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现金流量表可采用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其中在正表中运用直接法,而间接法则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被采用作为正表的补充。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直接法的列报比较直观明了,学生只需结合企业在日常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便可理解。 然而,间接法则是从净利润为起算点,把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也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因为它要求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要了解利润表里每一项目的来源,也要熟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之间的差别,而且思维模式能在两个会计原则之间快速进行切换。本文就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间接法的每一调整项目进行探讨和分析。
企业采用间接法在补充资料中把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实质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把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核算结果调整为收付实现制, 同时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内容剔除。相应的公式为:
采用间接法列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的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或“+”损失)- 固定资产报废收益(或“+”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财务费用(或“-”收益)+ 投资损失(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或“-”增加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或“+”增加额)- 存货的增加额(或“+”减少额)-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额(或“+”减少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额(“+”增加额)+其它
为便于理解,在对这一公式进行分析时,可先把全部的调整项目可以分三大模块: 一是不影响现金流的费用和损失; 二是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三是存货与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这三大模块里,其中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习者对递延资产或负债有一定的把握, 同时应善于建立假设前提,其他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理解。
一、不影响现金流的费用和损失
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和生物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动都属于“不影响现金流的费用和损失”。
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計提都是根据企业的以往经验或期末资产评估来确定的。例如,20x7年年底,甲企业预计某项专利技术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为50万元,而该项专利技术账面价值为55万元时,此时甲企业会根据两者之间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5万,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万。其中,企业借记“资产减值损失”5万元,增加了企业的相关费用,净利润也因此下降。但是,实际上,这5万元减值准备的计提并没有产生5万元的现金流出。因而,在将净利润进行调整时,应加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同理,当企业转回以前年度多计提的应收账款减值准备或对已处置存货的减值准备进行转销时,做反向会计分录,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的冲减会令净利润增加,但实际上这一经济业务并没有产生现金流入, 因此在调整时,应当减去相应的金额。
在对固定资产和生物性生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计提折旧或摊销时,企业会根据上述资产所服务部门,借记相应的费用类科目。若某项固定资产是专门用于生产产品的,则应把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计入制造费用;若某一固定资产主要用于销售部门,则应把该项资产的折旧额计入销售费用。这些费用的产生都会降低企业的净利润,但折旧和摊销的计提都没有产生现金流,故在调整时,应加回与之对应的数额。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当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不等于其账面价值时,如果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冲减了所得税费用,最终净利润会因此上升,但是,在实务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并没有使当期需要缴纳所得税税务的现金流出量减少。然而,净利润中并没有体现这一现金流出,因此应当减去该项目的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未来期间内会逐渐转回,在转回期间,企业会做反向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所得税费用增加,净利润下降。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费用的增加并不会发生产生现金流出,而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额在净利润中已扣除,故应加回该项目的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与所得税费用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时,所得税费用也会随之增长。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意味着该企业未来期间内应缴纳更多的税费,但对本期并没有影响。也就是说,该费用的增长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但在净利润中已扣除, 因此,应加上这一项目的增加额。在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期间,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税费大于企业当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两者之间的差额发生了现金流出,但是在净利润中并没有将其扣除,故应减去该项目的减少额。
二、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固定资产报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财务费用、投资损益等属于“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这一模块的内容。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都是投资活动,与经营活动无关。 然而,处置上述非流动资产发生损益时,企业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影响了净利润。因此,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把前款各项目对净利润的影响消除。 若在处置时获得了收益,则应减去有关的收益; 若发生了损失,则应把损失的金额加回。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般与企业的投资活动有关,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却又是净利润计算公式中的一部分,故在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时,需排除这一项目的影响。 如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则应将其减去; 如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则应将其加回。
