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价值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全面实施新课改之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况逐渐发生改变:学生们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质疑,发表意见;教学资源多元化、手段现代化也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便利,取得了丰盛的成果。但不难看出,依然存在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有着深刻影响,应试教育的相关论调依然存在,造成一些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缺乏兴趣。因此,为使初中生更好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提升课堂的教学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初中教学 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98-02
  在初中教学这一重要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进一步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让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方面也要有所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以后全面均衡发展。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样的重要,因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安排在了初中教学中。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行为品德、思想意识、法律素养、人格修养。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增加了初中各科学习的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极易产生波动,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教师需要格外注意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合理把握教学最佳时机、积极教学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需要做到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得到摆脱,并且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指引来创新教学方式,形成全新的学习模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在整个初中的教育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持续影响作用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对教育工作开展的阻碍。
  在早先的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称为《思想品德》,被视作副科,并不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随着教育教学在这些年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初中阶段教育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目的在于培养出品德高尚、极具修养、人格完整、心理健康及有着良好法律素养的学生。因而以《道德与法治》替代《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名称,在课程名称上良好的体现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教师要始终不断地对法治与道德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之中融入道德和法治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借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融入进道德与法治課程的学习中,形成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进而使这一影响再扩散开来,在不同程度提高初中阶段所有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更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造成在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下,学生需要更多学习“正科”的错误认知依旧存在不少教师的观念中,再一次增强语数外学科的学习。而认为道德与法治这种“副科”,只需要做到完成任务,根本无需给与足够的重视。不考虑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也不考虑让学生健全法律意识,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并不理想。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寻找新的教学突破点,更新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教学观念对道德与法治相关教学方式有着影响,教学观念的更新会导致教学方式的更新。因此,在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并使用全新的教学观念颠覆目前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学生能够重视道德与法治方面的问题,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效的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环节十分重要,这能够让学生在初中时期构建出比较完善的道德体系,形成基本法律体系,使学生做到遵纪守法。
  三、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1.有效引导学案对学生预习的作用
  预习既是一种前置性学习活动,目的在于为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也是一种,目的在于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其中获得大量学科知识和学习经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成功构建提。为此,教师需先在编写相应的导学学案后,让学生进行预习,使得学生能够参照导学学案来开展课前自学活动。导学学案作用在学生的预习、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作业,是包括了要点强化和问题探索的指导性方案。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学法指导原则、基础知识原则和能力提高原则,以此使之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学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预习后,预习的效果需要采用适当的手段来进行检查和评价,以此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的预习,让学生能够在独立学习同时保证学习方向的正确性,更为轻松的构建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效课堂。
  2.顺利开展学生探究式学习模式
  学生才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仅仅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辅助作用,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长时间教学后可以领悟到教学的真正含义所在:教学关键不是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有效的激励学生,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创造出激起学习高潮和引起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不断思考,通过不断探究体验到完整的认知过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不仅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是否做到了积极主动参与,只有学生在引导下持续不断地探究,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才能够变得更加高效。   3.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学生
  在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学生的过程之中,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开学生心中疑惑,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进行精讲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把握好,而且学生出现的遗漏和易混的知识点、知识错误也需要把握好,重点讲解这些部分,使學生可以真正的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教师在进行精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时机,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精讲的效果。
  4.随堂检测具体教学效果
  为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随堂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一般教师需要选取一些基础练习题来随堂测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这些练习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几分钟的随堂测验来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不熟悉或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再次教学,有效地巩固教学效果,得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
  1.培育学生的个人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十分注重养成学生的品德,教师要深挖教材,按照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使初中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例如“成长的节拍”这一板块,其内容的设置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通过、“学习新天地”、“发现自我”、“中学时代”等单元,使学生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认识并肯定自我,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让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树立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借助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来教育学生。例如在“少年有梦”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能够自主发挥的平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兴趣爱好、梦想和以后想做的事等,并针对学生的目标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能够被人重视,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强了自我审视,发展了个人的情感,达到了在道德与法治方面育人的目的。
  2.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探索望和求知欲能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激发,利用该方法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创设情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联系实际,层层设疑。其次,教师讲课时,必须要有感染力,内容必须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这样,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师生教学情境相处融洽,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达到在愉快的情境下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比如在上《青春萌动》一课时,首先展示小梅的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趣,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这是怎么了,我是坏女孩吗?我很害怕。”接着提出问题,“你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类似的苦恼”,紧扣实际,容易唤醒学生的真实情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当时有三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我首先让同学根据这些苦恼,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我给予心理疏导和总结,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从而在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尽量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把握学生情感,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剑煌.道德与法制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7,0(105):55-55.
  [2]张正林.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赢未来,2017,(12):280-280.
  [3]何青.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J].赢未来,2017,(10):111-111.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始终是作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误。本文试着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去阐述培养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正】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公开掠夺中国资财的同时,对中国实行货币侵略。在东北、华北日本实行的是元系通货政策,在华中、华南则主要发行军票及其变种货币“中储券
【摘要】设计上体现“以人为本”在户外活动中,有趣的材料会引发幼儿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自制竹体育器械时首先会考虑:幼儿到底喜欢什么材料?喜欢什么样的玩具?这就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和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兴趣关注点会有所差异,故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自制体育器。  【关键词】安全性原则 兴趣性 多样性 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正】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文化哲学和比较文化研究园地的开拓者.人们可以对他的有关论著提出种种批评,但人们不能不肯定他的筚路蓝缕之功.八十年代重开文化大讨论以来,时贤追
目的]筛选出适于丘陵山区直播的水稻品种。[方法]以杂交籼稻、常规私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4个类型共I4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直播方式播种,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其农艺
《增补岭海名胜记》的作者为广东香山人陈兰芝,其唯一为官经历是山东高唐州判,任时四年,政绩卓著.《增补岭海名胜记· 南海庙志》载南海神庙有关文字148篇、图3幅,其中增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何为物理情境及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的意义,并以实例说明创设情境的几种常见方法。  【关键词】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 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64-02  一、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2016年我校推进课堂教与学的改革,开展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情境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视频动画,
【正】 秦汉时期,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处于领先地位。在这广阔的地区,铁器和牛耕已经普遍推广,而且农耕的主要工具犁铧按装上了犁壁,
德国法西斯之所以在德国兴起,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即为法西斯兴起提供土壤条件之外,还与德国历史上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非理性主义反动思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非理性主义是法西斯的思想前驱。法西斯主义不但是非理性主义的延续,而且
目的]为了解控制超甜玉米穗数对单株产量及主要穗部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超甜玉米金穗6号、金穗8号、金玉甜1号、超甜9701为试验材料,抽穗前选择生长势相似植株进行配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