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真正使化学课堂活起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空间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生 主动参与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
高中生活泼好动,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让学生参与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通过让学生用脑想、开口说、动手练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参与。化学本身就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若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必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化学实验课前准备时,有的同学就发现盛有氢氧化钙的试剂瓶周围有一层白色的物质。此时,我就及时提出"这种物质是什么"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有的说是氢氧化钙,因为长时间放置,水分蒸发了,析出来的;有的说是碳酸钙,因为放置的时间长了,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了碳酸钙这种白色沉淀。然后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去探究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这样学生动手的兴趣就会很高涨,从而也明白了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氨气与氯化氢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氨气与水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在铁盐的教学中增加"自制墨水"实验;在原电池的教学中增加"水果电池"实验。
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大都表现在老师在长篇大论的讲述中穿插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或其他学生答。学生在主动问教师的时候,他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积极思考的。因此参与式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动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仅只会接收"鱼",而且懂得怎样去"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便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明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重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辩论或个别解答,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辩论与质疑,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掌握学习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体验到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
4、巧设参与的氛围,提供参与的途径。要想让那些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的学生向主动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气氛,提供参与的途径。"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习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这样可以把不善于主动探究的学生分组,把辩论赛搬到课堂中来,并根据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学习测验与个人量化评比结果进行对照,会发现不主动探究学习与学习成绩差是成正比关系的,从而让这些人明白主动参与探究的重要性。
5、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参与。任何一个班级都会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并不是说他们智商低,是不可教的。只是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还没有发现他们的强项,他们的优势。例如:在我曾教过的一个班中,有几位差生,他们属于头脑灵活但基础较差的学生,问他们为何不想学,他们说"不是不想学,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学"。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个讨论题,如何配制100克10%的食盐水?我就先问了这几个差生"你们在家配过食盐水吗?"他们都说配过,就是把盐放在水里,然后再搅搅,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再问:"如果让你们就配100克食盐水,并规定咸度,你们怎么办?"这一下他们几个就犹豫了,这时我在慢慢地引导他们......终于他们明白了。最后我再把整个题的解题过程系统地讲了一遍,并告诉他们其中未知的知识:食盐通常用托盘天平称量,水通常用量筒量取,然后放在烧杯中配制,家中搅拌用筷子,在实验室里通常用玻璃棒。从那以后的每一堂课,我总会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解答,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他们就会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长此以往,这几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很浓,成绩也很快提高了。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边阅读边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氢氧化铝的制备》的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使用氢氧化钠、氨水有不同的现象,且氢氧化钠的使用量不同现象不同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特别注意,课堂上学生一定要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
三、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空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在教学设计上狠下功夫。首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即:动脑、动眼、动口、动手。让学生动起来的关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课型特征,选择动点,设计动法,把知识点合理地处理成通过主体活动能够解决问题。同时,要做的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统而不死;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或擅长表达,或擅长动手,或擅长思考......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他们就会通过师生间积极的互动,体验参与教学的快乐、感受成功的愉悦。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和参与教学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课堂才会真正动起来。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参考文献:1.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4
2.陶恒兵. 新课程化学教学的转型.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8
3.《做成功的教师》,杭州出版社, 2003年3月第1版
4.新大纲版《高中化学必修1》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生 主动参与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
高中生活泼好动,传统的教学方式始终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让学生参与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通过让学生用脑想、开口说、动手练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参与。化学本身就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若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必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化学实验课前准备时,有的同学就发现盛有氢氧化钙的试剂瓶周围有一层白色的物质。此时,我就及时提出"这种物质是什么"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有的说是氢氧化钙,因为长时间放置,水分蒸发了,析出来的;有的说是碳酸钙,因为放置的时间长了,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了碳酸钙这种白色沉淀。然后再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去探究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这样学生动手的兴趣就会很高涨,从而也明白了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氨气与氯化氢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氨气与水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在铁盐的教学中增加"自制墨水"实验;在原电池的教学中增加"水果电池"实验。
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大都表现在老师在长篇大论的讲述中穿插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是双向的,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或其他学生答。学生在主动问教师的时候,他一定是经过了自己积极思考的。因此参与式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动脑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仅只会接收"鱼",而且懂得怎样去"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便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明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习重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辩论或个别解答,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辩论与质疑,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巩固了所学知识,掌握学习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同时体验到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
4、巧设参与的氛围,提供参与的途径。要想让那些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的学生向主动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营造气氛,提供参与的途径。"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习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这样可以把不善于主动探究的学生分组,把辩论赛搬到课堂中来,并根据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学习测验与个人量化评比结果进行对照,会发现不主动探究学习与学习成绩差是成正比关系的,从而让这些人明白主动参与探究的重要性。
5、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参与。任何一个班级都会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并不是说他们智商低,是不可教的。只是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还没有发现他们的强项,他们的优势。例如:在我曾教过的一个班中,有几位差生,他们属于头脑灵活但基础较差的学生,问他们为何不想学,他们说"不是不想学,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学"。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个讨论题,如何配制100克10%的食盐水?我就先问了这几个差生"你们在家配过食盐水吗?"他们都说配过,就是把盐放在水里,然后再搅搅,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再问:"如果让你们就配100克食盐水,并规定咸度,你们怎么办?"这一下他们几个就犹豫了,这时我在慢慢地引导他们......终于他们明白了。最后我再把整个题的解题过程系统地讲了一遍,并告诉他们其中未知的知识:食盐通常用托盘天平称量,水通常用量筒量取,然后放在烧杯中配制,家中搅拌用筷子,在实验室里通常用玻璃棒。从那以后的每一堂课,我总会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解答,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他们就会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长此以往,这几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很浓,成绩也很快提高了。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边阅读边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氢氧化铝的制备》的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使用氢氧化钠、氨水有不同的现象,且氢氧化钠的使用量不同现象不同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特别注意,课堂上学生一定要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
三、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空间。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在教学设计上狠下功夫。首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即:动脑、动眼、动口、动手。让学生动起来的关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课型特征,选择动点,设计动法,把知识点合理地处理成通过主体活动能够解决问题。同时,要做的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统而不死;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或擅长表达,或擅长动手,或擅长思考......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他们就会通过师生间积极的互动,体验参与教学的快乐、感受成功的愉悦。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和参与教学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课堂才会真正动起来。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参考文献:1.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4
2.陶恒兵. 新课程化学教学的转型.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8
3.《做成功的教师》,杭州出版社, 2003年3月第1版
4.新大纲版《高中化学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