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在科技进步,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受到各种新潮思想的影响,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带来了冲击,在新时期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征,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特征
(一)大学生个人意识强,缺乏集体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学生成长于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在家庭的呵护下长大,有着自尊自强的精神,个人意识强大,他们崇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精神独立,注重自我的表达。个人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思想的觉醒,但部分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也不顾集体的的是,造成集体观念淡薄的情况。有些大学生甚至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思想和行为都完成以自我为主。
(二)合作协调能力较差
当前的大学生都是在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在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由于主体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十分注重表达自我的思想,参与学校事务和活动的意识也很强,希望通过参与和表达体现自我的价值。例如,他们乐于参与社会性事务,从事有偿的社会服务工作,但是在工作的过程合作和协调的能力较差,若是遇到现在的矛盾和困难,往往难以分析问题的症结,在解决问题难以克服的时候容易放弃,难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三)价值观向享乐主义倾斜
当前很多大学生过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喜欢追求时尚,过度追求大牌、名牌产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出现超前消费和借网贷的情况。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供不起学生大吃大喝,大学生的消费已经超过了父母可以承受的能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向享乐主义倾斜,完全没有从提升自我内涵的角度,充实大学生活。长此以往,不利于构建健康的高校风气。
(四)缺乏责任意识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风气也变得相对开发、自由,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并没有明白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很多大学生缺乏家国情怀,对国家的历史也不甚了解,在面对不良社会风气也不能勇敢抵制。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应当在新时期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二、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
(一)转变管理观念,由管理转为引导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新时期背景下应当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工作的中心放在学生品德、思想、行为与心理健康方面。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特征,将管理工作转变为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引导他们行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变化,树立自身的理想;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能力,不断增值,将来用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建新的模式应当完善管理的规章制度,在高校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力度。当前部分高校不够重视高校管理工作的建设,有些制度不够科学和完成,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存在无章可循的情况。同时,做事情缺乏章法,在处理学生事务的时候容易出现纰漏,致使学生不够信任管理工作,失去了在大学生心中的权威。因此,大学生应当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血清,实事求是的制订出完善的、科学性、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管理工作。
(三)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意识,在管理的时候应当重视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和管理,鼓勵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减轻对学校教师、家庭及团队的依赖。同时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事务中,把他们当成主人翁,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行为规范的制订,每一条都可以共同探讨,改变学生在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的抵触和排斥情绪。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当前高校基本上都是实施的院校两级管理,对此应当理清学生管理制度。首先,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应当具备良好的互动性,能够拉进学校和学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彼此工作的创造性。其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当具备层次性,能够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再次,良好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应当具备指导和协调能力,发挥管理的凝聚力,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做好日常学生行为思想的引导,充分发挥学院管理作用,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另外,还需要做好大学生的社团建设工作,科学公平选择学生干部,让学生管理学生,激发他们竞争意识和参与事务的积极性;多多建立有益身心健康的社团,让学生活跃到社团中,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的特征,转变工作模式,完善工作章程,实现人性化管理,引导大学生约束自我行为和思想,从而建立健康的校园风气。
参考文献
[1]杨静.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287-288.
[2]任菲.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J].山西青年,2021(06):151-152.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特征
(一)大学生个人意识强,缺乏集体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学生成长于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在家庭的呵护下长大,有着自尊自强的精神,个人意识强大,他们崇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精神独立,注重自我的表达。个人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思想的觉醒,但部分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也不顾集体的的是,造成集体观念淡薄的情况。有些大学生甚至成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思想和行为都完成以自我为主。
(二)合作协调能力较差
当前的大学生都是在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在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由于主体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十分注重表达自我的思想,参与学校事务和活动的意识也很强,希望通过参与和表达体现自我的价值。例如,他们乐于参与社会性事务,从事有偿的社会服务工作,但是在工作的过程合作和协调的能力较差,若是遇到现在的矛盾和困难,往往难以分析问题的症结,在解决问题难以克服的时候容易放弃,难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三)价值观向享乐主义倾斜
当前很多大学生过于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喜欢追求时尚,过度追求大牌、名牌产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出现超前消费和借网贷的情况。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供不起学生大吃大喝,大学生的消费已经超过了父母可以承受的能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向享乐主义倾斜,完全没有从提升自我内涵的角度,充实大学生活。长此以往,不利于构建健康的高校风气。
(四)缺乏责任意识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风气也变得相对开发、自由,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并没有明白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很多大学生缺乏家国情怀,对国家的历史也不甚了解,在面对不良社会风气也不能勇敢抵制。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应当在新时期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二、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
(一)转变管理观念,由管理转为引导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新时期背景下应当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工作的中心放在学生品德、思想、行为与心理健康方面。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特征,将管理工作转变为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引导他们行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变化,树立自身的理想;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能力,不断增值,将来用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建新的模式应当完善管理的规章制度,在高校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力度。当前部分高校不够重视高校管理工作的建设,有些制度不够科学和完成,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存在无章可循的情况。同时,做事情缺乏章法,在处理学生事务的时候容易出现纰漏,致使学生不够信任管理工作,失去了在大学生心中的权威。因此,大学生应当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血清,实事求是的制订出完善的、科学性、可行性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管理工作。
(三)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意识,在管理的时候应当重视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和管理,鼓勵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减轻对学校教师、家庭及团队的依赖。同时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事务中,把他们当成主人翁,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行为规范的制订,每一条都可以共同探讨,改变学生在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的抵触和排斥情绪。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当前高校基本上都是实施的院校两级管理,对此应当理清学生管理制度。首先,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应当具备良好的互动性,能够拉进学校和学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彼此工作的创造性。其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当具备层次性,能够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再次,良好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应当具备指导和协调能力,发挥管理的凝聚力,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做好日常学生行为思想的引导,充分发挥学院管理作用,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另外,还需要做好大学生的社团建设工作,科学公平选择学生干部,让学生管理学生,激发他们竞争意识和参与事务的积极性;多多建立有益身心健康的社团,让学生活跃到社团中,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的特征,转变工作模式,完善工作章程,实现人性化管理,引导大学生约束自我行为和思想,从而建立健康的校园风气。
参考文献
[1]杨静.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创新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287-288.
[2]任菲.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J].山西青年,2021(0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