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在教学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也不能把先进的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误认为教学手段的绝招。硬性的模仿、照搬,只能使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学退化为僵死的教条,我们在运用时,应清醒地认识其利弊,以取其精华,去其不足。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优化 误区
一、巧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⒈创设生动情境,优化教学导入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导入也是一节好课重要的一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来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⒉发展学生思维,优化重点突破。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困惑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⒊调整学习情绪,优化课堂深入。
众所周知,兴趣是维系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而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根据儿童心理学的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⒋有效节省时间,优化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有用过多媒体教学的经历,相信我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最直观的体会,那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省去了许多板书、画图以及擦拭黑板的时间。从而大大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为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赚取了宝贵时间,真正将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用到合理的地方。另外,多媒体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大量的习题,增加了习题的容量,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避开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一些误区,提高课堂效率
误区一:教学内容和学生沦为多媒体应用的道具
不可否认,多媒体以其自身的优越性,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乐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只要是媒体,不管是多现代、多先进,它都只是个手段、是工具,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高级道具,而不是教学的全部。那种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优化课堂结构等同起来,在教学中一味强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做法,甚至不顧教学实际地滥用,其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一定要做到适时引入,必须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媒体,要有周密的计划和设计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反映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本来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可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在这方面出问题,很多数学课甚至不惜以无谓地耗费教学时间为代价而进行“技术表演”,则失去了信息技术自身的价值。
误区二: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优质课等“群体做秀”中为了上公开课,参加教学比赛或迎接上级检查而应用信息技术,而不是从课程的内部需要出发应用信息技术,在公开课之外的常规教学中则几乎不利用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上公开课利用信息技术的“热热闹闹”与常规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冷冷清清”形成强烈的反差。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教师在公开课上换取评委一两声掌声的花拳绣腿,而学校花巨资购买的计算机及其它设备长期大量闲置,在日常教学中远未发挥其实效。
还有教师认为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只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备课、创设教学情景和展示教学内容,学生仅仅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看客。在这些应用状态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具”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但其作为学习和探究工具的潜能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掘。
笔者在听一节分数性质公开课时,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主要内容都储存在电脑里,前半节依赖电脑课件进行教学还算“平安无恙”,但是到了下半节,电脑出现了故障,课件就是打不开,场面非常尴尬。学生和听课教师也爱莫能助,教师只能草草收场,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笔者在听一场新课程说课比赛中,一位参赛教师的开场白是“由于学校比较贫穷,没有多功能教室,不能制作课件来参赛,所以可能讲的不好,请评委原谅”。这位教师把可能造成的失败归咎于没有课件和学校贫穷的客观因素,而没有从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反思,片面地夸大课件和资源的作用。
在多媒体教学盛行的今天,教师也应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切不能为场面的热闹而牵强附会滥用媒体。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先进的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误认为教学手段的绝招。硬性的模仿、照搬,只能使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学退化为僵死的教条,无益于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任何现代教育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在运用时,应清醒地认识其利弊,以取其精华,去其不足。
参考文献:
[1]黄建起.多媒体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一些不足[J].数学通报,2005,(12).
[2]张建华.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网,2006,(1).
[3]宋克冰.初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