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的特点。如何让这一中华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不仅承担着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且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但在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媒体、辅助设备缺乏,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学生识字效率较低是一个不庸置疑的事实;而“汉字难认,汉字难学”,低年级孩子年龄又小,见识也少,思维也差,这又是一个事实。那么,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就成了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认识常用的汉字1600—1800个;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一要求标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质量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同时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质量。为此,积极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索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效率的符合农村儿童特点的识字教学途径,推动识字教学的不断发展,必将成为农村低年级教师的追求。
根据我乡实际,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对农村3所小学(清河中心小学、清河硖石小学、清河温桥小学)的200名低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00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在78%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1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
1、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新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学生学习生字时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字虽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3、课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 3个因素构成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5、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小学学生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是比较熟悉的。现行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6、家校配合不力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留守儿童过半,隔代教育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从而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7、学生负担过重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少则一行,多则十遍几十遍,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事与愿违,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这种现象。
8、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的方法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五、 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还需要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会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根据我乡实际,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对农村3所小学(清河中心小学、清河硖石小学、清河温桥小学)的200名低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00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在78%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13%左右,这些学生阅读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9%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
1、教学方法单一
现行新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较多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很少能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脱离了课文的识字教学,学生学习生字时显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识字的效果。
2、阶段特点不明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生字虽应从“笔画分析”到“部件分析”,这样循序渐进。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强调“笔画分析”,对那些学生所熟悉部件的生字,还在作笔画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禁锢在较低水平的阶段,学生也就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生字得不到很好地学习,而熟部件、熟字也得不到及时巩固。
3、课堂设计不精
众所周知,汉字是由“音、形、义” 3个因素构成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时,“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现象较严重,老师似乎不放心,几乎对每一个生字的音、形、义都要进行分析,不能避易就难进行重点突破,重点、难点教学不突出。
4、运用媒体不良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仍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这样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低,而且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5、农村特点把握不准
农村小学学生来自农村,对农村的事物比较熟悉,特别是对农作物等都是比较熟悉的。现行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贴近生活的课文。有些教师对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时没能很好地把握教学机遇,更未能充分发挥好农村孩子的特点,白白地错失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生字的良机,也丢失了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机遇。
6、家校配合不力
农村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留守儿童过半,隔代教育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从而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7、学生负担过重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记忆生字,进行着机械重复的抄写。少则一行,多则十遍几十遍,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变成了抄写机器,精神麻木了,思维停止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练习实效。事与愿违,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生字,甚至还出现了终生错字等这种现象。
8、缺乏能力培养对策
有些教师教学中过分重视对每个字的教学过程,但缺乏对识字的方法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局限于掌握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等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比较呆板,从而导致学生识字能力不强。
五、 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还需要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会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