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5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古以来,“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语文教育和德育密不可分,语文教学应注重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点,立足语文课堂,深挖文本,进行德育渗透;放眼课外,拓宽视野,注重品德熏陶。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德育 渗透方式
  纵观时下的语文课堂,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功利性越来越浓,过于注重教师职能的一方面——“传道授业解惑”,却忽视了教师职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育人”。
  一、语文教学应注重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它不仅为语文教师指明了任务:德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给语文教学指明了方法:德育,应渗透在语文课程中。
  我们应该看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今日的中国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君不见,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立为“人类传说及无形著作遗产”,更有甚者,韩国政府还拟向联合国申请汉字为其世界文化遗产。严峻的现实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得不认真而严肃地思考,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自觉地背负起更深远的使命。面对种种“文化侵袭”,我们该说点什么、做点什么。教授语言文字,不只是在教学生使用一种工具,更是在传递一种文化,一种生命,一种尊严。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生长在语文课本中,我们怎能让它沉沦?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它们,并爱上它们。一个个鲜活的汉字,我们怎能机械地停留在怎么读、如何写上?方块字中所蕴涵的民族智慧岂能因为它不考而被我们埋没?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一)立足语文课堂,深挖文本,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使之渗透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入境、生情、悟道,从中受到美好品德的熏陶和感染。具体做法有:
  1.潜心会文,借树生花。
  大凡既做语文老师又做班主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子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有一次讲到《淮阴侯列传》,正好讲到那个著名的“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我让学生讨论韩信为什么会甘愿忍受如此大辱。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渐渐达成共识:韩信是不愿逞一时匹夫之勇,将自己的生命浪费在这样一个小人身上。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还有更重要的人生目标要实现。正好,那段时间班内有部分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对生活感到迷惘,有厌学情绪。于是我顺势总结道: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逞一时之气的只是小勇,这种人只是受着一种本性驱使,缺乏理智的头脑和冷静的情绪。韩信此举实为大勇,他能忍一时之羞只为胸中抱负。这大勇的背后又实乃为一种大智,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在乱闯乱撞中便也荒芜了。
  2.披文入情,披文入理,感悟人生,感悟高尚的灵魂。
  语文学科之所以是最富有激情的学科,语文学科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丰富多彩的情感,融入深邃而又启人心智的哲思。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智慧之门,使之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体悟深邃的哲思。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学习外,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也需要冷静的思索。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能看到司马迁在屈辱求生还是为保清名而死之间所做出的艰难抉择,而千年之后,史铁生也在地坛边进行对生与死的严肃而又认真的思考。读着这些在生死之间所做出的凝重的思考,学生们在入情入理后,相信也会进行思考。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还从《辛德勒的名单》中看到人性的光芒;从《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中看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从《雷雨》中看到人性的复杂。
  (二)放眼课外,拓宽视野,注重品德熏陶。
  学语文,单靠几篇课内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同样,德育渗透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具体做法有:
  1.名言警句的积累。
  永难忘记在那样一个午后,冬日的暖阳慵懒地照着。我本是为了应付名句默写中的课外部分,将那老祖宗的一条条名言“搬”上黑板,回过头来,台下的学生手不停笔,忙忙地抄着,但眼中却射出迷惘的光。本来我并不想对这些名句做过多的讲解,只是想让他们记住,能背、能默即可。现在看着台下那是迷惑,满是渴求的眼神,我不禁细细给他们讲解起来。那天,讲了很多,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在这样一个午后,我相信他们收获的不只是某个字、某个词的含义,更是这句话背后的人生智慧。一句名言也许能成为他日后生活的标杆,也许能让他们咀嚼上一辈子、实践上一辈子。一句名言,也许让这世上多了一些美好,少了一些丑陋,多了一些明亮,少了一些阴暗。
  我相信,这就是名言的力量。
  2.国学经典的诵读。
  现在,国学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热潮。课余,让学生读一读经典,或在课堂上花一点时间与学生共读经典,相信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有一天,我给学生了这样一则《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讲完大概意思后,我还适时补充了一个佛家故事,大意是:一个老和尚与一个小和尚过河,遇到一个姑娘,姑娘过河有困难,老和尚背她过去了,小和尚看到这一情况,想问又不敢问,忍了二十多里,最终还是忍不住问。老和尚的回答真是堪称经典,他说:“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多里地还没放下呢?”我与学生一同感悟这个故事中的人生真谛: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了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语文课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是“不‘说’一字,尽得风流”。这“不说”,其实就是情境的熏陶。语文活动课就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受到教育,这是最佳的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2]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学生的精神世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本文对阿瑟·柯南·道尔《血字的研究》的第七章(黑暗中的亮光)中最后一段的三个译本进行多译本分析比较。三个译本分别来自周克希(以下简称周版)、俞步凡(以下简称俞版)和王知一(以下简称王版)。三个译本的时间有远及近,其中王版最新,出版于2007年。三个译本各有千秋,就字数而言,周版字数最多,有581个中文字,而俞版字数最少,只有535个中文字。原文字数是324个英文字符,由于中文语言和英文语言的特点不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又称梨蝽象,属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dae),是我国北方梨、苹果等果园中的重要害虫,其成虫、若虫均可叮食危害,主要危害梨果类果树的果实,
摘 要: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对环境及健康潜在的风险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现阶段为转基因食品加贴特殊标识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本文分析了我国有关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法律规范,提出了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制定统一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国家标准和设定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阀值等建议。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强制标识 自愿标识  近年,“转基因”及“转基因食品”反对、批评的声音与赞成、认同的声音此
摘 要: 21世纪,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想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没有知识是行不通的,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格。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内在灵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对同行起到启发作用。  关键词: 中学
摘 要: 成功教育是旨在使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教育,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让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主成功。在实施成功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等原则;重点把握成功教育的三要素,即期望、机会、评价,使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成功教育的内涵;联系语文教育,结合成功教育三要素,就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成功教育做进一步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成功教育 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