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倾向于将二者生硬分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当下先进的教育观念提倡读写结合,开展随堂练笔教学,打造高效合理的小学语文课堂,强调读写能力的同步培养。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合理的策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实现读写结合。课堂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多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借助多种小随笔形式帮助学生切实提升读写能力。
[关键词] 读写结合;语文课堂;练笔
读写贯穿于小学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学习精髓所在。现在很多学生会出现不知如何阅读、难以理解文章的问题,写作对他们来说也相当棘手,选材老旧,内容空洞,缺乏文采。因此,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的关键问题。教师要注意灵活应用不同教学方式,既注重读写结合,又不可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练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课堂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感悟能力较差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尚未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有效感悟文章内涵,导致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浅层次,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不能合理运用所读内容,文章质量不佳,不能正确发挥读写结合的积极作用。
(二)忽视仿写环节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少,生活经验也少,在写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真正写出一篇在取材、结构、语言、思想等方面都相对成熟的文章。教师在读写结合中也忽视了仿写这一环节,没有让学生及时利用所学内容进行实际写作,导致他们对写作技巧的理解不深,不利于学生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
(三)缺少续写延伸
小学生好奇心浓烈,想象力丰富,充满创造性,但是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这些特点,没有给他们提供续写的机会,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在不断地机械化学习后,学生形成固化的读写思维,导致文章千篇一律,对他们之后的写作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二、优化读写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积累素材
教师要依托课本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精读,感知文章整体内容,并向学生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讲解,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某一完整观点形式加以表达,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掌握文章内容,并且明确指出文章的写作方式以及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阅读指导为学生奠定基础,借助练笔的形式,让学生把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以及积累的写作素材,或学到的写作方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凝结成文字,形成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悟。
教材中有许多充满人文性的文章,作者以其饱满的情绪,朴素的笔触,采用巧妙的写作方式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给予学生情感上的熏陶,并有所启迪。例如,在《美丽的鹿角》一课中,文章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鹿当作人,通过鹿的故事带给学生启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态度对比,从而感悟到一个深刻而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时候长处会变成短处,而短处也会变成长处,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继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从小故事中领悟大道理,并组织分组讨论,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想,提供了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完善自己的思考角度。最后,学生将本课内容学习感悟以小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将发言转化为书面文字,进行语言能力的锤炼。
教师让学生以阅读促进写作,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形成感悟,下笔写作时心中更有底,正是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通过课文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写作过程中展开自主想象,放飞思维。在以书面形式凝结文字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对素材的择取,写作结构、写作手法的应用,文字的锤炼,围绕其所提炼的中心思想展开论述,达到了锻炼写作能力、写作思维的目的,发挥了读写结合的最大效力。
(二)进行有效的仿写练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小学生具有一个特点,即模仿能力较强。倘若能够借助优秀文章的阅读,进行有效的仿写练习,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又一好方法。并且,小学生都易于接受仿写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仿写训练是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开端,帮助学生将课堂所阅读、积累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运用到真正的随笔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练习的循序渐进,每节课都能兼顾阅读、口练、笔练,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精读范文、课文,先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凝结成书面文字,既能够练习词语和句段,也能够练习写作方法,例如修辞手法的应用。
学生进行认真阅读分析,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理解其中的写作方式,从而抓住文章的优秀之处进行仿写随笔练习,是读写结合在写作能力提升方面应用的重要途径。但要注意的是,阅读语文课文首先要以有一定的目的性,让阅读更有针对性,同时要有创新,让学生能以不同的新颖视角学习课文的优秀之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诵读、默读等不同方式阅读课文,如上述案例中,认真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讲解文章脉络结构、中心思想,并仔细分析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作风格,为学生在后续仿写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做好铺垫。课文讲解结束后,教师设计相关仿写训练主题,让学生以文本为参考,模仿文中的写作结构,或者词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并能够在自己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完成小随笔,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以读促写,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续写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进行行之有效的培养。在基本的课文讲解之后,學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张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进行续写。这既是对写作能力锻炼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发散思维、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够达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
在小学教材很多课文中,作者常常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文章续写练笔契机。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为例,文章在叙述父亲挖掘废墟时写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一段话体现了父亲迫切想救出儿子的焦急,但父亲36小时的挖掘过程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的心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些作者都没有进行详细描写,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利用这一留白处,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父亲在挖掘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越来越焦急的心态,以及在挖掘过程所遇到的障碍,以小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续写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带领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并对其观点进行纠正指导,最后由学生再成文记录为小随笔。
学生通过补充课文留白,续写文章的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通过动笔成文,锻炼自己的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合理想象是建立在熟读文章内容、结构,把握文章情感基调,有效阅读基础上才形成的,在续写的过程中也是对文章内容和情感发挥的延伸,正是体现了对阅读和写作的巧妙融合。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作为两大难点是相互联系的存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才是取得显著教学结果的合理途径。教师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抓住时机,利用合理的策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实现读写结合。课堂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多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借助多种小随笔形式帮助学生切实提升读写能力。
