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的娱乐元素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些年,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式,真人秀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其持续火爆的原因,则是在于真人秀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给观众营造了另一种视听盛宴。本文将从人物设置元素、主题结构元素、视听技巧元素、剪辑编排元素等基本元素,来对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元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真人秀 娱乐元素
  娱乐性是综艺娱乐节目的基本属性,娱乐效果是综艺娱乐节目的基本要求,娱乐元素是综艺娱乐节目的基本方法。《辞海》中对“元素”的释义为:“组成集的每个事物成为该集的元素。”《现代汉语词典》将“元素”释义为“要素”,即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娱乐的释义为:“娱怀取乐,欢乐。”①我们可以将“娱乐元素”的含义归纳为:在娱乐节目中,能够使观众心情舒畅、愉悦的必要因素。
  一、主题结构元素,搭建节目框架
  (一)主题选定,把握时代脉搏。
  当今时代,作为社会组成的主体,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渴望找到一种能够疏解压力、放飞心灵的渠道。而这为真人秀节目的诞生创造了机遇。回顾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无一不是把握时代脉搏的典范。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把握的是在当今快节奏的情况下,青年男女忙于工作,疏于交友的现状,解决的是男女相亲交友的大问题;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节目,把握的是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情况下,人父人母与子女较为疏远的现状,解决的是当今社会的亲子问题;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节目,则是给非专业类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它平实质朴,在全国范围激起了较大反响,节目也经久不衰。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必须与当代时代相契合,它选择的内容未必是“高大上”,但它对社会的进步肯定起着正能量的作用,产品的社会需求市场很大,这是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前提。
  (二)内容结构设置多样化,善于掀起高潮。
  1.节目内容的真实性
  真人秀的综艺娱乐节目其特殊性在于“真”。如《爸爸去哪儿》、《两天一夜》、《Running man》等真人秀娱乐节目,其播出时的节目虽是经过后期制作的,但其整期所拍摄的素材却是嘉宾们的现场真实反应,编导并未于节目录制前将录制内容告知嘉宾。这样的真实性考验着嘉宾们瞬间反应的能力,考验着编导编排节目的全面性,也考验着摄像拍摄录制的能力。室外的真人秀节目,让观众心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大明星们,真实的存在于自己身边。有哭有笑,有失败有成功,有恐惧有坚强,这才是真实的人。
  2.节目内容的平民化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的平民化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不小的选秀高潮。如2005年的夏天,由湖南卫视主办,上海天娱传媒公司运作,“蒙牛”冠名的《超级女声》平民选秀节目,在数月的时间里,占据了电视市场里较高的收视率、广告报价以及热烈的媒体讨论。在随后的数年里,《中国好声音》、《我爱记歌词》、《谁是英雄》等选拔比赛性质的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这些节目有着较高的收视率,也正是因为节目的平民化,让观众真切地感到所谓的明星就在自己身边,真实而又贴近。
  3.节目内容的未知性
  无论是真人秀节目的参与者或是真人秀节目的观看者,都需要一种动力性目标,驱使节目中的参与者去主动行动,而且这种行动的主动性越强,对目标的渴望越强,故事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观众的观看欲望也会越强。因此,故事的目标就作为一种悬念,推动参与者和观众与节目的进程捆绑在一起。在真人秀中,参与者和观众的目标是确定的,但是优胜者却是不确定的,这正是真人秀魅力之一。②因此,在真人秀的节目中,参演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表演性”,但他们的表演大都是在本色出演,真实而又自然。
  二、人物设置元素,节目“活的灵魂”
  (一)主持人掌握航线,控制节奏。
  节目中,不管是一人主持还是多人主持,都一定会有一个主要控场的人物,如《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芝麻开门》的主持人彭宇,《快乐大本营》中的主要主持人何炅,《天天向上》中的主要主持人汪涵……他们在节目中起着穿针引线的核心的作用,气氛冷时需要加温,热时需要降温,节奏快时需要拉慢,慢时需要加速,板块与板块的串联,人物与人物的沟通等,这都是主持人在节目的蓝图里需要带领走过的航线。
