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幸福自觉。”这是我对教育的理解和主张,而实现这一主张需要“幸福自觉教育”思想。“幸福自觉教育”,就是以学生学习、生活幸福为出发点,主动认识、主动思考、主动行动的心智自觉教育。
“幸福自觉教育”提出的理论支撑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幸福,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幸福意识,引导受教育者激发其内在的自我意识和智力,最终达到自我发展和完善的目的,幸福的实现是自觉教育的结果。
人生需要幸福,孩子和学生更需要幸福,幸福的夢想始于他们的童年时代。在学生时代,人们幸福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有意识的文化环境中教育和自我修养中完成,这是幸福意识教育的基础和动力。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幸福自我意识教育的自信,是中国文化未来的自信,没有民族文化意识,就不能进行幸福意识教育。因此,文化意识是教育者自我修养和幸福意识教育的源泉。教育以生命幸福为起点,通过发掘潜能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最终走向生命幸福自觉。
从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目标出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赖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获得的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要满怀激情的做一件事情,生活才有意义,这才是幸福最重要的真谛。”
从教育的起源和本质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幸福感和幸福意识。教育活动中关怀他人、自我关怀、自主发展,都是帮助学生达成幸福的主要方式。幸福是对责任自觉的承担,担当是幸福意识教育的核心环节和重要途径。因此,思考不深,对自己责任不愿意承担,行动就不自觉,也就不会产生对自己的“幸福自觉教育”。
“幸福自觉教育”提出的实践土壤
如今,许多孩子生活在一种幸福缺失和匮乏的校园生活中,学业压力大、生活环境不尽如人意、活动场地少、家庭教育滞后……都在危及学生的幸福生活。因此,重建幸福校园、实施幸福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成就了我的教育理想,那就是让学生人人健康、快乐地成长。“幸福自觉教育”思想就是在坚定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过程中提出来的。当一名学生不断觉悟、能判断一些事情并能自觉从事一些事情时,这就是幸福成长的力量。
当幸福的感觉变成了习惯,长久的习惯也就形成了自觉,即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引导,促使受教育个体“自能感觉、自会察觉、自主品觉、自行悟觉、自可醒觉”,从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最终达到学习者个体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我的“幸福自觉教育”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
然而,幸福教育的目的性太明确、太理想化,容易过于强调目的而忽略方法和手段,或者影响方法和手段;自觉教育强调的是实现教育的目的要靠自我实现来完成,方法、手段很明确,但教育的本质目的容易取向不清。因此,这两种教育相融合才是最本质的、最现实的、学生最喜欢与最需要的教育,即“幸福自觉教育”。
实施“幸福自觉教育”的基本原则
“幸福自觉教育”根植于爱,爱的源泉是自我实现。苏格拉底主张的“知善行善”是来自“自觉”,“不知善行善”来自于“无意”,有意知善,当然大过无意知善。“知善行善”的自觉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可见,心中有爱才能有幸福自觉。“言传不如身教”“行为世范”就是这个道理,“幸福自觉教育”更加需要师者的自觉。
符合教育之道,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切合实际的、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此,“幸福自觉教育”更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能动地进行教育实践。教师应事先明确教学方法,当他们走进教室时,首先会面对生动的场景,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境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规律,教学无规律,适度最重要”,幸福意识教育要求符合科学的方法。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可以大致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也需要完善自我。完善自我,其实质就是在成长过程中进行“幸福自觉教育”。我们的校训是“博文习礼,立己达人”。其中,“博文习礼”是“立己”的基础和自觉,“立己”要先有“达人”的能力。其意在于让学生树立“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班级我做主、我的成长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而不是不关心自己,甚至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热爱和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者的初心就是教书育人,对教学艺术不懈追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育精神,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育人。生活和学习快乐的人不仅能享受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能通过他们现在的努力赢得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美好未来。
“幸福自觉教育”的具体落实措施
教育情怀是教育工作者心灵状态的表达,更是思想境界的彰显。情怀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无穷的力量和源泉。朱自清先生说:教育中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没有爱,教育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水的水池。只有坚守教育情怀的人才能和学生心在一起,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目标:让人幸福、高尚、聪明、智慧。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要让广大教师明白“幸福自觉教育”的理念内涵,转变忽视人的能力培养、人格养成的育人方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觉接受教育的良好品质。在我校,“个人设计”综合课、“晒学”活动课等,是开展自觉教育的组织形式和载体,而自习、无人监考、早读、午间自修等,是学校创设自觉教育的环境和平台。
办学思想决定育人方式和教学方式,也决定着是否能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所以一定让老师理解办学思想。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实践“幸福自觉教育”的理念时,我们既要让学生慢慢找到自己又要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围绕育人目标,践行“幸福自觉教育”的方法、满足学生自觉育人的渴望、落实学生自育的责任,我们将“幸福自觉教育”分四个环节进行实施:自觉认识、自觉要求、自觉实践、自觉评价。学生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可在实践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而获得,我们也要让教师拥有物质的、精神的、心灵的幸福工作和生活。
通过开展“幸福自觉教育”,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果:澄清了教育认识,转变了教育思想,为教师教书育人提供了方法和遵循;转变了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格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幸福自觉教育”活动,点亮了师生的幸福自觉。
实施“幸福自觉教育”以来,大家对 “教育”“学习”“学生成长”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脸上的笑容多了,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多了,学生的自觉行为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作者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全国最美援疆人、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责任编辑:姜乃强
