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中药就不得不提到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特有的一门传统药物加工技术,是根据中医药学理论,依照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用药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对中药材采取的一项特殊的加工处理技术。中药炮制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较强的科学性,充分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中医药学者的聪明才智与创新思维。炮制是指药物在临床应用前或配制成各种制剂与剂型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中药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与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
炮制过程的选用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全。就中药材和饮片而言,从药性分析,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补泻等。所以,在中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中,对其炮制过程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缓和药物原有性味太过
针对药性过于偏胜的药物,通过反制,以制其原有性味太过。一般炮制有2种方式,一种“以热制寒”,如黄连苦寒,有伤中之弊,可用辛热的吴茱萸进行炮制,缓和其苦寒之性,使其寒而不滞。另一种“以寒制热”,如补骨脂辛热而燥,易于伤阴,用咸寒润燥的盐水来炮制,缓和辛燥之性。
(2)通过炮制增强药物原有性味
针对一些药物药性比较缓和,或临床上嫌其药效不强,见效太慢,需要通过炮制来增强其药性,往往采用从制的方法。如泽泻性味甘寒,利水泻热,用咸寒的盐水炮制后,增强其泻热利尿的作用。“寒者益寒”及“热者益热”来增强药性的方法都称从制。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原有性味
炮制后的中药材和饮片其性质相差极大,改变原有性味。如生天南星辛温燥烈,有毒,多外用。而胆南星(用胆汁炮制过的天南星)毒性降低,其燥烈之性缓和,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化为清热化痰。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中医关于升降浮沉的解释,升是上升,降为下降,浮指上行发散,沉即下行泄利。合而言之,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其药性是升浮的,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但也有少数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显,或存在着既升浮又沉降的“双向性”。中药经炮制后,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如莱菔子“生用能升,熟用能降。所以李时珍,“升降在物,亦在人也。”也肯定了炮制对药物升降浮沉影响巨大。在炮制过程中,由于辅料性味的作用,导致药物改变或增强原来的趋向。如黄柏原系下焦药,经过甘辛大热具有升提作用的酒炒制,便产生了清降头部虚火的作用,黄芩能走上焦,用酒炒制,增强了上行清热的作用,川楝子能走下焦,用盐炒制,增强了下行治疝的作用。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炮制后可以改变或增强某药入某经的作用,使得药物对特定脏腑经络治疗具有针对性,减小副作用。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辅料和炮制方法。其中辅料的作用巨大,如酒制入心,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炮制辅料本身就有其独特的性能,而且大多数有治疗作用。如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有兴奋神经,扩张血管,提高胃的吸收功能等作用。盐是维持人体组织正常渗透压和参与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经盐炙后,能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醋主含乙酸和还原糖等,经醋炙后,能增强如肝经,发挥收敛散瘀止痛作用。
药物用各种方法炮制,不但改其形,而且收其性,作用于人体的物质发生了变化。这也被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有的药物经炮制后,并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有的还被现代科学验证。如何首乌生用性兼通泄,多用解毒滑肠,而加黑豆汁蒸制后,主补肝肾,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诃子生用入肺经,敛肺利咽,而面煨后,则主入大肠经,涩肠止泻。又如柴胡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柴胡醇及挥发油。故中药以柴胡解表时用生品,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时用醋制。黄柏生用主泄实火,燥湿,酒炙后主泄上焦之火,盐炙主降相火,滋肾水,蜜炙后主泄中焦之火,且不伤脾胃,炒炭后则偏于止血。由于中药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同一来源的药物,因入药部位不同,效用亦异。如麻黄,其茎枝入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其根入心、肺经能止汗。
4.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传统中,“补汤应熟用,泻药不嫌生”之说。根据不同的病症,中医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里就牵涉到炮制的问题,同样在临床上,医生开处方,药房发药时,都需要特别注意。如生地黄清热凉血而主泻,熟地黄滋阴补血而主补。再如甘草“生则能泻,炙则温中”,审处方时,药师特别注重的地方。炮制对药物的补泻作用影响机理,蒸后苷类水解,糖类增加。
