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主动发展”的战略思想,以书香校园建设为主线,制定了书香校园建设的三维目标,完善了“书香校园”环境建设,把阅读课纳入课程规范管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把读书延伸到家庭、社会,并建立了科学高效的书香评价体系,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习惯,让读书与生命同行。
“以学代管”的别样校园
学校的环境建设,至少应该考虑到这么几点:一是让人一踏入校园,就感觉到这是读书的地方;二是要充分照顾到孩子的天性;三是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塘厦一小无疑做到了,并且其“以学代管”理念的提出与实践,让校园内、师生中时时、处处都散发着一种温文尔雅的书卷气。
塘厦一小合理规划了书香浓郁、艺术彰显的校园环境:童真楼、童韵楼……楼楼生韵;翰墨园、沁心园……园园盛名;明德路、明智路……路路激人。校园内六园相间,五路纵横,七楼耸立,处处艺术辉映、书香蒸腾。
学校还按区域规划了阅报区、经典引领区、古诗词诵读区、书香留痕展示区、阅读区、环保廊等校园环境设施。创建了由阅读中心(藏书量达62000多册的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10000册的教师书架及电子读物达30000册的阅览室,独具风格的专题尖端阅读区)、“校园书吧”、班级书架组成的“三级”读书网络。
学校构建了一种“以学代管”的管理模式,以读书贯穿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在班子建设方面:学校主要通过学习成就有主见、有远见、善创新的行政领导班子,以学习塑造精神和气质,以学习促进民主和团结。在教师发展方面: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热爱阅读、品德高尚、目光远大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构建开放的学习网络、健全系统的学习体系、科学的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学生管理方面:学校通过用书籍来落实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感化;借助文学形象,借助广泛的知识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来不断提升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判断能力,认识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专业发展的成长家园
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关键在教师。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每一项新成就,都基于全体教师的倾情投入和孜孜以求。有鉴于此,塘厦一小想方设法引领全校教师好读书、读好书,“缔结教师发展盟约”,建立“共享型发展团队”,形成“自主型发展文化”,促进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把学校变成教师们专业发展的成长家园。
首先,确立了多领域的培训方式与内容。1. 培植教师树立教育的“生命论”。通过为教师开列成长菜单、建立成长基地,评选“书香教师”,构建起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2. 培植“继续学习”的物质条件。充分利用学校读书节、教育教学效益月、读书沙龙等平台,通过奖励教师购书卡,引导教师购买并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3. 培植教师的“主杂粮”知识体系,提倡“主粮”、“杂粮”都要吃。“主粮”是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杂粮”是指各种领域知识的积累、各行各业成功人士成长模式的借鉴。
其次,形成了“五个一”生态学习体系。学校立项了科研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的研究》,制定了《教师分级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方案》;制定各类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教师发展计划;制定了《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计划》。形成了培植教师自我提高的生态学习体系“五个一”:一个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一个学术研究委员会、一个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一个论坛(塘厦第一小学教师论坛)和一个专家库,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构建教师专业成长“三级教研网络”。
1. 常规性教研。按照教学常规要求,以统一教学的内容、进度、时间、难易程度以及教案编写、教学方法交流和教学内容处理等为主要内容,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教材及其所实现的目标是研究的主线,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式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以备课小组内成员的沟通、交流为主要方式。
2. 提高性教研。又叫点评式教研,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经历和教学反思是研究活动的主线,教学叙事或教学论文是研究的结果。活动方式以集体(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为主,突出同伴的互助性。在备课小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基础上,采取“说课——上课(两上)——评课(两课)——反思(两思)——总结——整合”的流程模式。
3. 专题性教研。通过对教学专题的研究,突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促进教师在教学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开创教学的新局面。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专家引领为辅。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为专题研究报告。
