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课是高校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完成课程设置体系的基础性环节,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统一培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课程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提出了如何进行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基础课程 创新人才 改革 培养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学院2016年度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JSJYYB2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53-01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基于传统的高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系统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且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认识不足。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创新教育在本科的专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普遍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涉及基于大学基础课程改革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做法还不多见。
  一、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上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高校扩招,基础课教师数量的增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开课需要,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基础课程教师存在超负荷工作现象,教师疲于奔波于各个课堂,导致很难抽出时间参与进修和培训等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
  二、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教学需要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7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稳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非常规的飞速发展,高等教学的传统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都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都相去甚远。以至于拖累了高等教育培养创新高级专门人才的步伐,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积极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三、如何进行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1.改革教学理念。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基础课力求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训练学生”向“开发学生潜能”转变,使学生在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开发。任何行为均源自意识的先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更新原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尤其对待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科学认识态度,仅强调其一,排斥其二皆不合理。专业教育是大学的教育深度,它标志着某学科领域内专业知识的量;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广度,更注重学科、专业之间差异化。有人说通识教育有点素质教育的影子,也不无道理。在培训课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说:“中国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欣赏交响曲,不懂茶道,着实不应该。”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专业领域内创新人才的培养,往往借助于通识教育的灵感嫁接才能有所突破。
  2.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要注重开启学生思维。要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吸收精华的基础上,让启发式、开放式、问题式、发现法、案例法、讨论法、论文式、辩论式、质疑式等多种方法共同架起知识的有效传递的桥梁。同时, 合理地调动多种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一般认为,大学教育是学专业知识的开端,诚如浙江大学张剑平教授所言,本科生教育是自学书本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自读论文阶段,博士研究生教育是自找问题阶段。当然,这里对本、专科阶段的教育而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幅度。在这个层次上,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讲授重点为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的学习需求,适当更换和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的重视近代经典内容,轻视现代新科技知识,在内容上要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把创新思维逐步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培养乐于创新精神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4.突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基础课的内容设计应围绕社会实际现象和问题,力图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独立地运用学术思维去观察社会各领域,学会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培养创新人才所必需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5.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数学和大学外语分层次教学。高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数学和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开展大学数学与外语分层教学改革实践,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和入学后的考试成绩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确定每学期的教学目标。
  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已无处不在,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可或缺。一是要求大学教师体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扩展和增加大学生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所以,有条件的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授课。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延伸课堂知识教育。建设精品公开课,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公开课,尤其是世界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资源,这对我们新建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值得借鉴。
  7.实验教学的改革。首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其次是开放实验室,将一些已经报废的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修理”,设计试验方案、方法。把实验室作为学生开发智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场所,使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晓峰.高校公共基础课现状及改革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3(01).
  [2]南红花,朴光秉.高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证性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作者简介:
  石东伟(1975-)男,河南鲁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教学手段之一,主要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从教学实际出发,创建一些自然性、趣味性以及带有问题性的场景,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围绕着高中英语的情境教学法展开,主要讲解情境教学的两个策略,直观情境的教学策略和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英语;直观情境;问题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2
【摘 要】为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语文变得简单与快乐,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以优化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网络的大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完全能利用网络突破常规教学手段,进行动态的画面演示,利用电脑技术的动画、音响以及教师的情感投入来吸引学生,来引领学生产生共情,使之迅速溶入语文。  【关键词】网络 共情 快乐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89-002  在新课程推进的今天,新课程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
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风景园林工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风景园林的优点有很多,它不仅能够起到美化作用,同时还能净化空气,兼具美观、经济效用。在风景
【摘要】单词学习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应只是简单的布置背单词任务,而应该通过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规则、熟悉单词结构、发挥充分联想、组织有规律的复习等多种方式降低学生记忆单词的困难,切实帮助他们走出英语学习的低谷。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词汇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