5.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药经加热、水浸及用酒、醋、药汁等辅料炮制处理后,使某些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其浸出量有所增减。所有这一切,都会对中药药性与疗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对探讨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正确掌握炮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炮制过程的选用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全。就中药材和饮片而言,从药性分析,中药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补泻等。所以,在中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中,对其炮制过程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缓和药物原有性味太过
针对药性过于偏胜的药物,通过反制,以制其原有性味太过。一般炮制有2种方式,一种“以热制寒”,如黄连苦寒,有伤中之弊,可用辛热的吴茱萸进行炮制,缓和其苦寒之性,使其寒而不滞。另一种“以寒制热”,如补骨脂辛热而燥,易于伤阴,用咸寒润燥的盐水来炮制,缓和辛燥之性。
(2)通过炮制增强药物原有性味
针对一些药物药性比较缓和,或临床上嫌其药效不强,见效太慢,需要通过炮制来增强其药性,往往采用从制的方法。如泽泻性味甘寒,利水泻热,用咸寒的盐水炮制后,增强其泻热利尿的作用。“寒者益寒”及“热者益热”来增强药性的方法都称从制。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原有性味
炮制后的中药材和饮片其性质相差极大,改变原有性味。如生天南星辛温燥烈,有毒,多外用。而胆南星(用胆汁炮制过的天南星)毒性降低,其燥烈之性缓和,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化为清热化痰。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中医关于升降浮沉的解释,升是上升,降为下降,浮指上行发散,沉即下行泄利。合而言之,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其药性是升浮的,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但也有少数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显,或存在着既升浮又沉降的“双向性”。中药经炮制后,可以改变其作用趋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如莱菔子“生用能升,熟用能降。所以李时珍,“升降在物,亦在人也。”也肯定了炮制对药物升降浮沉影响巨大。在炮制过程中,由于辅料性味的作用,导致药物改变或增强原来的趋向。如黄柏原系下焦药,经过甘辛大热具有升提作用的酒炒制,便产生了清降头部虚火的作用,黄芩能走上焦,用酒炒制,增强了上行清热的作用,川楝子能走下焦,用盐炒制,增强了下行治疝的作用。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炮制后可以改变或增强某药入某经的作用,使得药物对特定脏腑经络治疗具有针对性,减小副作用。炮制对药物归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辅料和炮制方法。其中辅料的作用巨大,如酒制入心,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炮制辅料本身就有其独特的性能,而且大多数有治疗作用。如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有兴奋神经,扩张血管,提高胃的吸收功能等作用。盐是维持人体组织正常渗透压和参与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经盐炙后,能改变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醋主含乙酸和还原糖等,经醋炙后,能增强如肝经,发挥收敛散瘀止痛作用。
药物用各种方法炮制,不但改其形,而且收其性,作用于人体的物质发生了变化。这也被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有的药物经炮制后,并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有的还被现代科学验证。如何首乌生用性兼通泄,多用解毒滑肠,而加黑豆汁蒸制后,主补肝肾,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诃子生用入肺经,敛肺利咽,而面煨后,则主入大肠经,涩肠止泻。又如柴胡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柴胡醇及挥发油。故中药以柴胡解表时用生品,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时用醋制。黄柏生用主泄实火,燥湿,酒炙后主泄上焦之火,盐炙主降相火,滋肾水,蜜炙后主泄中焦之火,且不伤脾胃,炒炭后则偏于止血。由于中药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同一来源的药物,因入药部位不同,效用亦异。如麻黄,其茎枝入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其根入心、肺经能止汗。
4.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传统中,“补汤应熟用,泻药不嫌生”之说。根据不同的病症,中医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里就牵涉到炮制的问题,同样在临床上,医生开处方,药房发药时,都需要特别注意。如生地黄清热凉血而主泻,熟地黄滋阴补血而主补。再如甘草“生则能泻,炙则温中”,审处方时,药师特别注重的地方。炮制对药物的补泻作用影响机理,蒸后苷类水解,糖类增加。
5.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药经加热、水浸及用酒、醋、药汁等辅料炮制处理后,使某些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其浸出量有所增减。所有这一切,都会对中药药性与疗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对探讨中药炮制的原理和正确掌握炮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