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抛物行为入刑浅析刑法目的与社会效应的匹配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刑法的目的历来存在多种争论,但不论哪种观点,都始终离不开社会效应,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的刑法只具备形式上的生命力而无法真正对社会生活起到调节控制作用。同时,作为与社会活动紧密相关的重要法律,刑法目的应然地具备了多重属性,面对诸如高空抛物行为等公众关注的现实问题逐渐地出现在社会运行当中,刑法目的将日益与社会效应相匹配,从而推动社会向前稳步发展与迈进。
  关键词:高空抛物;刑法目的;社会效应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在此次公布的修正案中,出现了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其中之一便是对高空抛物行为后果进行了具体规定,此次调整,有力地回应了社会各界对于长期以来广泛存在的高空抛物现象的关切,很好地将对社会效应的关照与对刑法目的的坚持有机结合到一起。
  一、保护社会利益是刑法目的核心
  关于刑法目的,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和辩论,广为认可的有法益保护说和规范保护说两种,在法益保护说看来,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抽象逻辑上的法益,而在规范保护说看来,刑法的目的在于维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规范从而实现对社会的保护。但其实具体到实践层面,两种观点得出的结论可谓殊途同归,例如典型的有财产型犯罪的盗窃,在法益保护说看来,盗窃行为侵犯了财产所有人的所有权这种法益,因而需要被处罚,在规范保护说看来,我国自古就强调“盗者有罪”的道德规范,那么偷取他人所有物的行为无疑是对规范的一种背离,需要通过适用刑罚手段来确认或强化这种“不得偷盗”的规范,显然,两种观点最终得出了一样的结论,其实当我们延伸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不仅仅是在前述的例子中会产生两种观点的交汇,还有很多的行为都能够分别用法益保护说与规范保护说得出相同的结论。
  为什么立场不同的两种目的观会产生如此神奇的结果重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高概率的必然呢?笔者认为是的。因为不论采用哪种观点,最终刑法的目的都要通往社会效应层面。仍然以刚才提到的盗窃为例,假定刑法分则并无规定盗窃罪名,难道小偷能够保证自己因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罪刑法定原则而逃脱来自社会的制裁吗?这显然不可能,因为不论是受害者还是第三人都绝不会容忍偷盗行为的猖獗泛滥,他们都会用自身的积极作为打击盗窃,因此从社会层面上说,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其为罪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基于社会效应的必然结果,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两种不同的刑法目的观会出现重合,也深刻揭示了刑法目的必然要体现在对社会效应的关照、对社会利益的保护。
  二、实现社会正义是刑法目的价值
  无疑,不论基于何种观点,刑法的目的必然与社会效应紧密结合。对此,有学者曾指出,“刑法目的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刑法的整体目的即保护法益与保障人权;第二个层次是刑法分则各章规定的目的;第三个层次是各个条文的目的。低层次的目的体现并实现着高层次的目的,高层次的目的则制约着低层次的目的。”[1]显然,这体现了刑法目的多重价值,笔者同样认为,尽管刑法是对人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但在其实现了基本的保护社会利益目的后,仍然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价值,那就是实现社会正义。关于社会正义有着多种观点,但核心是明确的,那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分配,任何人都不能不当地剥夺他人的权利或减少自身的义务,亦不能规避或分配因此而应当承受的责任。
  以备受关注的高空抛物行为来看,长期以来,受限于技术和规定等多方面因素,人们往往很难及时准确寻找到加害人,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部分加害人在实施高空抛物行为时的侥幸心理,使得他们不愿意关注或者根本不在乎自身危害行为的后果,从而导致一连串事故甚至悲剧的发生,在诸如玻璃砸人、锐器砸人等导致了严重后果的实践中,被害人往往是非死即伤,不论怎样的赔偿都不可能再恢复他们的生命健康,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权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剥夺,出于正义的观点,加害人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承担应有的责任,但他们却往往能够逃避严厉的处罚,这公平吗?这不公平。除此之外,在很多此类的案例中,由于无法找到证据证明加害人,所以往往采取连带责任的方式对受害人进行侵权责任赔偿,由抛掷物来源的楼栋全体住户共同承担不利后果,这既大大减轻了加害人的责任,又不当地向其他住户分配了责任,这公平吗?这不公平,这与原始的“连坐法”毫无差异,从根本上有违现代法治精神。因此刑法的目的必须具备公平正义的价值,以更加全面、合理地实现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三、构建社会和谐是刑法目的追求
  刑法作为国家刑罚权的载体,天然地成为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手段,但刑法同时是具备谦抑性的,这不仅体现在刑法发动的严格限制上,也体现在刑法条文的规定上,例如众所周知的刑法存在但书条款,这些都足以表明刑法是有温度的法律,在保护公益、维护正义等基础之上,刑法目的更深层次的追求还应当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必然是一个万众和谐的中国,正如刑法本身具备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双重作用那样,[2]在实现对社会公益和正义的保护、塑造之外,刑法同时还应关注更加长远持久的社会效应,即和谐与善良。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法学流派都丝毫不关注法律的社会效应,但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良法善治才是可取之道,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刑法决不能仅仅停留在罪与罚的层面,而必须构建“和”的刑法目的观,努力做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法治信仰的种子来实现刑法社会效应的最大化,也最优化。
  四、结语
  刑法作为社会稳定存在与有效运转的法律,其目的始终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影响,在不论是刑事立法还是刑事司法,都应当充分考虑刑法目的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刑法的生命力不在逻辑,而在经验,只有始终坚持站在社会层面考察推进刑法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符合社会内在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
