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才”与求“财”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51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治通鉴·周纪二》载有齐王与魏王比宝的故事:公元前355年,齐威王和魏惠王打猎时在郊外相遇,魏惠王说:“寡人国家虽然很小,但有十枚直径一寸、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明珠,您齐国那么大,有什么宝呢?”齐威王回答道:“寡人当作宝的和您的不同。我臣有檀子,让他守南城,则楚人不敢来犯;我臣有盼子,让他守高唐,则赵人不敢到我河流中捕捞;我臣有黔夫,让他守徐州,赵人自愿迁徙来服从他管辖的有七千余家;我臣有种首,让他防备盗贼,则路不拾遗。”齐王的意思是他拥有了檀子、盼子、黔夫、种首这四名贤才,任何珠宝都无法与之相比。
  齐王和魏王的对话,表明的是两国国君对待人才和财富的两种不同态度。齐王好贤臣,而魏王好珠宝。至于两者的优劣,荀子有很贴切的评价。《荀子·君道》有云:“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急得其人,则年俟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势,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荀子这里说的“势”,显然是指财富。荀子这番话,阐述的是谋“才”、求“财”与“兴国”、“事败”的关系,即谋“才”者国必兴旺,求“财”者事易衰败。齐威王好才,求贤若渴,从善如流,齐国人才济济,除了有上述四能臣之外,还有田忌、孙膑等等。齐威王倚仗人才治国,齐国富裕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首。魏惠王好“财”,重物轻人,虽然珠宝充盈、金银满屋,却让吴起奔楚,孙膑奔齐,贤才丧失殆尽。齐魏交恶时,齐威王启用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而魏惠王国中无贤臣,军中无良将,不得不用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庸才庞涓。结果,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中惨败,最终“功废名辱”,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早在西汉时期,汉景帝就已经深刻认识到:“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三国时的韦诞(字仲将),有“仲將之墨,一点如漆”之称,这一美誉逐渐成为“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共识。“才”与“财”,音同义异,高下之分,并不难辨。然而,时至今日,仍有少数为官者,只知重GDP,重经济增长,重财富创造,而忽视对人才的挖掘、发现、培养、使用,总认为把精力时间花在这上头不值,因为这一时看不出明显成效。殊不知,这种一味求“财”的急功近利做法,从长远看来,遗患很大,容易导致事业后继无人,出现人才荒,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在一些地方之所以还存在选人用人的论资排辈现象,说来也与不重视谋“才”密不可分。选人用人论资排辈,使年轻才俊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年轻人才的成长受到压制。倘若头脑中不乏真心“谋才”观念,自然就不会囿于论资排辈,而是敢于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总之,为官者到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人才为兴邦之本,人才乃成事之基,古今亦然,千古不变。无论在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无论在什么工作、建设领域,都应当谋好“才”,用好“才”。切不可舍本而逐末,“才”、“财”倒置、只知求“财”而不知谋“才”。 须知,财富归根结底由人创造,比起凝聚人气、感召贤才,财富远都没那么重要。
  责任编辑:戚本逊
其他文献
瞿秋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而且与促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因素——五四运动有着不解之缘,但由于他对“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负有直接责任,以及身后在“文
明代杨继宗,是个不阿谀权贵的官员。他是山西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杨继宗刚正廉直,屡触权贵,令权贵忌惮。《明史·卷一五九·杨继宗传》对他廉洁刚硬、抵制上官违法乱纪的事迹有所记载。  成化初年,杨继宗升任浙江嘉兴知府。他赴任时仅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在任期间,也能做到秉公廉洁。有一次,监察御史孔儒,来到嘉兴清理军籍,却暴力“执法”。他对这位专门纠察官吏的监察御史的胡作非
1936年6月,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来到我国陕北苏区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参观访问。之后,斯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历史篇章——《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部巨篇“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向全世界揭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所在地——陕北,有着一片全新的天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这一边,它如同一颗
西安市大雁塔小学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围绕“重思想道德教育为孩子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努力探索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规律、新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
感知矿山物联网是矿山综合自动化概念的升华,而感知层网络的建设是感知矿山系统建设的关键。通过分析北皂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物联网理念,设计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北皂煤矿感知矿山物联网网络结构。在无线感知网络的基础上设计分布式接入的煤矿井下个人安全环境感知系统,为现有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