  (二)嘉宾填补空白,完整节目。
  嘉宾的设置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如性别的设置、性格的设置、人数的设置、背景的设置等。以韩国综艺真人秀节目《Running man》为例,这是一档室外的真人秀节目,其固定嘉宾(包含主持人)一共有7人,6名男性,1名女性,他们的职业以歌手、主持人、演员为主,年龄最大的池石镇于1966年出生,最小的李光洙于1985年出生。这样的嘉宾队伍,在其设置上就已经可以找到些许的看点,如男性对女性的照顾可以制造出爱情的看点,都是明星的他们可以制造出普通人的看点,节目输赢不分年龄,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可以制造出矛盾的看点,同时,7人的长期团队可以制造出家族的看点。嘉宾是完成一期节目的灵魂,节目是否欢快、是否感人、是否发人深省等都由嘉宾的整体表现来决定。
  三、视听技巧元素,节目的点睛之笔
  (一)第三方叙述,不一样的视觉呈现。
  1.关键场景,字幕强化
  镜头是由一帧一帧的画面所组成,尽管有着0.1秒左右的视觉滞留时间,但不经意间观众就有可能会错失某些重要的信息。而字幕可以适时的出现在屏幕上,圈出重点、放大细节,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引导着观众的情绪,亦或是为下面的剧情发展做出铺垫,设置悬念。
  2.转换场景,顺接自然
  综艺节目中有许多的场景转换,如湖南卫视的节目《我是歌手》中,录播大厅与嘉宾等候室的场景切换频繁的出现。而在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尤其是室外的节目中更为常见,有时一期节目的线索并非只有一条,不同场景之间的不断切换会让观众出现混乱,因此字幕的出现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清楚的交代了每一个场景以及在这个场景里嘉宾所要做的事。   3.微小场景,缜密细节
  上图为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于2014年3月16日播出的节目,画面中刘在石、李光洙等人正在床上跳舞,站在门口的哈哈正控制着灯的开关。此时的字幕起着解释说明的作用,指示着观众清晰的看见哈哈的动作。室外的真人秀综艺节目并非像电视剧、电影或是室内的综艺节目一样,有着机位的调整、事先的彩排,临时发生的事情来不及将镜头调整到一个最佳的角度,因此字幕在这里就可以指出更多的细节,并做出补充与说明。
  (二)音效制作,听觉上的又一冲击。
  1.有特点、冲击力强的主题音乐
  如果节目里有这样一首歌,能够在它响起时,让大部分人都想起这档节目,那么这首歌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节目的代言人之一。正如江苏卫视的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中,男嘉宾的登场音乐《Can You Feel It - Big Ali Edit》,随着音乐一起响起的,不仅是观众内心激动与期待的声响,更是“非诚勿扰”这一节目品牌的声音。
  2.烘托气氛、激励互动的第三方音效
  我们时常在综艺节目里听到由观众发出的笑声、掌声、喊声,亦或是后期剪辑时加入的”叮“、”嘭“等诸如此类的响声。大部分这样短促而频繁的音效是由工作人员后期剪辑时加入的,其目的是与现场发生的事情相配合,同时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笑声是为了烘托现场气氛,调动观众情绪;”叮“的响声是为了起提醒,吸引观众眼球的作用……真人秀综艺节目是没有一词一句完全固定的台本,因此嘉宾与主持人、嘉宾与嘉宾之间的互动都具有偶然性、不可预测性,后期音效的制作可以让呈现在屏幕上的节目变得更为生动,更能够抓人眼球。
  四、剪辑编排元素,线到网的编织
  (一)合理流畅、符合逻辑。
  后期剪辑需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符合生活逻辑,符合最基础的影视视听语言规则,条理清晰自然,合理流畅,无技术上、质量上的错误,画面连贯,声画对位。真人秀综艺节目时常分为多条线索进行拍摄,同一时间需在不同地点录制不同内容的节目,因此在剪辑时一定要注意逻辑,防止出现时间以及思维逻辑的混乱。
  (二)设置悬念、勾起求知。
  后期的剪辑并非一定按着时间发展顺序、因果顺序来进行剪辑,有时在即将揭晓结果时,插入另外相关的、符合逻辑的画面,或是节目的开始首先在结果处设置悬念,接着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剪辑,这样悬念的设置都会大大增强观众的求知欲,激起观众的兴趣,如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2013年12月13日播出的节目中,五位爸爸进行化妆,测试宝贝们是否能认出自己的爸爸,而在剪辑的过程中,在宝贝们独自完成任务时就已设置了悬念,让观众更加期待事情的发展。
  (三)插叙重复、增强效果。
  俗话说:重复就是重要。而在影视的剪辑原则里,似乎也不例外。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于2013年10月11日播出的第一期节目中,田亮曾在节目里说过:“我是一位慈祥的爸爸”,而在2013年10月18日播出的第二期节目中,由于Cindy(田亮的女儿)不停的哭闹,田亮濒临崩溃,束手无策。而剪辑组在做后期时,有心的把田亮的这句话不断的插播在田亮无奈的时刻,这样的重复剪辑所造成的喜剧效果成为了节目播出时的一大看点。
  注释:
  ①马静.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及文化价值探析,16.