责任编辑 周正旺
[关键词] 读写结合;语文课堂;练笔
读写贯穿于小学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学习精髓所在。现在很多学生会出现不知如何阅读、难以理解文章的问题,写作对他们来说也相当棘手,选材老旧,内容空洞,缺乏文采。因此,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的关键问题。教师要注意灵活应用不同教学方式,既注重读写结合,又不可忽视二者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练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课堂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感悟能力较差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尚未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有效感悟文章内涵,导致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浅层次,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不能合理运用所读内容,文章质量不佳,不能正确发挥读写结合的积极作用。
(二)忽视仿写环节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少,生活经验也少,在写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真正写出一篇在取材、结构、语言、思想等方面都相对成熟的文章。教师在读写结合中也忽视了仿写这一环节,没有让学生及时利用所学内容进行实际写作,导致他们对写作技巧的理解不深,不利于学生实际运用水平的提高。
(三)缺少续写延伸
小学生好奇心浓烈,想象力丰富,充满创造性,但是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这些特点,没有给他们提供续写的机会,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在不断地机械化学习后,学生形成固化的读写思维,导致文章千篇一律,对他们之后的写作发展起到了负面作用。
二、优化读写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积累素材
教师要依托课本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精读,感知文章整体内容,并向学生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和讲解,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某一完整观点形式加以表达,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掌握文章内容,并且明确指出文章的写作方式以及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阅读指导为学生奠定基础,借助练笔的形式,让学生把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以及积累的写作素材,或学到的写作方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凝结成文字,形成一篇完整的读后感悟。
教材中有许多充满人文性的文章,作者以其饱满的情绪,朴素的笔触,采用巧妙的写作方式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给予学生情感上的熏陶,并有所启迪。例如,在《美丽的鹿角》一课中,文章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鹿当作人,通过鹿的故事带给学生启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态度对比,从而感悟到一个深刻而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时候长处会变成短处,而短处也会变成长处,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继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从小故事中领悟大道理,并组织分组讨论,让每位学生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想,提供了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全班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完善自己的思考角度。最后,学生将本课内容学习感悟以小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将发言转化为书面文字,进行语言能力的锤炼。
教师让学生以阅读促进写作,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形成感悟,下笔写作时心中更有底,正是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通过课文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写作过程中展开自主想象,放飞思维。在以书面形式凝结文字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对素材的择取,写作结构、写作手法的应用,文字的锤炼,围绕其所提炼的中心思想展开论述,达到了锻炼写作能力、写作思维的目的,发挥了读写结合的最大效力。
(二)进行有效的仿写练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小学生具有一个特点,即模仿能力较强。倘若能够借助优秀文章的阅读,进行有效的仿写练习,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又一好方法。并且,小学生都易于接受仿写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仿写训练是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开端,帮助学生将课堂所阅读、积累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运用到真正的随笔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练习的循序渐进,每节课都能兼顾阅读、口练、笔练,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精读范文、课文,先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凝结成书面文字,既能够练习词语和句段,也能够练习写作方法,例如修辞手法的应用。
学生进行认真阅读分析,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理解其中的写作方式,从而抓住文章的优秀之处进行仿写随笔练习,是读写结合在写作能力提升方面应用的重要途径。但要注意的是,阅读语文课文首先要以有一定的目的性,让阅读更有针对性,同时要有创新,让学生能以不同的新颖视角学习课文的优秀之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诵读、默读等不同方式阅读课文,如上述案例中,认真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讲解文章脉络结构、中心思想,并仔细分析文章的写作方式、写作风格,为学生在后续仿写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做好铺垫。课文讲解结束后,教师设计相关仿写训练主题,让学生以文本为参考,模仿文中的写作结构,或者词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并能够在自己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完成小随笔,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以读促写,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续写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进行行之有效的培养。在基本的课文讲解之后,學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张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进行续写。这既是对写作能力锻炼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发散思维、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够达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
在小学教材很多课文中,作者常常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文章续写练笔契机。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为例,文章在叙述父亲挖掘废墟时写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一段话体现了父亲迫切想救出儿子的焦急,但父亲36小时的挖掘过程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的心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些作者都没有进行详细描写,为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利用这一留白处,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父亲在挖掘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越来越焦急的心态,以及在挖掘过程所遇到的障碍,以小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续写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带领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并对其观点进行纠正指导,最后由学生再成文记录为小随笔。
学生通过补充课文留白,续写文章的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通过动笔成文,锻炼自己的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合理想象是建立在熟读文章内容、结构,把握文章情感基调,有效阅读基础上才形成的,在续写的过程中也是对文章内容和情感发挥的延伸,正是体现了对阅读和写作的巧妙融合。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作为两大难点是相互联系的存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才是取得显著教学结果的合理途径。教师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抓住时机,利用合理的策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实现读写结合。课堂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多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借助多种小随笔形式帮助学生切实提升读写能力。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