“幸福自觉教育”提出的理论支撑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的幸福,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幸福意识,引导受教育者激发其内在的自我意识和智力,最终达到自我发展和完善的目的,幸福的实现是自觉教育的结果。
人生需要幸福,孩子和学生更需要幸福,幸福的夢想始于他们的童年时代。在学生时代,人们幸福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有意识的文化环境中教育和自我修养中完成,这是幸福意识教育的基础和动力。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幸福自我意识教育的自信,是中国文化未来的自信,没有民族文化意识,就不能进行幸福意识教育。因此,文化意识是教育者自我修养和幸福意识教育的源泉。教育以生命幸福为起点,通过发掘潜能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最终走向生命幸福自觉。
从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目标出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赖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获得的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要满怀激情的做一件事情,生活才有意义,这才是幸福最重要的真谛。”
从教育的起源和本质来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幸福感和幸福意识。教育活动中关怀他人、自我关怀、自主发展,都是帮助学生达成幸福的主要方式。幸福是对责任自觉的承担,担当是幸福意识教育的核心环节和重要途径。因此,思考不深,对自己责任不愿意承担,行动就不自觉,也就不会产生对自己的“幸福自觉教育”。
“幸福自觉教育”提出的实践土壤
如今,许多孩子生活在一种幸福缺失和匮乏的校园生活中,学业压力大、生活环境不尽如人意、活动场地少、家庭教育滞后……都在危及学生的幸福生活。因此,重建幸福校园、实施幸福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成就了我的教育理想,那就是让学生人人健康、快乐地成长。“幸福自觉教育”思想就是在坚定地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过程中提出来的。当一名学生不断觉悟、能判断一些事情并能自觉从事一些事情时,这就是幸福成长的力量。
当幸福的感觉变成了习惯,长久的习惯也就形成了自觉,即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引导,促使受教育个体“自能感觉、自会察觉、自主品觉、自行悟觉、自可醒觉”,从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最终达到学习者个体的自我发展与完善。我的“幸福自觉教育”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
然而,幸福教育的目的性太明确、太理想化,容易过于强调目的而忽略方法和手段,或者影响方法和手段;自觉教育强调的是实现教育的目的要靠自我实现来完成,方法、手段很明确,但教育的本质目的容易取向不清。因此,这两种教育相融合才是最本质的、最现实的、学生最喜欢与最需要的教育,即“幸福自觉教育”。
实施“幸福自觉教育”的基本原则
“幸福自觉教育”根植于爱,爱的源泉是自我实现。苏格拉底主张的“知善行善”是来自“自觉”,“不知善行善”来自于“无意”,有意知善,当然大过无意知善。“知善行善”的自觉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可见,心中有爱才能有幸福自觉。“言传不如身教”“行为世范”就是这个道理,“幸福自觉教育”更加需要师者的自觉。
符合教育之道,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切合实际的、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此,“幸福自觉教育”更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能动地进行教育实践。教师应事先明确教学方法,当他们走进教室时,首先会面对生动的场景,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境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规律,教学无规律,适度最重要”,幸福意识教育要求符合科学的方法。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可以大致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也需要完善自我。完善自我,其实质就是在成长过程中进行“幸福自觉教育”。我们的校训是“博文习礼,立己达人”。其中,“博文习礼”是“立己”的基础和自觉,“立己”要先有“达人”的能力。其意在于让学生树立“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班级我做主、我的成长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而不是不关心自己,甚至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热爱和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者的初心就是教书育人,对教学艺术不懈追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教育者的使命就是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育精神,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育人。生活和学习快乐的人不仅能享受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能通过他们现在的努力赢得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美好未来。
“幸福自觉教育”的具体落实措施
教育情怀是教育工作者心灵状态的表达,更是思想境界的彰显。情怀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无穷的力量和源泉。朱自清先生说:教育中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没有爱,教育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水的水池。只有坚守教育情怀的人才能和学生心在一起,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目标:让人幸福、高尚、聪明、智慧。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要让广大教师明白“幸福自觉教育”的理念内涵,转变忽视人的能力培养、人格养成的育人方式,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觉接受教育的良好品质。在我校,“个人设计”综合课、“晒学”活动课等,是开展自觉教育的组织形式和载体,而自习、无人监考、早读、午间自修等,是学校创设自觉教育的环境和平台。
办学思想决定育人方式和教学方式,也决定着是否能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所以一定让老师理解办学思想。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通过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实践“幸福自觉教育”的理念时,我们既要让学生慢慢找到自己又要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围绕育人目标,践行“幸福自觉教育”的方法、满足学生自觉育人的渴望、落实学生自育的责任,我们将“幸福自觉教育”分四个环节进行实施:自觉认识、自觉要求、自觉实践、自觉评价。学生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可在实践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而获得,我们也要让教师拥有物质的、精神的、心灵的幸福工作和生活。
通过开展“幸福自觉教育”,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果:澄清了教育认识,转变了教育思想,为教师教书育人提供了方法和遵循;转变了师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格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幸福自觉教育”活动,点亮了师生的幸福自觉。
实施“幸福自觉教育”以来,大家对 “教育”“学习”“学生成长”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脸上的笑容多了,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多了,学生的自觉行为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作者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全国最美援疆人、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责任编辑: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