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血标本的采集对血培养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2017年8月至2O19年8月,我院的收治并实施细菌临床检验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给予改进后的血标本采集法进行采样,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血标本采集法进行采样,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分析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病原菌检出62例,分离阳性率60.27%,对照组病原菌检出30例,分离阳性率10%(P<0.05),观察组标本污染率为7.67%,低于对照组标本污染率19.33% (P<0.05)。结论:通过传统血标本采集法与改进后的血标本采集法比较发现,血标本采集法与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密切相关,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在实际采血样过程中严格遵守采集规则,专业化采样。
关键词:细菌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法;准确性,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208-01
临床细菌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具有特殊位置,主要表现在它的高技术性和高严谨性,准确表达、报告和解释结果直接对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但同时高风险性、高干扰性的特点,标本采集、运送等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干扰检出率和正确率,细菌培养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2]。因此应当加强血液标本采集的专业性和规范化,从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储存、运输等方面优化入手,并培养检验医师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加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O19年8月,我院的收治并实施细菌临床检验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男性160例,女性140例,年龄范围18-78岁,平均年龄(52.42士12.89)岁;对照组164例,女性135例,年龄范围19-78岁,平均年龄(52.53士12.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认知、行动和语言功障碍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血液标本采集前一天进行生化检查和健康知识宣讲。然后对照组采用传统血液标本采集方法进行血液采集,用商品化培养瓶进行血液收集,根据传统的血液标本采集法的具体环节:采集部位、血液采集、采集温度、运送时间、处理检验等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此后,对观察组进行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法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标本放入35℃的 CO2恒温培养箱中18-48小时。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细菌检验结果,比较两组病原菌的检出和分离阳性率;比较两组细菌污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病原菌的检出62例 ,分离阳性率为20.67%,对照组病原菌检出为30例,分离阳性率为10% ,观察组分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污染菌检出23例 ,污染率为7.67% ,对照组标本污染菌检出58例 ,污染率为19.33% ,观察组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标本污染率 ,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的基础,而血液标本采集方法是否正确和专业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3]。血液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存放等出现问题,那么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将受到干扰,将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导致临床诊断治疗不准确[4]。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改进后的血标采集法,观察组的血标本中细菌分离阳性率为20.67%,通过传统血标本采集法,对照组的血标本中细菌分离阳性率为10%,显然观察组的细菌分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改进后的血标本采集法采集血样,病原菌检出率更高,检测结果更准确。观察组的细菌污染率为7.67%,对照组的细菌污染率为19.33%,观察组细菌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细菌污染率(P<0.05),充分说明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使得标本受到细菌污染的机率更小,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更小。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法应用于临床检验,检验结果更准确,对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支持。
本文将影响血液标本采集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整理统计如下:①标本储存与运送因素。细菌最容易滋生繁殖的温度是在20℃-45℃之间,当采集完血液标本,没有及时送检,在室内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标本中的溶酶类细菌死亡、消失,血糖浓度减低、血钾浓度增高,需要等待检测的血液标本,放置在0-4℃的冰箱内,但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超过1小时,长期温度过低会导致细胞分解和死亡,所以对需要送检的血液标本应当放在温度为35℃的二氧化碳孵箱中保存,避免过高过低的温度对标本中细菌的影响。②采集部位不当因素。在很多采血检验科护理人员为了方便省事会选择直接从输液通路中同一血管或同一手臂采取标本,这样的血液标本中白细胞、血钾、血钠、血糖等升高,对实际检验标本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应当避免输液通路采血,输液的患者应当在输液后2小时采集,采集施针的对侧手臂上肢部位。采集前做好局部消毒,做好出针出血预防工作。③标本溶血因素。血流流入试管速度过慢或各采血管顺序不对,都会导致溶血,标本溶血情况会导致组织细胞损伤、血液成分改变、影响红细胞计数、血清钾、转氨酶等多项指标的检测,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扎针要一针见血,避免反复扎针出现血肿;加入抗凝剂的真空管,需要立即颠倒混匀3-6次,动作轻缓,避免动作过度用力。.④血培养污染因素。血培养污染主要原因有采集血样前皮肤消毒不彻底,血液容易受到皮肤表面菌群的污染;留置导管长期暴露在皮肤外界,容易造成菌丛依生,采集血样通常从这些留置导管处采集,细菌也就被带走而被培养出来。通过上述因素发现在实际采集血液标本中,医护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爆出严谨求实的态度,严格遵守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流程,做好采集部位选取、采集部位彻底消毒、扎针专业、采集时间合理、采集顺序正确,采集好的血液标本及时送检、如需等待检测的血液标本应当正确储存。
综上所述,通过传统血标本采集法与改进后的血标本采集法比较发现,血标本采集法与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密切相关,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在实际采血样过程中严格遵守采集规则,专业化采样。
参考文献
[1]赵绮,李媛媛.临床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的准确性分析[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14):P.1-1.
[2]林君.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观察及对阴道细菌分布情况的检验准确性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6):56-56.
