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完美的昆虫

来源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蘭花螳螂是世界上进化得最完美的生物,在很多不同种类的兰花会生长着各自的兰花螳螂,它们有最完美的伪装,而且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有一种螳螂长得像朵粉红淡雅的兰花,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的很难相信,昆虫世界伪装技术之高超,让人赞叹不已。
其他文献
删一条网帖,收费400至800元,短短4个月牟利28万余元。江苏南京首例“黑客”有偿删帖案近日在玄武区法院宣判,杭州一家电子公司技术总监周某获刑五年三个月,另一名涉案在校大学生谭某获刑五年。(见《南国都市报》)  作为困难家庭学生,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获取学习和生活补助,该是勤工俭学的应有之义。学校对学生的勤工俭学行为,不但要提倡鼓励,还要监管引导,这是正常教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若将有偿删帖当成勤
尊敬的徐老师:   您好!   先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在去年的教师招聘中一路顺利,被正式录用,现已经在一所完全中学执教一个学期,这与您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表示感谢。   这次来信是想麻烦您帮我做一个业务进修的规划,因广东这边的要求高,竞争激烈,新学期开始,学校要求每个青年教师必须上报一份详细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提升”计划,我参加工作不久,什么事情都要应付,光上课、备课、改作业
岂能随便开除学生学籍?  ■ (新疆)刘 鹏  近日有网友爆料:云南景谷县一中3名高中学生用纸碗和塑料袋提饭到教室,被学校开除学籍,并降为借读生留校察看半年,其中2人的补助金也被撤销。景谷一中负责人证实确有此事,称学校此前已明令禁止学生用纸碗、塑料袋提饭到公寓或教室。  3名高中生虽然可以继续上学,但开除学籍的处分已经背上,甚至还要写入个人学籍档案,这对其以后的学习、成长、升学甚至就业等的影响,无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座大楼发生火灾,消防员在房间里发现了幸存者,不过他睡得很香。两个消防员连忙抬起他来拼命往外跑,结果他的身体太庞大了,而门口又窄,翻来覆去仍然不能顺利出去。危急时刻,消防队长跑来了,大喝一声:“叫醒他!”是的,他醒了,学会了自救,并且顺利逃离了火灾现场。  由这个颇有寓意的小故事,可以想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常常也有类似的尴尬——学校竭尽全力让老师参加各种培训,然而很多
师:各位同学,我们今天上的这节课的内容,叫作对译。课文的题目是……  生:《伯牙绝弦》。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看我们的学习目标,目标正确我们才能走正确的路。第一,培养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习惯;第二,明确通过学以致用学习文言文的科学途径;第三,理解和运用“善”、“志”、“念”、“必”、“得”、“之”、“谓”、“乃”、“绝”等单音节词。这节课我们要理解和运用这9个词,能做到吗?  生(齐答):能。 
荀子,中国古代哲人。与孔子、孟子不同的是,荀子没有到处游说自己的学说。司马迁对荀子有精辟评论,“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僟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有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荀子之术不用于当事,学期传乎后代,著作之意在转变政教。  性善性恶,各有所指,初不相反   孔子之前,人性之善恶并未成为人们讨论的论题,孟子、荀子而后,性善性恶才成为纷
师:各位同学,首先,我作个声明,有老师把这节课叫做示范课,其实不叫示范课,叫研讨课。第二,同学们,我想向你们提两个小小的要求:一是挺起胸大声说话;二是在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话时,必须使用麦克风。好吗?上课。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再向听课老师问好)  师:我们先把《劝学》朗读一遍,好吗?  生:好。  (齐声朗读课文,教师参与)  师:同学们,过去,我们习惯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今天,我们
【摘 要】以學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的转换,需要教师满足学生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心理需求。教师应以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前提,设计既可以满足学生以上心理需要,又帮助学生积累隐性知识的数学实验课。好的实验课既要让学生有所“发现”,也要让学生不断“研究”,更要让学生充分“探索”,从而使设计体现出生态性,让隐性知识的教学变得可操作、可把握。  【关键词】数学实验课;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特别是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这两个极端更让我们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思考语文教育问题。审视2008年高考零分作文,同样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零分作文面面观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在数百万的考生中,出现个别零分作文,本是不足为奇的。纵观2008年高考零分作文,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审题不清,曲解题意  部分考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基础不牢固
导语  古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的6月上旬,便会有一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赶考大军”走进遍布于华夏大地的戒备森严的考场,接受命题专家们为他们量身定制的那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后人生走向的分量轻盈而意义凝重的高考试卷的测试。与此同时,沿袭多年的高考机制、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亦会再次成为公众关注和评议的焦点。高考制度和考试模式乃“肉食者谋之”,普通百姓一般只能被动接受,研究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