财务费用一般不属于经营活动,而是属于筹资活动。 当企业通过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时,企业需要定期向银行或债券持有者偿还利息,借记“财务费用”,降低了净利润。因而在调整时,需将对应金额加回。 投资损益是与投资活动有关的损益。企业因投资活动而产生收益或损失时,贷记“投资收益”或借记“投资收益”,两者都会影响净利润。前款会增加净利润,后者会减少净利润。在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为剔除投资损益的影响,应在已计算好的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投资收益或加上投资损失。
三、存货与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存货与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包括存货的增减、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企业存货的采购和销售一般不会全都涉及现金交易, 但本文在考虑存货的采购和销售时, 先假设存货或商品的增减变动全部是现购或现销的, 然后再通过对应收和应付项目的分析进行调整。
根据存货的计算公式:存货期末数=存货期初数+本期购进存货数-本期耗用存货数,存货的减少意味着本期耗用的存货里有部分是以前年度采购的,与之有关的现金流出也发生在以前年度。基于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和收付实现制的基本原则, 现金流量表只反映本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但是在本期生产或销售过程中所耗用存货全部都会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营业成本, 影响了企业本期的净利润。因此在调整时,应加回存货的减少额。 而存貨的增加则意味着本期购进的存货里还剩余部分没有被消耗,剩余的产品仍然会留在“存货”这一项目中待以后年度使用,不影响本期净利润。但是,这一部分存货的购买已导致了本期现金流出,故在进行调整时,应减去存货的增加额。
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项目的增加说明本年内企业商品的销售或劳务的提供有一部分没有产生现金流入, 但前面在做存货调整的分析时已假设所有存货的采购和销售都是现金收付的,净利润中已包含这一部分金额。因而在运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需要扣除赊销金额,即把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额减去。 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说明以前年度因销售商品而应收未收的款项有部分在本期收回了, 由于利润表的编制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这一部分收回的金额并没有体现在净利润中,所以核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需加回这一减少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意味着企业本年度购进的商品或接受的劳务中有部分没有付清款项, 但本文在前面分析存货时已假定存货的获取全部都是采用现金支付的,即净利润已减去这一金额,因而在调整时,应加上这一项目的增加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则意味着该企业因以前年度购进或接受劳务而未付清的款项在本年度有部分被支付了, 产生了现金流出。 但是由于这一赊购业务发生在以前年度,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相应的现金流出并不影响本期净利润,即净利润尚未扣除这一部分的款项,故在对净利润进行调整时,应减去这一项目的减少额。
四、结语
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如何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首先把所有的调整项目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再对相关问题一一分析和解决。此外,本文中某些费用的分类,如财务费用,在实务中并不唯一,因而,在实践中,会计人员应结合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分类。(作者单位为广州工商学院)
企业采用间接法在补充资料中把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实质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把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核算结果调整为收付实现制, 同时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内容剔除。相应的公式为:
采用间接法列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的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收益(或“+”损失)- 固定资产报废收益(或“+”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财务费用(或“-”收益)+ 投资损失(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或“-”增加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或“+”增加额)- 存货的增加额(或“+”减少额)-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额(或“+”减少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额(“+”增加额)+其它
为便于理解,在对这一公式进行分析时,可先把全部的调整项目可以分三大模块: 一是不影响现金流的费用和损失; 二是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三是存货与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这三大模块里,其中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习者对递延资产或负债有一定的把握, 同时应善于建立假设前提,其他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理解。
一、不影响现金流的费用和损失
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和生物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动都属于“不影响现金流的费用和损失”。
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計提都是根据企业的以往经验或期末资产评估来确定的。例如,20x7年年底,甲企业预计某项专利技术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为50万元,而该项专利技术账面价值为55万元时,此时甲企业会根据两者之间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会计分录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5万,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万。其中,企业借记“资产减值损失”5万元,增加了企业的相关费用,净利润也因此下降。但是,实际上,这5万元减值准备的计提并没有产生5万元的现金流出。因而,在将净利润进行调整时,应加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同理,当企业转回以前年度多计提的应收账款减值准备或对已处置存货的减值准备进行转销时,做反向会计分录,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的冲减会令净利润增加,但实际上这一经济业务并没有产生现金流入, 因此在调整时,应当减去相应的金额。
