课)关于这句诗的朗诵颇有商榷之处。其称:读这句时要注意断句却如读散文。“(诗)不能不讲节奏(朱自清《论百读不厌》)。节奏一乱,整首诗就无法协调,音乐美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我们在朗诵古诗时不能随意把节奏点前移。更不能随意改变节奏单位。拙见认为:在朗诵古诗时,节奏单位与语法结构如有矛盾,在不改变语法结构的前提下,就必须迁就节奏单位,用以保证古诗的音乐美。
  其次,古诗的音乐美体现在字句声调的平仄互出上。以往,关于诗句中每个字的平仄有“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虽然不很完备,但概括了古诗音乐美的特征之一。一般地讲,古诗的节奏点大多是在美句的第二、四、六字的部位上。当然第七字也应“分明”,因它可以单独成为一个个节奏单位。以下,举例谈谈“二四六分明”与朗诵古诗以保持其音乐美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贺知章的《咏柳》一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八个入声就有“碧”、“一”、“绿 ”、“不”四字不在节奏点上,其它在节奏点上的“玉”、“叶”、“月”三個字皆被派入去声,都不讨论:只有“出”字是句尾不压韵字,今有派入阴平且在节奏点上。此句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出”字在“仄”位上,应读仄声。一般的节奏点上的时值稍长,句尾音时值更长,如果“出”字与其它三句中用韵的字声调类似,时值等同,那么,无论是就整首诗来看,还是就这一句诗来看都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之美。此外,“出”字最好读去声,好让全句单调和谐。
  近体诗被错读成“三平尾”和“三仄尾”。“出”字原属于入声字,当仄读,这样既解决于“谁裁出“这个”三平尾“问题又谐和了该诗的音韵美。
  关于近体诗被错读成“三仄尾”的现象同样有,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舟》,其首句“京口瓜洲—水间”的“间”字在小学语文界颇有争议,上海的《小学语文教师》曾来连续几期为此展开讨论过,有主张平读的,有主张仄读的。前者以诗之律为据,后者以字义为据,各执一端。诚然,“间”仄读,作“隔着”讲亦说得通。但此诗前二句是谈距离的。首句应译为京口与瓜洲只一“水间”的距离。因此“间”应平读。或仄读,句子就成了“仄仄平平仄仄”。(一,仄声也),就犯了“三仄尾”之忌,所以语文教师仅通诗意是不够的,诗律不能不懂。
  再次,古诗的音乐美体现在押韵上。大家知道,近体诗是隔句用韵的。起句有用韵的两种情况,韵字在句尾也叫韵脚。韵脚协调就具有音乐的和谐,我们在教学古诗时不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每一首古诗中哪些是韵字,在音节上有什么共同点,从而知道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出古诗的音乐美。
  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古今语音变化很大,使得古诗中的某些字今读起来有不押韵的感觉,如“斜”“儿”等的古音,据王力先生考证大致相当于现在上海人对这二字的发音,分别为sia(s读浊音)、ni,这就与现行普通话的读音完全不同了。唐代杜牧的《山行》其韵字分别为:是“斜”、“家”、“花”。在知道朗诵时,‘斜“字当然不能念xie就不押韵,声韵美就大为逊色。过去,小学语文《教参》上注意了这个问题,明确标音xia这说明了当时《教参》的编写者注意了古诗固有的美学特征而力求保持古诗的音乐美。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广泛推进社区治理的号召,“三社联动”试点遍地开花,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有效的运用于社区工作当中。本文通过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对一线社区社会工作者进行访谈,来探究社区内社工发掘个案的途径,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若干思考。通过笔者调查发现社区中个案难开展的主要原因存在个案途径单一、个案工作任务化、个案开展耗费精力、服务对象难辨别和社会工作认可度低五方面,想要改变社区个案发掘个案
期刊
摘 要:考虑到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让幼儿能够从小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也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可持续续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中如何有机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和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资源;开发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
期刊
摘要:关于刑法的目的历来存在多种争论,但不论哪种观点,都始终离不开社会效应,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的刑法只具备形式上的生命力而无法真正对社会生活起到调节控制作用。同时,作为与社会活动紧密相关的重要法律,刑法目的应然地具备了多重属性,面对诸如高空抛物行为等公众关注的现实问题逐渐地出现在社会运行当中,刑法目的将日益与社会效应相匹配,从而推动社会向前稳步发展与迈进。  关键词:高空抛物;刑法目的;社会效应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是继小学数学之后对于学生而言的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对初中生建立一定的数学意识,同时在进行数学解题时需要进行数学相关思维的培养,同时更应当结合生活,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素养  1.不断找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数学的基础已经在小学六年中初步形成,但是在初中由于数学本身较小学难,
期刊
摘 要:作为典型而又最为基础的前台媒体,电视媒体为广大受众所呈现的声音与画面的讯息结合不仅能够带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也能够对各种新闻信息进行正确处理与舆论导向指引。随着近几年来媒体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新闻主播也经常会以出镜记者的方式,通过现场采访以及身体语言提问为广大受众带来有机的新闻文本组合展示。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如何处理好这种主持人与出镜记者的角色转换,已经成为了每一名新闻工作者急需
期刊
摘要:统战工作是关系党的工作全局的政治工作,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承受着巨大的挑战。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是新时期矿区统战工作所面对的新课题。五沟煤矿面对严峻挑战,全面调动矿区广大统战对象的积极性,使他们把聪明才智凝聚到了和谐矿区的建设上,有效地推动了统战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实现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关键词:统战工作;安全生产;和谐五
期刊
摘 要:本文拟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对于当今动画设计的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对于具体的成功应用案例进行理论探讨。挖掘出在当今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应该更加好地运用传统文化中的优势,使我国动漫技术水平和动画产业和出口事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动画;传统;设计  引言  现如今,全球动画产业正经历着重新洗牌的历史阶段。它的飞速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媒与影视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几乎成为衡量
期刊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梳理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现在、把握未来,为开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增强动力和提供指导。  关键词:小康社会 ;伟大成就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当前时代的进一步向前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相关的教育部门对当前我国的学习提出要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因此,我国各大地区的学校都纷纷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我国当前大部分的中小学学校都能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其中基于新形式下的小學数学游戏化学习就是作为当前我国部分中小学学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代表。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在新课程改
期刊
摘 要:《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中国台湾学者沈松侨的一篇文章,沈松侨通过对安德森以及王明珂的学术理论对话,以及运用中国清末民初期间思想家的理论思想解读,进而探究“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及其产生的历史意义。本文将沈松侨、安德森以及王明珂三人的学术理论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其理论逻辑和学术思想。此外,文章通过对《我以我血荐轩辕》内容进行解读分析,阐述沈松侨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  关键词:想象的共同体;边界;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