书香浸润的“童化”乐园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气氛活跃,闪动灵气,充盈着快乐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只有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吸收,体验,观察,分析,思考,他们才能真正由学得变成习得。
塘厦一小“潜移‘童’化”大德育观下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汲取知识的乐园。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管理,更离不开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刚柔并济。塘厦第一小学进行了“教育为主、管理为辅”大德育观的探索。一方面紧紧围绕“书香校园”这根主线,在学生中分层次地开展“读书明理”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气质的同时感悟做人的道理。比如根据小学生容易受他人影响,模仿能力强的年龄发展特征,学校充分利用国学经典及中外名著中的各类人物典型树立为学生学习楷模,并通过评选标兵的方式,赋予学生各类正面教育的角色。例如:小黄香、小张衡、小孔融、小木兰……让学生在模仿典范中定位角色,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养成教育,参与自主管理。
另一方面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激童趣、导童行,规范化地创新自主管理;最终主动形成自身的理想境界,立下远大志向,为“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校设置了“干部轮流当,只要你能行”、“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是优秀小管家”等竞争机制,对各阶层的学生干部或事务负责人采取民主选举,轮流任职,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因此,大到学校层面的管理组织,小到班级或兴趣组课堂管理,甚至小组管理,学校都要求将自主管理意识渗透在全过程,做到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学校戴红英老师的教学日记中曾经这样写到:钟秋怡教同学们读课文,那神态,那姿势还真像个老师;郭海伦教大家唱“DO RE MI”,一边唱还一边教同学们做动作!黄冠文教大家玩 “I SAY YOU DO” 游戏,我还不如学生反应快呢!还被“罚”表演节目。不知不觉,一节课就在孩子们的自主表现中结束了。
构建“关注童本”的能动课堂。塘厦一小实行了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分别从备课模式、课堂模式、辅导模式等领域进行。比如学校实验的改革备课模式,推行《教学案》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备课过程为:A. 寒暑假备课,了解学生、梳理教材、把握体系;B.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目标,选择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案》;C. 备课组备课,备课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形成正本;D. 创意修改。形成正本《教学案后》,各科任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情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E.课后备课。课后教师整理教学后记,便以积累经验,也便以下次备课组备课时交流。《教学案》编写遵循“主体性、导学性、开放性、创新性、民主性、实践性”等原则。而改革课堂模式则通过先学导学、先学交流、展示研讨、达标测评来进行。
“以学代管”的别样校园
学校的环境建设,至少应该考虑到这么几点:一是让人一踏入校园,就感觉到这是读书的地方;二是要充分照顾到孩子的天性;三是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塘厦一小无疑做到了,并且其“以学代管”理念的提出与实践,让校园内、师生中时时、处处都散发着一种温文尔雅的书卷气。
塘厦一小合理规划了书香浓郁、艺术彰显的校园环境:童真楼、童韵楼……楼楼生韵;翰墨园、沁心园……园园盛名;明德路、明智路……路路激人。校园内六园相间,五路纵横,七楼耸立,处处艺术辉映、书香蒸腾。
学校还按区域规划了阅报区、经典引领区、古诗词诵读区、书香留痕展示区、阅读区、环保廊等校园环境设施。创建了由阅读中心(藏书量达62000多册的学校图书馆,藏书量达10000册的教师书架及电子读物达30000册的阅览室,独具风格的专题尖端阅读区)、“校园书吧”、班级书架组成的“三级”读书网络。
学校构建了一种“以学代管”的管理模式,以读书贯穿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在班子建设方面:学校主要通过学习成就有主见、有远见、善创新的行政领导班子,以学习塑造精神和气质,以学习促进民主和团结。在教师发展方面: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热爱阅读、品德高尚、目光远大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构建开放的学习网络、健全系统的学习体系、科学的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学生管理方面:学校通过用书籍来落实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感化;借助文学形象,借助广泛的知识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来不断提升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判断能力,认识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专业发展的成长家园
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关键在教师。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每一项新成就,都基于全体教师的倾情投入和孜孜以求。有鉴于此,塘厦一小想方设法引领全校教师好读书、读好书,“缔结教师发展盟约”,建立“共享型发展团队”,形成“自主型发展文化”,促进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把学校变成教师们专业发展的成长家园。
首先,确立了多领域的培训方式与内容。1. 培植教师树立教育的“生命论”。通过为教师开列成长菜单、建立成长基地,评选“书香教师”,构建起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2. 培植“继续学习”的物质条件。充分利用学校读书节、教育教学效益月、读书沙龙等平台,通过奖励教师购书卡,引导教师购买并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3. 培植教师的“主杂粮”知识体系,提倡“主粮”、“杂粮”都要吃。“主粮”是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杂粮”是指各种领域知识的积累、各行各业成功人士成长模式的借鉴。