[3]艾合麥提江·凯赛尔,努尔阿力亚·艾合买提.临床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的准确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10):146.
[4]李艳.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健康之友,2020,000(006):7.
作者单位:
云南省老年病医院 云南昆明 650011
关键词:细菌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法;准确性,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208-01
临床细菌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具有特殊位置,主要表现在它的高技术性和高严谨性,准确表达、报告和解释结果直接对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但同时高风险性、高干扰性的特点,标本采集、运送等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干扰检出率和正确率,细菌培养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2]。因此应当加强血液标本采集的专业性和规范化,从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储存、运输等方面优化入手,并培养检验医师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加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治疗方案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O19年8月,我院的收治并实施细菌临床检验的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男性160例,女性140例,年龄范围18-78岁,平均年龄(52.42士12.89)岁;对照组164例,女性135例,年龄范围19-78岁,平均年龄(52.53士12.67)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认知、行动和语言功障碍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血液标本采集前一天进行生化检查和健康知识宣讲。然后对照组采用传统血液标本采集方法进行血液采集,用商品化培养瓶进行血液收集,根据传统的血液标本采集法的具体环节:采集部位、血液采集、采集温度、运送时间、处理检验等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此后,对观察组进行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法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标本放入35℃的 CO2恒温培养箱中18-48小时。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细菌检验结果,比较两组病原菌的检出和分离阳性率;比较两组细菌污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病原菌的检出62例 ,分离阳性率为20.67%,对照组病原菌检出为30例,分离阳性率为10% ,观察组分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污染菌检出23例 ,污染率为7.67% ,对照组标本污染菌检出58例 ,污染率为19.33% ,观察组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标本污染率 ,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的基础,而血液标本采集方法是否正确和专业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3]。血液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存放等出现问题,那么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将受到干扰,将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导致临床诊断治疗不准确[4]。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改进后的血标采集法,观察组的血标本中细菌分离阳性率为20.67%,通过传统血标本采集法,对照组的血标本中细菌分离阳性率为10%,显然观察组的细菌分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
说明改进后的血标本采集法采集血样,病原菌检出率更高,检测结果更准确。观察组的细菌污染率为7.67%,对照组的细菌污染率为19.33%,观察组细菌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细菌污染率(P<0.05),充分说明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使得标本受到细菌污染的机率更小,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更小。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法应用于临床检验,检验结果更准确,对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支持。
本文将影响血液标本采集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整理统计如下:①标本储存与运送因素。细菌最容易滋生繁殖的温度是在20℃-45℃之间,当采集完血液标本,没有及时送检,在室内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标本中的溶酶类细菌死亡、消失,血糖浓度减低、血钾浓度增高,需要等待检测的血液标本,放置在0-4℃的冰箱内,但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超过1小时,长期温度过低会导致细胞分解和死亡,所以对需要送检的血液标本应当放在温度为35℃的二氧化碳孵箱中保存,避免过高过低的温度对标本中细菌的影响。②采集部位不当因素。在很多采血检验科护理人员为了方便省事会选择直接从输液通路中同一血管或同一手臂采取标本,这样的血液标本中白细胞、血钾、血钠、血糖等升高,对实际检验标本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应当避免输液通路采血,输液的患者应当在输液后2小时采集,采集施针的对侧手臂上肢部位。采集前做好局部消毒,做好出针出血预防工作。③标本溶血因素。血流流入试管速度过慢或各采血管顺序不对,都会导致溶血,标本溶血情况会导致组织细胞损伤、血液成分改变、影响红细胞计数、血清钾、转氨酶等多项指标的检测,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扎针要一针见血,避免反复扎针出现血肿;加入抗凝剂的真空管,需要立即颠倒混匀3-6次,动作轻缓,避免动作过度用力。.④血培养污染因素。血培养污染主要原因有采集血样前皮肤消毒不彻底,血液容易受到皮肤表面菌群的污染;留置导管长期暴露在皮肤外界,容易造成菌丛依生,采集血样通常从这些留置导管处采集,细菌也就被带走而被培养出来。通过上述因素发现在实际采集血液标本中,医护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爆出严谨求实的态度,严格遵守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流程,做好采集部位选取、采集部位彻底消毒、扎针专业、采集时间合理、采集顺序正确,采集好的血液标本及时送检、如需等待检测的血液标本应当正确储存。
综上所述,通过传统血标本采集法与改进后的血标本采集法比较发现,血标本采集法与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密切相关,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在实际采血样过程中严格遵守采集规则,专业化采样。
参考文献
[1]赵绮,李媛媛.临床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的准确性分析[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14):P.1-1.
[2]林君.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观察及对阴道细菌分布情况的检验准确性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6):56-56.
[3]艾合麥提江·凯赛尔,努尔阿力亚·艾合买提.临床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的准确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10):146.
[4]李艳.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健康之友,2020,000(006):7.
作者单位:
云南省老年病医院 云南昆明 6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