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初步获得学习数学的技能,从而有效地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在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发挥文化的感染力,极大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设计有趣课堂练习,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目前,在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使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难以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逐渐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依据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实际情况,认真研读数学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堂活动,引起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适时地引导学生对问题加以思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发挥文化的感染力,极大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其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较强的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数学史是数学学科中的文化,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史,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给学生都带来愉快的课堂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师针对数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巧添算符”题目类型,设计以下教学。师:“同学们,苏轼曾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但未配诗,留一缺憾。后来清代有位大人收藏此图,为了弥补有画无诗的缺憾,特请当时的大诗人为其题诗,‘归来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教师将数学文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好奇。生:“老师,诗中只出现1、1、3、4、5、6、7、8,并没有出现一百只鸟啊?”师:“这就需要添加数学中的运算符号了,1+1+3×4+5×6+7×8=100,这不就是一百只鸟。”……教师充分发挥了数学文化的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联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通过情境所提出来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已掌握的数学常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与自己已学的知识构建联系,在熟悉的场景中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较快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将就旧知识与新问题互相联系,从而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交换律”时,创设以下课堂问题情境。师:“同学们,观察2+3和3+2两个式子有什么变化?什么没变?”生一:“加数都是2和3,位置发生变化了,和没变。”师:“那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生二:“等号。”师:“你们再想想,还是2和3两个数字,添加什么符号结构相等呢?”生三:“乘号,2×3=3×2。”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全体):“在加法和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师:“这是一个重要的规律。”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导入问题,在课堂上层层引导,由浅入深,逐渐使学生掌握交换律,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设计有趣课堂练习,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品质有着灵活性和独特创造性的特点,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也是开发小学生智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就要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练习逐渐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训练,使学生进行周密的思考,产生深刻的认识,逐渐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设计以下课堂教学活动。师:“同学们,我们现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和乘法算式互推的练习,请大家根据6×4+5=29这个式子写出一道除法算式。”教师引导学生由乘法推除法进行逆向思考,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生一:“29÷6=4……5。”师:“现在根据6×4+3=27这个式子,在□里填数字。27-□×□=□;□×□=□-□;(□-□)÷□=□。”生二:“27-6×4=3;6×4=27-3;(27-3)÷4=6。”……教师设计形式有趣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研读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课堂上设置有效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渐提升学习技能,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通过课堂上的练习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培养并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威威.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62.
[2]吴秀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77.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目前,在小学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使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难以激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逐渐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依据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实际情况,认真研读数学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堂活动,引起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适时地引导学生对问题加以思考,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发挥文化的感染力,极大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其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较强的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数学史是数学学科中的文化,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史,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给学生都带来愉快的课堂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师针对数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巧添算符”题目类型,设计以下教学。师:“同学们,苏轼曾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但未配诗,留一缺憾。后来清代有位大人收藏此图,为了弥补有画无诗的缺憾,特请当时的大诗人为其题诗,‘归来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教师将数学文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好奇。生:“老师,诗中只出现1、1、3、4、5、6、7、8,并没有出现一百只鸟啊?”师:“这就需要添加数学中的运算符号了,1+1+3×4+5×6+7×8=100,这不就是一百只鸟。”……教师充分发挥了数学文化的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联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通过情境所提出来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已掌握的数学常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与自己已学的知识构建联系,在熟悉的场景中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较快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将就旧知识与新问题互相联系,从而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学“交换律”时,创设以下课堂问题情境。师:“同学们,观察2+3和3+2两个式子有什么变化?什么没变?”生一:“加数都是2和3,位置发生变化了,和没变。”师:“那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生二:“等号。”师:“你们再想想,还是2和3两个数字,添加什么符号结构相等呢?”生三:“乘号,2×3=3×2。”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全体):“在加法和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师:“这是一个重要的规律。”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导入问题,在课堂上层层引导,由浅入深,逐渐使学生掌握交换律,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设计有趣课堂练习,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品质有着灵活性和独特创造性的特点,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也是开发小学生智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養就要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练习逐渐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训练,使学生进行周密的思考,产生深刻的认识,逐渐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设计以下课堂教学活动。师:“同学们,我们现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和乘法算式互推的练习,请大家根据6×4+5=29这个式子写出一道除法算式。”教师引导学生由乘法推除法进行逆向思考,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生一:“29÷6=4……5。”师:“现在根据6×4+3=27这个式子,在□里填数字。27-□×□=□;□×□=□-□;(□-□)÷□=□。”生二:“27-6×4=3;6×4=27-3;(27-3)÷4=6。”……教师设计形式有趣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研读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课堂上设置有效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渐提升学习技能,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通过课堂上的练习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培养并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威威.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62.
[2]吴秀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