在对固定资产和生物性生物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计提折旧或摊销时,企业会根据上述资产所服务部门,借记相应的费用类科目。若某项固定资产是专门用于生产产品的,则应把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计入制造费用;若某一固定资产主要用于销售部门,则应把该项资产的折旧额计入销售费用。这些费用的产生都会降低企业的净利润,但折旧和摊销的计提都没有产生现金流,故在调整时,应加回与之对应的数额。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当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不等于其账面价值时,如果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企业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冲减了所得税费用,最终净利润会因此上升,但是,在实务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并没有使当期需要缴纳所得税税务的现金流出量减少。然而,净利润中并没有体现这一现金流出,因此应当减去该项目的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在未来期间内会逐渐转回,在转回期间,企业会做反向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所得税费用增加,净利润下降。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费用的增加并不会发生产生现金流出,而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额在净利润中已扣除,故应加回该项目的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与所得税费用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时,所得税费用也会随之增长。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意味着该企业未来期间内应缴纳更多的税费,但对本期并没有影响。也就是说,该费用的增长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但在净利润中已扣除, 因此,应加上这一项目的增加额。在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期间,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税费大于企业当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两者之间的差额发生了现金流出,但是在净利润中并没有将其扣除,故应减去该项目的减少额。
二、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固定资产报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财务费用、投资损益等属于“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这一模块的内容。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处置、固定资产的报废都是投资活动,与经营活动无关。 然而,处置上述非流动资产发生损益时,企业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影响了净利润。因此,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把前款各项目对净利润的影响消除。 若在处置时获得了收益,则应减去有关的收益; 若发生了损失,则应把损失的金额加回。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般与企业的投资活动有关,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却又是净利润计算公式中的一部分,故在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时,需排除这一项目的影响。 如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则应将其减去; 如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则应将其加回。
财务费用一般不属于经营活动,而是属于筹资活动。 当企业通过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时,企业需要定期向银行或债券持有者偿还利息,借记“财务费用”,降低了净利润。因而在调整时,需将对应金额加回。 投资损益是与投资活动有关的损益。企业因投资活动而产生收益或损失时,贷记“投资收益”或借记“投资收益”,两者都会影响净利润。前款会增加净利润,后者会减少净利润。在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为剔除投资损益的影响,应在已计算好的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投资收益或加上投资损失。
三、存货与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存货与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包括存货的增减、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企业存货的采购和销售一般不会全都涉及现金交易, 但本文在考虑存货的采购和销售时, 先假设存货或商品的增减变动全部是现购或现销的, 然后再通过对应收和应付项目的分析进行调整。
根据存货的计算公式:存货期末数=存货期初数+本期购进存货数-本期耗用存货数,存货的减少意味着本期耗用的存货里有部分是以前年度采购的,与之有关的现金流出也发生在以前年度。基于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和收付实现制的基本原则, 现金流量表只反映本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但是在本期生产或销售过程中所耗用存货全部都会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营业成本, 影响了企业本期的净利润。因此在调整时,应加回存货的减少额。 而存貨的增加则意味着本期购进的存货里还剩余部分没有被消耗,剩余的产品仍然会留在“存货”这一项目中待以后年度使用,不影响本期净利润。但是,这一部分存货的购买已导致了本期现金流出,故在进行调整时,应减去存货的增加额。
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等。应收项目的增加说明本年内企业商品的销售或劳务的提供有一部分没有产生现金流入, 但前面在做存货调整的分析时已假设所有存货的采购和销售都是现金收付的,净利润中已包含这一部分金额。因而在运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需要扣除赊销金额,即把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额减去。 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说明以前年度因销售商品而应收未收的款项有部分在本期收回了, 由于利润表的编制遵循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这一部分收回的金额并没有体现在净利润中,所以核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需加回这一减少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意味着企业本年度购进的商品或接受的劳务中有部分没有付清款项, 但本文在前面分析存货时已假定存货的获取全部都是采用现金支付的,即净利润已减去这一金额,因而在调整时,应加上这一项目的增加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则意味着该企业因以前年度购进或接受劳务而未付清的款项在本年度有部分被支付了, 产生了现金流出。 但是由于这一赊购业务发生在以前年度,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相应的现金流出并不影响本期净利润,即净利润尚未扣除这一部分的款项,故在对净利润进行调整时,应减去这一项目的减少额。
四、结语
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如何采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首先把所有的调整项目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再对相关问题一一分析和解决。此外,本文中某些费用的分类,如财务费用,在实务中并不唯一,因而,在实践中,会计人员应结合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分类。(作者单位为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