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的著名作品。本文基于对文学环境描写与表现效果之间关系的思考,对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展开深入剖析。
【关键词】景物描写;象征意义;美国农民
【中图分类号】G640
在艺术风格方面,《愤怒的葡萄》摒弃了浓厚的泥土气息,却又满怀同情和愤慨,充分真实的描绘出一个饥饿的年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大篇幅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美国农民所面对的艰难的生存环境,痛斥了资本主义对于农民的无情剥削,表达了对于经济危机期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强烈愤慨。
1.美国农民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
在乔德一家十二口即将从俄克拉荷马州到加利福尼亚寻找"葡萄梦"之前,"俄克拉荷马的红色原野上不紧不慢的下了几场雨,可雨水并未冲裂结了一层硬壳的土地。很快五月的天空渐渐变成灰白,大地也变成灰白,野草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存,变成了深绿色,不蔓延了,红色的原野变成了淡红色,灰色的原野也变成了白色。"这是美国农民逃荒之前所处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天空和大地的颜色变化,源于经济危机期间,政府对社会上商品输入的严格限制,导致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的交织, 工业对农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和城乡居民购买力急剧下降, 加深了农业的慢性危机。天空、大地的变化直接表现了经济危机对于农民生存环境的冲击。雨水虽然下过几场,却依然不能有效缓解土地的极度干渴。在经济危机蔓延的社会背景之下,以胡佛为核心的美国政府依然坚持任由市场经济自由发展,市场自己调配资源的经济发展方针,导致了农工业问题的恶性循环。尽管胡佛政府做出过努力,尝试进行经济方面的调整,但肤浅的勾勒始终无法撼动造成大危机的经济制度问题。浅薄的雨水始终无法解决土地的干渴和荒芜问题。野草颜色的鲜明变化反映了野草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下生命在走向枯竭。野草代表着广大的美国底层劳动人民。由于农业生产力的严重过剩引起了生产力的大倒退和破坏, 许多农场手工劳动取代了机器操作, 农田管理质量急剧下降, 谷物、棉花等农作物烂在地里或被当作燃料, 牛奶、咖啡等饮料被倒入江海、牲畜被宰杀,农民财富急剧的缩水。不仅如此,为了控制市场的良好发展和保证社会稳定,农民被迫背井离乡。以世代居住在俄克拉荷马的乔德一家远走加利福尼亚为代表,他们的出走反映了底层农民生活的凄惨与无奈。此外,从宗教象征意义来讲,野草更是一种苦难、坟墓和地狱的象征,暗示了在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之下,人民群众生活举步维艰。
干旱之后,雨云开始出现,风暴也愈来愈强。"一阵和风追随者雨云,......发出呼啦啦的干涩响声。最细的尘土现在已落不回大地,而是消失在逐渐变暗的天空中了。"景物描写由浅入深,由弱及强,反映了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强,农民的生存难以看到希望。而"由风倒在伏倒的玉米上呜呜的悲鸣"到"一到夜里更是漆黑一片,因为星光没法穿过沙尘照到地面"的描写,更加表现了经济的衰败使农民的眼中看到的尽是无助与落寞。"漆黑的夜"暗示了经济的低迷,也凸显了困境中的的人们难以看到一束光来指引前进的方向。这样的困境使得农民远走他乡,去寻找能够指引方向的那一束星光,"星光"也预示了农民们即将展开地艰难的寻梦之路。
2. 理想化的生存环境
小说中,乔德一家在逃荒的过程中曾住在一个官办收容所居,那里受到宪法保护而实行居民自治,不必担心受到任何驱逐而继续流浪。正如小说中大多数流浪者对收容所的印象,"不错,那里是好的很。把你当人看待,不像对狗那样。那儿也没警察。可是已经住满了人。"当乔德一家刚踏进收容所的大门时,给乔德内心最大的震撼便是一种温馨和睦的家族团聚感。收容所里的人互帮互助,社区的财产为大家所公用,每一个人只需在每一月内旅行下自己的清洁义务就可以长期无条件的长久居住下去。社区的主席为每月轮流选举,不必担心遭受不平等对待。这样的环境对于一个旅途劳顿、饱受地区性歧视的家庭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关怀。以乔德为代表的迁徙者们在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们需要一个更加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会有谁愿意离开这样一个温暖的家。所以,理想主义化的收容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经济大危机期间每一个历经磨难的劳苦大众心目中的完美归宿,寄托了对于平稳和安定生活的强烈憧憬与向往。