  参考文献
  [1]刘雨箫.刑法目的及其价值[A].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008-8628(2019)06-0102-04.
  [2]盛玉奇.从刑法的目的论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合理性[A].法制博览,2095-4379-(2019)28-0075-03.
  作者简介:刘盼 1993 男 汉 湖南省郴州市 在读硕士研究生 西安政治学院 研究方向:刑事侦查
  (西安政治学院 7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审视我国当下“手绘教学”模式,分析“手绘”的核心属性,并以一种开放性的美学观探索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手绘”教学模式。“艺术性”,“个性”,“持续发展性”,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与终极目标!  关键词:“手绘”;意识感受;创造性表达;可持续性  “手绘”,即手绘效果图,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绘画表达艺术;是环境和产品艺术设计师表现“空间”、“形体”等创意的必备专业图纸;《手绘效果
期刊
春节是国人独有的乡愁情结,中国人为何如此看重团圆?中国乡村“土得掉渣”,缘何能引发万千观众的情感共鸣?这片土地又以怎样的传统方式养育、繁衍着一代又一代国民?费孝通先生通过对中国农村的深入研究,为我们解释了来处。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乡土中国》问世之前,曾著有《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40年代,三十多岁的费孝通作为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的教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经常出现一些经济发展资源缺失的现象,这有很大的原因是实体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与金融行业。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定义与成因归纳总结,以期帮助企业有效地配置实体资产与金融资产。  关键词:金融化;实体经济  在过去的四十年内,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产生的是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之后逐渐产生了金融化,而金融化虽然出现的最晚,但是对于世界经济发挥
期刊
摘 要:初中教育不仅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初中地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类型做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活动”教学;分析建议  一、“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在新教学理念下
期刊
I was once lucky to watch a ballet show in Moscow Bolshoi theatre,Aoniejin. Pushkin wrote a figure based on his own love story and in this Russian story, sense and sensibility is shown everywhere. And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历史体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博物馆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有多种策略,教师要学会设计与选择。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博物馆资源;山东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
期刊
摘 要:在智障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他们的社交需求较为淡薄,社交能力也普遍较低,极大的制约了智障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本文将探讨当前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路径,希望能够大幅增强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力,使之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在社会上立足,从而收获健康快乐的人生。  关键词: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路径  引言
期刊
一、当前现状  从教24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22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大批的农民工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  按照学界的一般定义,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广泛推进社区治理的号召,“三社联动”试点遍地开花,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有效的运用于社区工作当中。本文通过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对一线社区社会工作者进行访谈,来探究社区内社工发掘个案的途径,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若干思考。通过笔者调查发现社区中个案难开展的主要原因存在个案途径单一、个案工作任务化、个案开展耗费精力、服务对象难辨别和社会工作认可度低五方面,想要改变社区个案发掘个案
期刊
摘 要:考虑到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让幼儿能够从小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也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可持续续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探究了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中如何有机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和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资源;开发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