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富经济研究院院长周永亮
如果一味地去适应别人的规则,一定会死;如果一味死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也将成为自己规则的牺牲品。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谈规则谈得越来越多了。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的言论似乎与国外跨国公司的理论如出一辙,似乎我们的企业如果不能完全遵守规则,就可能被淘汰,而且也将背负“不道德”的十字架。但是,世界经济史以及大企业的成长史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让很多规则卫道士大跌眼镜的残酷现实:
几乎所有成功的组织和公司都曾游走于规则和违反规则之间。如果一味地去适应别人的规则,一定会死;如果一味死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也将成为自己规则的牺牲品。
在世界企业成长史上,从摩根财团的崛起称霸到微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哪一个是因为守着对手的规则成功的?尽管他们后来成为新规则的建立者,但却是对手旧规则的践踏者;很多大型企业(如施乐等)都是在对手改变游戏规则之后仍然坚守自己规则的情况下走向衰落,或者不得不接受对手制定的新规则。从当前市场的个体看,喊规则最凶的莫过于比尔·盖茨了,可是,我们看看他的发家史,他的那些初期产品哪件不是仿制或买来的?从企业集群看,喊规则最厉害的莫过于日本,特别是对于知识产权规则的呐喊已经到了声嘶力竭的地步,但是日本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大国!
从我们国内的市场看,曾经是大型制造商“说一不二”并制定交易规则的渠道也在今天被国美、苏宁等“渠道大亨”紧紧地牵住了牛鼻子,在2004年初,曾经有一家大型百货零售商家举行了厂商联盟会谈,在会议上,一位品牌商品制造商说“我们的关系应该像婚姻关系一样实现互惠互利”,结果,对面零售商家的代表则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关系首先是利益关系”。
我国的温州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不就是那里的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守规则”而起来的吗,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那些已经成为发达地区的城市与乡镇不都是敢于突破“传统规则”的地方吗?
这些历史和事实说明,在商业战场上,在竞争过程中,规则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商场的规则往往是现实中的所谓强者制定的,他们往往以秩序的维护者自居,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驱动,因此,商业规则(国家之间的经济规则也是如此,如自由贸易规则、补贴手段的运用)是一种竞争方式的体现手段,这种规则会产生两个直接后果:通过规则以自己的强权限制竞争对手的成长利用规则以自己的实力快速扩张,然后再制定新的规则。作为商场 (国际市场也一样)上的后来者和弱者,如果我们的企业一味地追求适应别人的规则,结果有两个:要不成为人家的依附,要不被人家整死。
我们也从企业成长史上看到,一些曾经是规则制定者的大企业沉溺于自己制定的规则中,最后自己也成为这些规则的牺牲品。
他们制定了规则,往往就认为这些规则是最基本的东西,逐渐自己也成为这种规则的“奴隶”,当市场已经出现变化的时候,不能及时修改规则或者已经不能改变规则了,因为改变规则对于自己的利益有着非常巨大的冲击。对于这样的“恐龙”来说,不改变规则意味着被对手挤压和超越,改变规则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甚至意味着利益的损害,从而处于规则的夹缝中难以自拔,最终成新旧规则转换的牺牲品,如施乐面对佳能挑战时的无可奈何、康柏面对戴尔崛起时的尴尬应对。如果佳能、戴尔早走施乐、康柏的划定的路子,今天还能有他们吗?
去年雅典奥运会上有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这句话难道对我们的企业不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吗?我们可以说,我们看重规则,不是要一味的迷信规则,而是认清规则的本质,充分地利用规则!族句话说,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规则”武器的重要性,解剖其内在逻辑,学会拿起“规则”武器对付我们的对手!
如果一味地去适应别人的规则,一定会死;如果一味死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也将成为自己规则的牺牲品。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谈规则谈得越来越多了。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的言论似乎与国外跨国公司的理论如出一辙,似乎我们的企业如果不能完全遵守规则,就可能被淘汰,而且也将背负“不道德”的十字架。但是,世界经济史以及大企业的成长史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让很多规则卫道士大跌眼镜的残酷现实:
几乎所有成功的组织和公司都曾游走于规则和违反规则之间。如果一味地去适应别人的规则,一定会死;如果一味死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也将成为自己规则的牺牲品。
在世界企业成长史上,从摩根财团的崛起称霸到微软帝国的建立和扩张,哪一个是因为守着对手的规则成功的?尽管他们后来成为新规则的建立者,但却是对手旧规则的践踏者;很多大型企业(如施乐等)都是在对手改变游戏规则之后仍然坚守自己规则的情况下走向衰落,或者不得不接受对手制定的新规则。从当前市场的个体看,喊规则最凶的莫过于比尔·盖茨了,可是,我们看看他的发家史,他的那些初期产品哪件不是仿制或买来的?从企业集群看,喊规则最厉害的莫过于日本,特别是对于知识产权规则的呐喊已经到了声嘶力竭的地步,但是日本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大国!
从我们国内的市场看,曾经是大型制造商“说一不二”并制定交易规则的渠道也在今天被国美、苏宁等“渠道大亨”紧紧地牵住了牛鼻子,在2004年初,曾经有一家大型百货零售商家举行了厂商联盟会谈,在会议上,一位品牌商品制造商说“我们的关系应该像婚姻关系一样实现互惠互利”,结果,对面零售商家的代表则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关系首先是利益关系”。
我国的温州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不就是那里的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守规则”而起来的吗,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那些已经成为发达地区的城市与乡镇不都是敢于突破“传统规则”的地方吗?
这些历史和事实说明,在商业战场上,在竞争过程中,规则并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商场的规则往往是现实中的所谓强者制定的,他们往往以秩序的维护者自居,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驱动,因此,商业规则(国家之间的经济规则也是如此,如自由贸易规则、补贴手段的运用)是一种竞争方式的体现手段,这种规则会产生两个直接后果:通过规则以自己的强权限制竞争对手的成长利用规则以自己的实力快速扩张,然后再制定新的规则。作为商场 (国际市场也一样)上的后来者和弱者,如果我们的企业一味地追求适应别人的规则,结果有两个:要不成为人家的依附,要不被人家整死。
我们也从企业成长史上看到,一些曾经是规则制定者的大企业沉溺于自己制定的规则中,最后自己也成为这些规则的牺牲品。
他们制定了规则,往往就认为这些规则是最基本的东西,逐渐自己也成为这种规则的“奴隶”,当市场已经出现变化的时候,不能及时修改规则或者已经不能改变规则了,因为改变规则对于自己的利益有着非常巨大的冲击。对于这样的“恐龙”来说,不改变规则意味着被对手挤压和超越,改变规则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甚至意味着利益的损害,从而处于规则的夹缝中难以自拔,最终成新旧规则转换的牺牲品,如施乐面对佳能挑战时的无可奈何、康柏面对戴尔崛起时的尴尬应对。如果佳能、戴尔早走施乐、康柏的划定的路子,今天还能有他们吗?
去年雅典奥运会上有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规则是用来打破的!这句话难道对我们的企业不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吗?我们可以说,我们看重规则,不是要一味的迷信规则,而是认清规则的本质,充分地利用规则!族句话说,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规则”武器的重要性,解剖其内在逻辑,学会拿起“规则”武器对付我们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