除了对收容所的美好描述,作者把联邦政府的收容所的理想化表达了作者对于底层美国农民的同情与怜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作品鲜明的表现出与收容所相对立的是外界无时无刻不想拆掉收容所的警察形象。在作者看来,正是某些官员乃至上层资本主义金融巨头对于农民的残酷剥削从而导致农民悲惨生活的延续。但作者没有看清造成广大农民破产、流浪的不是个别的农场主、警察,或者是某些政府官员,而是维护着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种制度给了大资本家们侵占、没收广大个体农民土地和财产的权利。在这种残酷的社会背景下,仅靠联邦政府不断增加的官办收容所,农民的处境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小说中曾描写到乔德趁着大农场主不备,在荒废了几千公顷的土地之上小心翼翼开辟了十几平米的小菜园,收获之际,一切的成果却被巡逻人用双脚践踏。乔德在枪口的威胁之下离开了小菜园,他始终不明白土地任由荒芜,也不给那些快要饿死的人种植呢?曾有经济学家在经济危机期间向政府提出过保护农民的三项提议,即"分配小块土地"、"确定工资标准"和"不准镇压",但均未被实行过,因为资本主义农业的现代化是以牺牲广大个体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如果农民能够获得那"小块土地",他们又何苦背井离乡?农民的破产,流离失所导致了劳动力过剩,超过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一个"确定的工资标准"更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正如彼得·里斯卡在其著作《约翰·斯塔贝克的广阔世界》中提到的,"仔细读来,《愤怒的葡萄》的中心意思是要求有产阶级放规矩一点。而不是要工人阶级改变自己的状况。"所以,作者思想的局限性由此也可见一斑。通过收容所内的温暖生活与外界颠沛流离地广大农民的悲惨境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强烈谴责,充满了对美国农民的同情与祝愿。
3.结语
《愤怒的葡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左翼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描写了美国农民的抗争、血泪史。该作品曾引起过美国资本主义上层的广泛恐慌和抵制,但它所表现出的时代价值却被世界所认同。该作品通过形象的景物与环境描写,真实展现了经济危机期间恐慌、肃穆的社会气氛,塑造了以乔德一家为代表的美国农民的不屈奋斗的形象,为世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燕虹. 《愤怒的葡萄》中"葡萄"的象征意义与圣经典故[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04:60-62.
[2]郝利军. 《愤怒的葡萄》原型分析[D].山西大学,2006.
【关键词】景物描写;象征意义;美国农民
【中图分类号】G640
在艺术风格方面,《愤怒的葡萄》摒弃了浓厚的泥土气息,却又满怀同情和愤慨,充分真实的描绘出一个饥饿的年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大篇幅的景物描写来表现美国农民所面对的艰难的生存环境,痛斥了资本主义对于农民的无情剥削,表达了对于经济危机期间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强烈愤慨。
1.美国农民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
在乔德一家十二口即将从俄克拉荷马州到加利福尼亚寻找"葡萄梦"之前,"俄克拉荷马的红色原野上不紧不慢的下了几场雨,可雨水并未冲裂结了一层硬壳的土地。很快五月的天空渐渐变成灰白,大地也变成灰白,野草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存,变成了深绿色,不蔓延了,红色的原野变成了淡红色,灰色的原野也变成了白色。"这是美国农民逃荒之前所处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天空和大地的颜色变化,源于经济危机期间,政府对社会上商品输入的严格限制,导致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的交织, 工业对农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减少和城乡居民购买力急剧下降, 加深了农业的慢性危机。天空、大地的变化直接表现了经济危机对于农民生存环境的冲击。雨水虽然下过几场,却依然不能有效缓解土地的极度干渴。在经济危机蔓延的社会背景之下,以胡佛为核心的美国政府依然坚持任由市场经济自由发展,市场自己调配资源的经济发展方针,导致了农工业问题的恶性循环。尽管胡佛政府做出过努力,尝试进行经济方面的调整,但肤浅的勾勒始终无法撼动造成大危机的经济制度问题。浅薄的雨水始终无法解决土地的干渴和荒芜问题。野草颜色的鲜明变化反映了野草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下生命在走向枯竭。野草代表着广大的美国底层劳动人民。由于农业生产力的严重过剩引起了生产力的大倒退和破坏, 许多农场手工劳动取代了机器操作, 农田管理质量急剧下降, 谷物、棉花等农作物烂在地里或被当作燃料, 牛奶、咖啡等饮料被倒入江海、牲畜被宰杀,农民财富急剧的缩水。不仅如此,为了控制市场的良好发展和保证社会稳定,农民被迫背井离乡。以世代居住在俄克拉荷马的乔德一家远走加利福尼亚为代表,他们的出走反映了底层农民生活的凄惨与无奈。此外,从宗教象征意义来讲,野草更是一种苦难、坟墓和地狱的象征,暗示了在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之下,人民群众生活举步维艰。
