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浙江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但是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属于普通高中教育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相应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遇到很大的困境,本文就校本课程的选修课在农村高中学校开展的困境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高中;校本课程;选修课;困境
高中新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校本课程的选修课开展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办学模式的形成。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在很多地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大部分农村高中学校面对校本课程选修课的开展却感到无法适应,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光有课程计划,实际上却没在开展,这样的现状跟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相悖。本文就农村高中学校选修课的开展困境进行探讨。
一、为何开展校本课程选修课
1、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校必修课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数量有限,而选修课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大大扩大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种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性,从而拓展学生的整个知识视野,促进他们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选修课的开设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很好地成长平台,通过参与课程的开发,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评价的过程,对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专业知识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选修课在科目的设置上存在很强的灵活性,又在内容上存在很强的自由度。特别是学校根据当地人文特色、资源特点等情况开设的选修课,有助于高中课程的多样化形成,因此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校本课程选修课在农村高中学校开展的困境
1、学校的层面影响选修课的开展
1.1、选修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资金
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地方为主,势必造成教育不均衡发展。而我们农村学校经费相比城市而学校经费比较匮乏,尤其有些比较贫困地区,学校平时的运转开支多捉襟见肘,更何况挤出资金进行选修课的开发,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学校可能就会应付了事。
同样对于教材资源不足,选修课的发展也受到局限。选修课的开设,应该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而选课制度的实施过程需要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材的资源包括校内和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而农村高中学校对于这些校外资源的有限性阻碍了学校对于这些资源的利用,限制了教师对这类教材选修课开发的难度。
1.3、安全问题也是学校担忧的重点,校本课程中,有些选修课的活动可能需要在校外进行,而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势必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校领导也是比较头痛,“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所以他们选择的过程中很多避开了实践类选修课,这样对选修课开展多样性的初衷而背。
2、教师的层面影响选修课的开展
2.1、教师的观念影响
许多教师认为现在大环境还是高考为主,而学生的高考的成绩是直接考核教师的标准,即使你校本课程搞的多漂亮,多不能为高考加分,甚至有些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被学校和家长误会,出力不讨好。
2.2、教师的素质影响
按照新课程课改要求,校本课程选修课采用选课制,学生可以选择多个选修模块取得学分,这种要求下教师必须开设多门选修课。他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农村高中学校教师队伍配置数量有限,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并且选修课的设置对于教师的整体综合知识面提出了挑战,即使通过教师培训也需要资金和时间,种种情况对于部分农村高中教师难以适应。
3、学生的层面影响选修课的开展
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只有课程的纲要、主讲教师、时间等简单介绍,学生的选课全凭自主,缺乏专门老师的引导,造成有些选修课门庭若市,而有些门可罗雀。
4、社会的层面影响选修课的开展
人们对于高中的普遍感觉就是考大学,高考分数直接影响着农村高中的生存。而农村高中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城市家长偏低,对于他们而言,高考分数多少?考不考的上大学?才是重点,其他什么选修课都是多余的,还不如增加语数英这些高考科目的时间。因此校本课程的选修课开展也有一定的阻力。
三、农村高中学校校本课程选修课开展的建议
1、重视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建设,为其打好基础
当地教育部门要重视农村高中的发展,适当加大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同样农村高中要提高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制定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针,促使他们发挥更大的创造性。在开设实践类选修课时,学校要联系好当地主管各部门、派出所等机构,为学生的外出实践活动保驾护航,使得选修课开展无后顾之忧。学校的课程结构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更应该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优化教材资源的配置,充分开放校内资源,加强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使得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满足校本课程发展的需要。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调动课程开发激情
如何建设成一支适应必修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呢?要通过加大校本培训,增加他们各科文化知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实教师的科研能力,调动教师的责任心。特别是对于农村高中教師我们更应该给于他们鼓励和肯定,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参于到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中来。让每一个人多成为校本课程的管理者开发者。
为了更好的开发出适合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选修课,学校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处罚。在学校完善选修课评价制度基础上,跟教师的个人考评挂上钩。上级教育部门应该每年设立选修课的教学大比武(城市组和农村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今年浙江省高中教师高级职称的评比已经把开设选修课作为条件,说明教育部门已经在重视选修课的开设。
3、重视农村高中资源利用,做好学生选课的引导
为了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选修课,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人士来弥补农村高中师资不足情况。而我们农村学校更应该抓住自身的特点,利用好当地的人文环境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选修课,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
我们还要建立导师制度,完善学生选课的制度,指导教师要在对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个性特长等了解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课程,减少盲目选课和错误的自我评价。同时还可以设计选课指导手册,安排导师咨询,利用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学校的选课,做到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
学校要做到积极征求各方的意见,考虑教师、学生、家长的要求,做好选修课重要性的宣传,以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的支持,从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农村高中学校我们更应该做到这点,虽然很多农村高中学生多是来自于农村,但是他们实践上受到父母的保护很少真正了解农务,假如开设一些有关地方特色的农务方面实践类选修课比如上盘镇的西兰花种植和加工销售,一方面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让他们在学习上可以更用心的读书。另一方面等他们毕业后有机会重新回到农村工作的话,可以提高农村整个综合素质,为新农村的再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
四、总结
校本课程发展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我们农村高中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尽管目前高考主要还是抓必修科目的现实无法改变,农村高中学校的选修课的开展还有很多困难险阻,但是我们相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习李敏.《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2] 华中师范大学走进高中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9.