其次,形成了“五个一”生态学习体系。学校立项了科研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的研究》,制定了《教师分级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方案》;制定各类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教师发展计划;制定了《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计划》。形成了培植教师自我提高的生态学习体系“五个一”:一个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一个学术研究委员会、一个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一个论坛(塘厦第一小学教师论坛)和一个专家库,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构建教师专业成长“三级教研网络”。
1. 常规性教研。按照教学常规要求,以统一教学的内容、进度、时间、难易程度以及教案编写、教学方法交流和教学内容处理等为主要内容,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教材及其所实现的目标是研究的主线,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式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以备课小组内成员的沟通、交流为主要方式。
2. 提高性教研。又叫点评式教研,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经历和教学反思是研究活动的主线,教学叙事或教学论文是研究的结果。活动方式以集体(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为主,突出同伴的互助性。在备课小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基础上,采取“说课——上课(两上)——评课(两课)——反思(两思)——总结——整合”的流程模式。
3. 专题性教研。通过对教学专题的研究,突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促进教师在教学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开创教学的新局面。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专家引领为辅。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为专题研究报告。
书香浸润的“童化”乐园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气氛活跃,闪动灵气,充盈着快乐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只有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吸收,体验,观察,分析,思考,他们才能真正由学得变成习得。
塘厦一小“潜移‘童’化”大德育观下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汲取知识的乐园。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管理,更离不开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刚柔并济。塘厦第一小学进行了“教育为主、管理为辅”大德育观的探索。一方面紧紧围绕“书香校园”这根主线,在学生中分层次地开展“读书明理”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气质的同时感悟做人的道理。比如根据小学生容易受他人影响,模仿能力强的年龄发展特征,学校充分利用国学经典及中外名著中的各类人物典型树立为学生学习楷模,并通过评选标兵的方式,赋予学生各类正面教育的角色。例如:小黄香、小张衡、小孔融、小木兰……让学生在模仿典范中定位角色,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接受养成教育,参与自主管理。
另一方面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激童趣、导童行,规范化地创新自主管理;最终主动形成自身的理想境界,立下远大志向,为“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校设置了“干部轮流当,只要你能行”、“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是优秀小管家”等竞争机制,对各阶层的学生干部或事务负责人采取民主选举,轮流任职,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因此,大到学校层面的管理组织,小到班级或兴趣组课堂管理,甚至小组管理,学校都要求将自主管理意识渗透在全过程,做到了“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学校戴红英老师的教学日记中曾经这样写到:钟秋怡教同学们读课文,那神态,那姿势还真像个老师;郭海伦教大家唱“DO RE MI”,一边唱还一边教同学们做动作!黄冠文教大家玩 “I SAY YOU DO” 游戏,我还不如学生反应快呢!还被“罚”表演节目。不知不觉,一节课就在孩子们的自主表现中结束了。
构建“关注童本”的能动课堂。塘厦一小实行了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分别从备课模式、课堂模式、辅导模式等领域进行。比如学校实验的改革备课模式,推行《教学案》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备课过程为:A. 寒暑假备课,了解学生、梳理教材、把握体系;B.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目标,选择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案》;C. 备课组备课,备课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形成正本;D. 创意修改。形成正本《教学案后》,各科任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情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E.课后备课。课后教师整理教学后记,便以积累经验,也便以下次备课组备课时交流。《教学案》编写遵循“主体性、导学性、开放性、创新性、民主性、实践性”等原则。而改革课堂模式则通过先学导学、先学交流、展示研讨、达标测评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