干旱之后,雨云开始出现,风暴也愈来愈强。"一阵和风追随者雨云,......发出呼啦啦的干涩响声。最细的尘土现在已落不回大地,而是消失在逐渐变暗的天空中了。"景物描写由浅入深,由弱及强,反映了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强,农民的生存难以看到希望。而"由风倒在伏倒的玉米上呜呜的悲鸣"到"一到夜里更是漆黑一片,因为星光没法穿过沙尘照到地面"的描写,更加表现了经济的衰败使农民的眼中看到的尽是无助与落寞。"漆黑的夜"暗示了经济的低迷,也凸显了困境中的的人们难以看到一束光来指引前进的方向。这样的困境使得农民远走他乡,去寻找能够指引方向的那一束星光,"星光"也预示了农民们即将展开地艰难的寻梦之路。
2. 理想化的生存环境
小说中,乔德一家在逃荒的过程中曾住在一个官办收容所居,那里受到宪法保护而实行居民自治,不必担心受到任何驱逐而继续流浪。正如小说中大多数流浪者对收容所的印象,"不错,那里是好的很。把你当人看待,不像对狗那样。那儿也没警察。可是已经住满了人。"当乔德一家刚踏进收容所的大门时,给乔德内心最大的震撼便是一种温馨和睦的家族团聚感。收容所里的人互帮互助,社区的财产为大家所公用,每一个人只需在每一月内旅行下自己的清洁义务就可以长期无条件的长久居住下去。社区的主席为每月轮流选举,不必担心遭受不平等对待。这样的环境对于一个旅途劳顿、饱受地区性歧视的家庭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关怀。以乔德为代表的迁徙者们在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不是因为孩子们需要一个更加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会有谁愿意离开这样一个温暖的家。所以,理想主义化的收容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经济大危机期间每一个历经磨难的劳苦大众心目中的完美归宿,寄托了对于平稳和安定生活的强烈憧憬与向往。
除了对收容所的美好描述,作者把联邦政府的收容所的理想化表达了作者对于底层美国农民的同情与怜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作品鲜明的表现出与收容所相对立的是外界无时无刻不想拆掉收容所的警察形象。在作者看来,正是某些官员乃至上层资本主义金融巨头对于农民的残酷剥削从而导致农民悲惨生活的延续。但作者没有看清造成广大农民破产、流浪的不是个别的农场主、警察,或者是某些政府官员,而是维护着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种制度给了大资本家们侵占、没收广大个体农民土地和财产的权利。在这种残酷的社会背景下,仅靠联邦政府不断增加的官办收容所,农民的处境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小说中曾描写到乔德趁着大农场主不备,在荒废了几千公顷的土地之上小心翼翼开辟了十几平米的小菜园,收获之际,一切的成果却被巡逻人用双脚践踏。乔德在枪口的威胁之下离开了小菜园,他始终不明白土地任由荒芜,也不给那些快要饿死的人种植呢?曾有经济学家在经济危机期间向政府提出过保护农民的三项提议,即"分配小块土地"、"确定工资标准"和"不准镇压",但均未被实行过,因为资本主义农业的现代化是以牺牲广大个体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如果农民能够获得那"小块土地",他们又何苦背井离乡?农民的破产,流离失所导致了劳动力过剩,超过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一个"确定的工资标准"更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正如彼得·里斯卡在其著作《约翰·斯塔贝克的广阔世界》中提到的,"仔细读来,《愤怒的葡萄》的中心意思是要求有产阶级放规矩一点。而不是要工人阶级改变自己的状况。"所以,作者思想的局限性由此也可见一斑。通过收容所内的温暖生活与外界颠沛流离地广大农民的悲惨境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强烈谴责,充满了对美国农民的同情与祝愿。
3.结语
《愤怒的葡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左翼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描写了美国农民的抗争、血泪史。该作品曾引起过美国资本主义上层的广泛恐慌和抵制,但它所表现出的时代价值却被世界所认同。该作品通过形象的景物与环境描写,真实展现了经济危机期间恐慌、肃穆的社会气氛,塑造了以乔德一家为代表的美国农民的不屈奋斗的形象,为世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燕虹. 《愤怒的葡萄》中"葡萄"的象征意义与圣经典故[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04:60-62.
[2]郝利军. 《愤怒的葡萄》原型分析[D].山西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