  ②尹鸿.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现代传播.双月刊,2005,5.
  参考文献:
  [1]马静.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及文化价值探析[J].辽宁大学,2011.
  [2]尹鸿,陆虹,冉儒学.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5):47-52.
  [3]尹鸿.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4):1-7.
  [4]谢耘耕,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J].新闻界,2006,(2):8-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清末状元张謇是一位典型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独具特色,有与现代教育思想相一致的成分,具有极其显著的现代特征,对中国当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张謇 职教思想 现代特征  张謇(1853—1926),清末状元,是一位从鸦片战争至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前最典型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对中国早期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并未拘泥
摘 要: 作者以温州市某高校为例,从当前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强二级学院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设想,即“四不为”机制,这对于增强二级学院反腐倡廉建设效果,保障二级学院自身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关键词: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二级学院反腐倡廉建设 完善机制  二级学院反腐倡廉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是二级学院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政治
摘 要: 為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部分行业特色高校启动了省部共建高校建设项目。作者结合其他共建高校的经验,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心得,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就省部共建契机下的行业地方高校定位和发展战略进行思考。  关键词: 省部共建 地方行业高校定位 发展战略    2011年7月2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签署了《共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协议》,
摘 要: 西晋,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统一的王朝,历史短暂却尤显重要。其一大特色是吸纳居住于关中、并州、幽州一带的五族内迁。然因民族矛盾突出,江统承袭前人加以系统著述《徙戎论》,但不为当政者采纳。介于此,通过追溯江统《徙戎论》的背景及渊源,透视“迁戎理论”的不切实际,观民族大融合之必然。  关键词: 西晋 “徙戎论” 民族融合  所谓“徙戎论”,即反对华夷杂居,将少数民族迁回原居地,倡导华夷之别。
摘 要: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运用西方哲学、美学观点系统诠释中国文学作品的著作。以叔本华和康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固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但以老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功不可没。本文以《红楼梦评论》中对“利害”的讨论以及纯粹艺术论和伦理功用价值说的联结为例,来体验叔、康的美学框架与老庄“无用之用”的圆融相交杂的美感。  关键词: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纯粹艺术论 利害 伦理功用价值说
摘 要: 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体验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作文真正回归生活。文章试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力图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拓展学生的写作源泉,构建丰富的写作空间,让学生由“无东西可写”转变为“有内容可述”,让写作的素材由“点滴的生活小事”转化为“
摘 要: 随着高校班级管理日益淡化,学生在校期间有一半的时间在寝室度过,学生寝室既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因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寝室成员之间团结互助、比学赶帮的学习生活氛围,调动寝室各成员的积极性,使寝室成为管理的重心,为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托。创建“学习型”文明寝室不仅开辟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更有利于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对学生的成长
摘 要: 恐惧是人类必然会有的心理体验,人生在世,生命的终结、青春的衰退、人性的扭曲、暴力的袭击、未知的怪物等都能唤起人的恐惧害怕心理,然这些“恐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害怕的心理体验,它想要唤起人内心的敬畏,唤起人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让我们看到恐怖背后的善意,这些“恐怖”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关键词: 恐怖 美 莫罗  一、何为恐怖  “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
摘 要: 本文列举了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对庄子艺术思想的研究,从人生观、生死观等角度展现出庄子对万事万物博大悦纳与善意的精神境界,分析了庄子“至乐”天乐与儒家仁义之乐的区别,消除了人们对庄子“消极避世”的片面理解,探求庄子特立不羁的外表之下掩藏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 艺术精神 道德 圆满俱足 境界 自由  一、“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  他一会儿是尖锐无比的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湎
摘 要: 称呼语除了表现被称呼人的身份外,还起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体现出人在社交场合中对他人的尊重。作者采用隐匿调查法,通过对三个不同地点、阶层的商业区营业员社会称呼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营业员的文化教养和水平、年龄和性别、心理动机等因素,促使他们面对顾客时使用不同称呼语,并且这些称呼语的使用不是一一对应、机械不变的。  关键词: 营业员 社会称呼语 调查分析  一、称呼语的界定  语言学界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