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拓展科学课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n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小学科学课程是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沉浸在科学探究的氛围里。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以课内为契机,走向课外,继续课外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创新中出彩
  (一)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两暑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在中国,每一个节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日子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意义,很多人却不清楚。在五年级学习了《地球运动》这一单元之后,孩子们对二十四节气特别感兴趣,课后探究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利用网络、书籍查找资料,绘制二十四节气图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们了解到二十四节气是与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的,从而又引发孩子们的思索为什么叫节气?节气在公历和农历的月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一系列的问题将指引孩子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这也是科学课的理念之一,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与季节变化结合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季节变化,在每个季节里开展了“春夏秋冬”科学课程。春季,通过课堂《植物》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之后,实践种植凤仙花,并每天记录生长日记;夏季,通过学习《光和影》之后,孩子们在草地上、操场上亲身体验光和影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继续进行课外研究,光在现代科技中是如何应用的;秋季,观察一棵大树、每片树叶的叶脉生长;冬季,观察雪,探究雪的形成及种类,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雪的形成及分类,走出课堂,来到操场上,感受雪的形状,堆雪人、打雪仗以及打扫积雪,探究多种融化雪的方法,活动使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
  (三)与社会实践结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科学课实际上就是社会实践课。让学生从传统的课堂走向课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生们走进科普教育基地,給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知识体验机会;在校园掀起一股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普遍提高,也落实了普及科学的目标,提升了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
  (四)与微信平台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使小学科学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小学科学教学更轻松。利用“微笑科学”公众平台,从微笑秀、微笑说、跟着学三个版块,分享不同内容,每期5分钟带领学生畅游不一样的课外科学。
  二、整合中生花
  科学课堂通过多种学科的知识互动、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体系发展。
  首先,与语文学科整合。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喜欢科学课,在学习《制作生态瓶》《我的水钟》等课之后,孩子们在课后不仅制作生态瓶、水钟等,还将整个制作过程以及自己的设想写成科学日记,并且将其中优秀日记推荐学校校刊发表。
  其次,与美术学科整合。为了让学生心情轻松,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如在上《观察植物》这课时,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植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还要将植物的名称,以及构成部分一一标注。这样的做法学生们既有兴趣,又能够牢记科学知识。
  再次,与音乐学科整合。在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振动,振动是怎样运动的等一系列问题,我让音乐的打击乐器走进科学课堂,敲击小鼓感受振动,自制打击乐器制造振动。让孩子们在音乐和科学的结合中享受美。
  三、评价中共长
  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与兴趣,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以多元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
  (一)展示评价:利用科技节活动,搭建展示平台,进行汇报交流。
  (二)争章评价:每班教室设立雏鹰争章评比台,教师采用随机鼓励的形式,奖励红星奖章等。
  (三)微笑评价:是我校的特色评价,从全面评价中专门为科学探索设立的版块,通过详细的评价细则及策略,从不同层次上进行评价。
  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发现。从研究中发现,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学拓展活动,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发展,这样的科学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小学 陕西】
其他文献
科学概念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通过正确的思维而形成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概念的关注和研究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视觉是学生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感官之一,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一次成功的示范、演示、板演,能起到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就分明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表象,对概念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直观的演示操作、生动的实物材料、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入手,分析如何在
放暑假了,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动物园看动物。可是在我们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个有些奇怪的想法。我们在想,既然我们可以在暑假里尽情地玩耍,那动物们是不是也会放暑假呢?它们是不是也可以在自己的暑假里跟着它们的爸爸妈妈到处去玩呢?我们把我们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后,转过头看着笼子里的动物,对我们说:  “也许动物园不会给动物放假吧。因为这些动物就住在这儿,这里就是它们的家。”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决定
小学科学课程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巧,这些内容的学习不能够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需要主动深入地进行探究和思考,真正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才能够抓住科学本质,获得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综合进步。所以对学生进行主动探究指导、培育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科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完善科学教育方法,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与发现。  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于科学探究,而探究性的
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社会普遍认为幼儿活动仅仅局限于室内,但其实适当地让幼儿走出家中或幼儿园,接触自然,体验自然,也可使幼儿在成长道路上获取不一样的视野。  一、引言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是一个风景秀美、物产丰富、富含文化底蕴的鱼米之乡,鬼斧神
近日读到叶圣陶先生两部论著,一本是《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本是《习惯成自然》,均为作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著作。尽管写作的时光离我们较远,但著作中的养成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其导向意义仍然十分重要。  一、恪守养成教育法则,培植孩子良好习惯  (一)进行学习性情境的创设,养成孩子良好习惯  孩子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踊跃加入行动,这是培养孩子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