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则综合反映学生听、说、读的实际水平。但是中学生却最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中冥思苦索,却提不起精神,许多人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多数人认为是“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不会开头、结尾,感到头痛难写。”也就是说,写作材料匮乏,是导致学生产生怕作文心理的主要因素。如何帮助中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途径予以引导、鼓励。
1、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2、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干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风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画、点、批、摘、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开始不可。
3、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积累
生活的喜怒哀系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活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4、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不是读什么、写什么,而是将初中教材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融为一体,在体会读的同时酝酿写,写的同时加深读的体会。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是另一种读写结合。新教材每单元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是分前后两部分编排的。一般情况下,先讲完阅读部分,再指导写作部分,容易片面理解为读完就写,就是“读写结合”。这样实际就造成读写脱节,学生在读的时候只管读,写的时候还不清楚要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势必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会感到作文难写,教师也感到作文难教,影响预期的作文效果。这种读写结合,只是表面形式上的读写结合,而学生并没有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因此。导致了作文的“难”。要突破作文的“难”,就要让学生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一开始学生接触新的单元时,就要把新材料中阅读、写作两部分要求让学生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在学生思想上把两个方面要求一致的知识点带到整个阅读、写作中,也就是说完成一篇有一定要求的作文,不是单靠两节作文课完成的。这篇作文的思维,是一接触这个单元时,就已经酝酿在其中了。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把读、写两部分要求,完全、统一地贯穿到读写的全过程。读写做到这样的紧密结合,作文才能成效显著。
5、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习惯
每篇作文都是心之声。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眼中有物,心有所感,笔下才有物可写。因此,培养学生课外观察、练笔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随处留意、观察,并通过自己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作文的实质离不开做人和生活。因此,课外练笔是将课内知识灵活运用的极好机会,是课内外互为补充的好办法 。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方法:每周让学生练一篇课外随笔,每次评讲、表扬那些言之有物的好随笔。如学生随笔有这样一些:《雨中故事》、《街上的字》、《小青豆的愿望》、《春之盼》、《如何对待错误》、《保护鸟类》等篇目单从题目看。也能看出题材多样、内容广泛。 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练笔的习惯,就会主动观察社会、并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持之以恒,学生会从思想、观察、选材、组材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总而言之,作文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单靠训练一个方面是不行的;要从多方面入手,严格地逐步地培养这种综合能力,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机械的,是有血有肉的,让学生认识到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多方面去调动作文的积极性。这样,水平一定能够提高。
1、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2、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干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风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画、点、批、摘、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开始不可。
3、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积累
生活的喜怒哀系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活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4、课内读写,紧密结合
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不是读什么、写什么,而是将初中教材的阅读要求、写作要求融为一体,在体会读的同时酝酿写,写的同时加深读的体会。作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的是另一种读写结合。新教材每单元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是分前后两部分编排的。一般情况下,先讲完阅读部分,再指导写作部分,容易片面理解为读完就写,就是“读写结合”。这样实际就造成读写脱节,学生在读的时候只管读,写的时候还不清楚要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势必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会感到作文难写,教师也感到作文难教,影响预期的作文效果。这种读写结合,只是表面形式上的读写结合,而学生并没有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因此。导致了作文的“难”。要突破作文的“难”,就要让学生从思维角度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也就是课内读写紧密结合。一开始学生接触新的单元时,就要把新材料中阅读、写作两部分要求让学生真正理解、融会贯通,在学生思想上把两个方面要求一致的知识点带到整个阅读、写作中,也就是说完成一篇有一定要求的作文,不是单靠两节作文课完成的。这篇作文的思维,是一接触这个单元时,就已经酝酿在其中了。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把读、写两部分要求,完全、统一地贯穿到读写的全过程。读写做到这样的紧密结合,作文才能成效显著。
5、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习惯
每篇作文都是心之声。作文教学,要训练学生眼中有物,心有所感,笔下才有物可写。因此,培养学生课外观察、练笔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随处留意、观察,并通过自己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作文的实质离不开做人和生活。因此,课外练笔是将课内知识灵活运用的极好机会,是课内外互为补充的好办法 。培养课外观察、练笔的方法:每周让学生练一篇课外随笔,每次评讲、表扬那些言之有物的好随笔。如学生随笔有这样一些:《雨中故事》、《街上的字》、《小青豆的愿望》、《春之盼》、《如何对待错误》、《保护鸟类》等篇目单从题目看。也能看出题材多样、内容广泛。 学生一旦养成了观察、练笔的习惯,就会主动观察社会、并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持之以恒,学生会从思想、观察、选材、组材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总而言之,作文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作文教学至关重要,单靠训练一个方面是不行的;要从多方面入手,严格地逐步地培养这种综合能力,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机械的,是有血有肉的,让学生认识到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多方面去调动作文的积极性。这样,水平一定能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