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职能是教导出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和高水平的专业能力的技能人才。本篇文章针对性的对我国目前中职学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研究了改良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工匠精神 德育 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241-01
1.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
1.1经济全球化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双重影响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方方面面依然是特别落后,没有根据时代的转变与时俱进,包括德育体系方面,学校不能做到和时代一同发展进步,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方面更是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德育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发挥不出它全部的潜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弊处,它带来了许多不好的现象,引领了许多不好的风气,时时刻刻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对人们的是非判断能力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自律能力不强、心理不成熟的人群,特别是中职学生的各种不成熟观念有时候会导致偏离正规轨道。
1.2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体系制度上缺乏工匠精神的内容的融入
工匠精神在我国的认同率越来越高,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应用也逐渐更加广泛,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方面也逐渐尝试融入进去,但是非常显然的融入程度不高。人尽皆知,要想成功的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就需要在学校的德育制度当中加入与工匠精神有关的知识内容。然而仅仅在道德内容上加入工匠精神的内容也还是不够的,学校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够完善,比如将工匠精神实际教学中突出体现出来,这些都没能落实。
1.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环境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实践脱节
我国的中职教育体系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受到的局限比较多,导致在教学中实际与理论相互联系不上,学生因此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根据有关数据的总结,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在德育教育的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德育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讲台下面听老师讲解知识,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以至于很多学生因为枯燥的课堂而在课堂上开小差。如果只是以形式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的话,很难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话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在德育课堂当中可以观察到很少有学生是热爱着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鲜有人自发性的回答教师所提出的疑问,学生们对工匠精神的实际含义也没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在课程结束过后再向学生提问,学生也是丝毫不懂的样子。这样的一个缺乏互动交流,没有获利的课堂,工匠精神只能算作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附加物品,毫无存在感。追根溯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实践内容。学生没有通过实践去感知,自然明白不了工匠精神的实际含义。
2.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思路
2.1 融入工匠精神的实质,创设良好的管理制度環境
要想建设一个成功的以工匠精神来领导的德育体系,中职学校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化的计划方案,把工匠精神与学校创设的培养人才的计划结合到一起,让德育体系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创设前提条件。第一,中职学校应该改良学校德育制度,把德育制度的改良方案放到学校发展的进程当中,重点看待,同时让中职学校的教师也加入到这件事情当中,一同认知培养工匠精神人才的积极作用,让德育体系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来帮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第二,将学校德育制度中跟工匠精神有联系的内容丰富化。
2.2 改善课堂教学形式,提倡德育实践性教学
一直以来,德育课堂的主体都是老师,而不是学生。老师在课堂授课当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学生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这一驱动力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中职学校应该改善这种教学形式,应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探寻新的、更有效率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在德育体系当中融入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致,工匠精神才能因此被学生了解、认识。
3.结束语
中职学校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性人才,对我国的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目前,我国的企业发展除了看重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素养之外也同样看重学生的精神素养。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如果想要获得理想的工作就一定要注重自身工匠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浩.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探索[D].天 津师范大学,2013.
[2]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 中国培训,2017(2):211.
【关键词】工匠精神 德育 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241-01
1.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
1.1经济全球化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双重影响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方方面面依然是特别落后,没有根据时代的转变与时俱进,包括德育体系方面,学校不能做到和时代一同发展进步,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方面更是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德育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发挥不出它全部的潜力。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弊处,它带来了许多不好的现象,引领了许多不好的风气,时时刻刻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对人们的是非判断能力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自律能力不强、心理不成熟的人群,特别是中职学生的各种不成熟观念有时候会导致偏离正规轨道。
1.2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体系制度上缺乏工匠精神的内容的融入
工匠精神在我国的认同率越来越高,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应用也逐渐更加广泛,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方面也逐渐尝试融入进去,但是非常显然的融入程度不高。人尽皆知,要想成功的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就需要在学校的德育制度当中加入与工匠精神有关的知识内容。然而仅仅在道德内容上加入工匠精神的内容也还是不够的,学校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够完善,比如将工匠精神实际教学中突出体现出来,这些都没能落实。
1.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环境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实践脱节
我国的中职教育体系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受到的局限比较多,导致在教学中实际与理论相互联系不上,学生因此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根据有关数据的总结,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在德育教育的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德育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讲台下面听老师讲解知识,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以至于很多学生因为枯燥的课堂而在课堂上开小差。如果只是以形式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的话,很难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话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在德育课堂当中可以观察到很少有学生是热爱着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鲜有人自发性的回答教师所提出的疑问,学生们对工匠精神的实际含义也没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在课程结束过后再向学生提问,学生也是丝毫不懂的样子。这样的一个缺乏互动交流,没有获利的课堂,工匠精神只能算作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附加物品,毫无存在感。追根溯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实践内容。学生没有通过实践去感知,自然明白不了工匠精神的实际含义。
2.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思路
2.1 融入工匠精神的实质,创设良好的管理制度環境
要想建设一个成功的以工匠精神来领导的德育体系,中职学校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化的计划方案,把工匠精神与学校创设的培养人才的计划结合到一起,让德育体系为工匠精神的培养创设前提条件。第一,中职学校应该改良学校德育制度,把德育制度的改良方案放到学校发展的进程当中,重点看待,同时让中职学校的教师也加入到这件事情当中,一同认知培养工匠精神人才的积极作用,让德育体系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来帮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第二,将学校德育制度中跟工匠精神有联系的内容丰富化。
2.2 改善课堂教学形式,提倡德育实践性教学
一直以来,德育课堂的主体都是老师,而不是学生。老师在课堂授课当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学生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这一驱动力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中职学校应该改善这种教学形式,应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只有不断探寻新的、更有效率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在德育体系当中融入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致,工匠精神才能因此被学生了解、认识。
3.结束语
中职学校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性人才,对我国的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目前,我国的企业发展除了看重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素养之外也同样看重学生的精神素养。所以,中职学校的学生如果想要获得理想的工作就一定要注重自身工匠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浩.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探索[D].天 津师范大学,2013.
[2]闫伟华.谈工匠精神培养与中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 中国培训,2017(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