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31日,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
朴真有机农庄里,工人们正在采摘有机蔬菜。
这些采摘蔬菜的工人,都是当地的村民。以前,他们靠分散种植生活,现在,他们在农庄工作,拿工资生活。
朴真农庄,是潼南区引进的首家有机蔬菜种植企业。
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后,潼南农业开始转型升级。引进朴真有机农庄,只是谋求新发展、拓展产业链的一环。
“土地,是村民生存的根。我们想拉长农业产业链,激活土地资源,改善村民的生活。”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太安镇,朴真农庄建有1000多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这些有机蔬菜,是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
为保证蔬菜品质,在完成采摘后,工人们会把蔬菜送到2000平方米的低温冷藏车间,进行自动分拣包装,再冷链配送至重庆主城的八家门店。
“单产比普通蔬菜低40%,产值却高出5倍以上。”朴真有机农庄的董事长郑凌云说,“目前,凭借市场旺盛的需求,这些有机蔬菜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产值。”
跟着这些产值增加的,是工人们的收入。现在,他们的年收入增加至10万余元。
从一块田地、一种业态、一个品牌开始,潼南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乡村“新面貌”,开启村民“新生活”。
跟朴真有机农庄的工人们一样,在重庆科光潼农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
这是一家研究、生产、经营蔬菜和粮油种苗的农业科技企业。
科光潼农公司成立之初,村民王英把土地流转出去,来到这里负责种苗嫁接工作。
“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几倍。”王英笑着说,“土地流转费和嫁接工作的工资加起来,现在年收入近8万元。比我们去外面务工或者‘单干’强。”
事实上,从朴真有机农庄到科光潼农公司,从传统农业基地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潼南区引进农业项目、培育农业企业的背后,构筑的不仅是一条产业线,更是一条民生线。
目前,潼南區太安镇、柏梓镇、崇龛镇的27个村125个社,都被纳入了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范围。园区内,柠檬种植面积约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约7.8万亩,入园企业104家,农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3006元。
其中,核心区里有注册企业22家,农业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4260元。
“下一步,我们要健全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增强农业科技含量。”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说,“脱贫,只是第一步。通过这种方式,是想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巩固扶贫成果,建立‘造血’机制。”
【基层心声】
以前,是守着田地、守着庄稼过生活,日子紧巴巴的。现在,潼南区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我把土地流转出去,到农业企业做事,按时拿工资,多劳多得,生活跟着有了盼头。
——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村民 秋全英
离贫困越来越远,与富裕越走越近。金融扶贫政策放宽后,我们有资格享受政府提供的红利。现在,我们通过贷款,做起了自己的产业,生活比过去更有希望了。
——奉节县平安乡茨竹村村民 鲁喜祥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还没脱贫的贫困户发展产业,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并将现在的脱贫成果加以巩固。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街道黄鹤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 张天湛
朴真有机农庄里,工人们正在采摘有机蔬菜。
这些采摘蔬菜的工人,都是当地的村民。以前,他们靠分散种植生活,现在,他们在农庄工作,拿工资生活。
朴真农庄,是潼南区引进的首家有机蔬菜种植企业。
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后,潼南农业开始转型升级。引进朴真有机农庄,只是谋求新发展、拓展产业链的一环。
“土地,是村民生存的根。我们想拉长农业产业链,激活土地资源,改善村民的生活。”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太安镇,朴真农庄建有1000多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这些有机蔬菜,是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的。
为保证蔬菜品质,在完成采摘后,工人们会把蔬菜送到2000平方米的低温冷藏车间,进行自动分拣包装,再冷链配送至重庆主城的八家门店。
“单产比普通蔬菜低40%,产值却高出5倍以上。”朴真有机农庄的董事长郑凌云说,“目前,凭借市场旺盛的需求,这些有机蔬菜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产值。”
跟着这些产值增加的,是工人们的收入。现在,他们的年收入增加至10万余元。
从一块田地、一种业态、一个品牌开始,潼南区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乡村“新面貌”,开启村民“新生活”。
跟朴真有机农庄的工人们一样,在重庆科光潼农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
这是一家研究、生产、经营蔬菜和粮油种苗的农业科技企业。
科光潼农公司成立之初,村民王英把土地流转出去,来到这里负责种苗嫁接工作。
“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几倍。”王英笑着说,“土地流转费和嫁接工作的工资加起来,现在年收入近8万元。比我们去外面务工或者‘单干’强。”
事实上,从朴真有机农庄到科光潼农公司,从传统农业基地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潼南区引进农业项目、培育农业企业的背后,构筑的不仅是一条产业线,更是一条民生线。
目前,潼南區太安镇、柏梓镇、崇龛镇的27个村125个社,都被纳入了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范围。园区内,柠檬种植面积约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约7.8万亩,入园企业104家,农业总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3006元。
其中,核心区里有注册企业22家,农业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4260元。
“下一步,我们要健全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增强农业科技含量。”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相关负责人说,“脱贫,只是第一步。通过这种方式,是想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巩固扶贫成果,建立‘造血’机制。”
【基层心声】
以前,是守着田地、守着庄稼过生活,日子紧巴巴的。现在,潼南区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我把土地流转出去,到农业企业做事,按时拿工资,多劳多得,生活跟着有了盼头。
——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村民 秋全英
离贫困越来越远,与富裕越走越近。金融扶贫政策放宽后,我们有资格享受政府提供的红利。现在,我们通过贷款,做起了自己的产业,生活比过去更有希望了。
——奉节县平安乡茨竹村村民 鲁喜祥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还没脱贫的贫困户发展产业,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并将现在的脱贫成果加以巩固。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街道黄鹤村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 张天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