(作者单位:临海市上盘中学)
关键词:农村高中;校本课程;选修课;困境
高中新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校本课程的选修课开展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办学模式的形成。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在很多地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大部分农村高中学校面对校本课程选修课的开展却感到无法适应,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光有课程计划,实际上却没在开展,这样的现状跟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相悖。本文就农村高中学校选修课的开展困境进行探讨。
一、为何开展校本课程选修课
1、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校必修课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数量有限,而选修课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大大扩大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种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性,从而拓展学生的整个知识视野,促进他们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选修课的开设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很好地成长平台,通过参与课程的开发,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评价的过程,对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专业知识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选修课在科目的设置上存在很强的灵活性,又在内容上存在很强的自由度。特别是学校根据当地人文特色、资源特点等情况开设的选修课,有助于高中课程的多样化形成,因此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校本课程选修课在农村高中学校开展的困境
1、学校的层面影响选修课的开展
1.1、选修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资金
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地方为主,势必造成教育不均衡发展。而我们农村学校经费相比城市而学校经费比较匮乏,尤其有些比较贫困地区,学校平时的运转开支多捉襟见肘,更何况挤出资金进行选修课的开发,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学校可能就会应付了事。
同样对于教材资源不足,选修课的发展也受到局限。选修课的开设,应该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而选课制度的实施过程需要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材的资源包括校内和校外资源,校外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而农村高中学校对于这些校外资源的有限性阻碍了学校对于这些资源的利用,限制了教师对这类教材选修课开发的难度。
1.3、安全问题也是学校担忧的重点,校本课程中,有些选修课的活动可能需要在校外进行,而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势必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校领导也是比较头痛,“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所以他们选择的过程中很多避开了实践类选修课,这样对选修课开展多样性的初衷而背。
2、教师的层面影响选修课的开展
2.1、教师的观念影响
许多教师认为现在大环境还是高考为主,而学生的高考的成绩是直接考核教师的标准,即使你校本课程搞的多漂亮,多不能为高考加分,甚至有些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被学校和家长误会,出力不讨好。
2.2、教师的素质影响
按照新课程课改要求,校本课程选修课采用选课制,学生可以选择多个选修模块取得学分,这种要求下教师必须开设多门选修课。他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农村高中学校教师队伍配置数量有限,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并且选修课的设置对于教师的整体综合知识面提出了挑战,即使通过教师培训也需要资金和时间,种种情况对于部分农村高中教师难以适应。
3、学生的层面影响选修课的开展
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只有课程的纲要、主讲教师、时间等简单介绍,学生的选课全凭自主,缺乏专门老师的引导,造成有些选修课门庭若市,而有些门可罗雀。
4、社会的层面影响选修课的开展
人们对于高中的普遍感觉就是考大学,高考分数直接影响着农村高中的生存。而农村高中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城市家长偏低,对于他们而言,高考分数多少?考不考的上大学?才是重点,其他什么选修课都是多余的,还不如增加语数英这些高考科目的时间。因此校本课程的选修课开展也有一定的阻力。
三、农村高中学校校本课程选修课开展的建议
1、重视农村高中校本课程建设,为其打好基础
当地教育部门要重视农村高中的发展,适当加大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同样农村高中要提高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制定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针,促使他们发挥更大的创造性。在开设实践类选修课时,学校要联系好当地主管各部门、派出所等机构,为学生的外出实践活动保驾护航,使得选修课开展无后顾之忧。学校的课程结构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更应该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优化教材资源的配置,充分开放校内资源,加强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使得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满足校本课程发展的需要。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调动课程开发激情
如何建设成一支适应必修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呢?要通过加大校本培训,增加他们各科文化知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实教师的科研能力,调动教师的责任心。特别是对于农村高中教師我们更应该给于他们鼓励和肯定,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参于到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中来。让每一个人多成为校本课程的管理者开发者。
为了更好的开发出适合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选修课,学校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处罚。在学校完善选修课评价制度基础上,跟教师的个人考评挂上钩。上级教育部门应该每年设立选修课的教学大比武(城市组和农村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今年浙江省高中教师高级职称的评比已经把开设选修课作为条件,说明教育部门已经在重视选修课的开设。
3、重视农村高中资源利用,做好学生选课的引导
为了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选修课,学校可以聘请校外人士来弥补农村高中师资不足情况。而我们农村学校更应该抓住自身的特点,利用好当地的人文环境资源,大力发展特色选修课,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储备优秀的后备力量。
我们还要建立导师制度,完善学生选课的制度,指导教师要在对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个性特长等了解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课程,减少盲目选课和错误的自我评价。同时还可以设计选课指导手册,安排导师咨询,利用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学校的选课,做到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
学校要做到积极征求各方的意见,考虑教师、学生、家长的要求,做好选修课重要性的宣传,以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的支持,从而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农村高中学校我们更应该做到这点,虽然很多农村高中学生多是来自于农村,但是他们实践上受到父母的保护很少真正了解农务,假如开设一些有关地方特色的农务方面实践类选修课比如上盘镇的西兰花种植和加工销售,一方面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让他们在学习上可以更用心的读书。另一方面等他们毕业后有机会重新回到农村工作的话,可以提高农村整个综合素质,为新农村的再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
四、总结
校本课程发展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我们农村高中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尽管目前高考主要还是抓必修科目的现实无法改变,农村高中学校的选修课的开展还有很多困难险阻,但是我们相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习李敏.《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2] 华中师范大学走进高中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9.
(作者单位:临海市上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