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品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凭借着贴近百姓生活的幽默的表演形式,借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得以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然而,在经过短暂的辉煌发展之后,近几年随着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等媒体传播的喜剧形式的艺术越来越多等众多原因,小品似乎进入了“瓶颈期”,许多表演艺术家对小品的发展表示不乐观。那么小品是否真的穷途末路?文章试通过分析小品的艺术特征来探讨下小品如何发展下去。
[关键词]艺术特征;发展前景;瓶颈期;突破
中图分类号:J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65-01
一、小品的概述
小品,顾名思义就是指小的艺术品。这里分析的小品是指狭义上的小品,即泛指较短小的,通过说和演来表现的艺术形式。通过说和演能够表现出各个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色,是简短的戏剧表演。
虽然小品艺术起步较晚,但受到春晚这一媒介的助力,使小品这一诙谐的艺术形式得以迅速俘获观众的心。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的代表作品《吃面》一举大获成功,开创了小品艺术的先河。从此引发全国对小品的追逐风潮,随后赵丽蓉、巩汉林、赵本山、宋丹丹、范伟、黄宏、郭冬临等一批又一批深受喜爱的小品艺术家纷纷崭露头角,为小品的辉煌发展增添了多姿的光彩。每年的春晚,小品成为最受期待和谈论最多的话题,许多作品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小品发展短短三十余年,却成为了春晚舞台上一道不可缺少的重要家宴。
二、小品的艺术特征
1.短小精悍,演出简便
小品与其它艺术形式最本质区别即为“小”,以其小故事、小人物为主要特色,以小见大,通过风趣、诙谐甚至荒诞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折射出人生的大道理、大感悟。题材往往都是人间百态的琐事,然而反映出的问题或现象却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共鸣。如2015年春晚上由蔡明、潘长江主演的《车站奇遇》就是借老人们期待儿女能够回家团聚这样看似家家都有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引人深思的空巢老人现象的“大”问题。
小品除了是春晚上的重头戏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年会上、农村社区的庆典上等基层的舞台上都能看到来自民间自编自演的小品,因其表演的门槛要求不高,也无需过多经费和道具,因此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欢和表演的艺术形式。
2.语言风趣,构思精妙
小品一般都是经过巧妙的构思,幽默的语言编排,让观众在观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的同时有所思有所得。纵观这些年的经典小品,许多窥知人口的金句从小品而来,例如宋丹丹的“一颗洁白的大门牙去年也光荣地下岗了”,范围的“人跟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等成为经久不衰的语句。任何成功的小品看似随意,其实都是经过编剧精雕细琢的,经过演员多次演练的。生动幽默的语言是小品最特殊最珍贵的表现形式。能让观众“笑”的小品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幽默的语言给小品赋予了浓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而精妙的构思则关乎着小品品质的高低优劣。如小品《喜乐街》的创意构思是延续综艺节目《喜乐街》的人物设置,从“女汉子”这样的小人物出发,引发了人们对条件不够突出的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关注,带来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之一。
3.寓教于乐,意蕴深长
小品表演以方寸之小舞台展现的道理和寓意却是人生的大舞台。小品属语言类节目,通过喜闻乐见的故事背景,向观众提供出意犹未尽的笑料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得传达出其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另外,小品以其特有的语言形式直接就能够通过语言引导,来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三、小品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随着赵丽蓉、高秀敏等演员的相继离世,宋丹丹、赵本山等演员的相继退出舞台,近两年的小品反应平淡,遭到了社会大众的多数质疑。对此,黄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认同,他认为过去创作小品难度没有现在大,现今媒体传播发达,观众智慧提升,要求更难满足。魏积安也表示大众审美提升,导致对小品等艺术形式的满意度下降①。
小品自搬上舞台的长久以来,给许许多多的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是许多人必不可少的“年夜饭”。经典的小品多次在电视上播放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经久不衰,可以说人们对小品的喜爱和期待仍然很大,小品仍然拥有市场。小品的发展进入瓶颈时期,突破过去就可以更上一层楼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
三、 小品发展瓶颈期的突破
目前,小品的发展到了其“瓶颈”时期,可谓步履维艰。如何寻求突破得以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贴近生活,关注民生
小品以小见大,题材多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对小品的创作和演绎前,要真正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百态,关注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和事件,善于积累和总结。如果只是一味得跟风模仿,脱离现实,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如1989年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胡椒面》,以近似哑剧的形式围绕着吃馄饨放胡椒面的这样一件小事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性格和心態。
2.深化内涵,突出文化
有些作品创作比较肤浅,仅仅以为“逗人一笑”就达到目的,缺乏内涵和文化,给观众的感受像是“出洋相”。这样的小品质量不高,缺少“技术含量”。小品必须要加入思想和文化的元素,要敢于批判和讽刺现实,要反映百姓心声,说出百姓的心里话。
3.重视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经有专业艺术类院校开始了小品相关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培养专业的人才。之前的小品艺术家们多数是半路出家或者是草根出身,如赵本山的团队,但是小品表演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两位小品表演艺术家,而是需要系统的传承。
除了要培养小品的表演者,还要注重培养小品的创作者。小品的创作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工作,需要涵盖非常丰富的艺术功底,要懂得戏剧,这方面的人才目前非常匮乏。殿堂培养基础,社会磨练阅历,只有两者具备才能谈得上人才。
4.鼓励地方发展
提及小品,人们首先会想到赵丽蓉、赵本山、黄宏等北方演员。长期以来,小品以北方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南方发展较为平淡,主要是受到语言的限制。2010年春晚的小品《50块钱》作为当年唯一的南方小品,围绕着一张50块钱展开,情节紧凑,笑料不断,受到了不少好评。这就说明南方的小品也是有发展的,也是可以发展的。要鼓励各个地方尤其是南方的省市展开对小品艺术的发展,这也是对南方地区的文化的展示契机。
5.适应时代的变化要求
时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眼光也在不断提升。之前如赵本山的小品多是以北方农村为题材背景,虽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和追捧,但同时也受到一些年轻一族的质疑和排斥。目前年轻观众已然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而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富表现力的都市喜剧类小品显然更受年轻观众的青睐。如近几年的“开心麻花剧场”参演的小品《扶不扶》、《投其所好》等,都受到了不俗的反响。小品要想抓住观众的心,那么就必须要跟上时代节奏,不断调整老旧的模式,摆脱传统的束缚。
结束语
小品这一艺术形式以其独有的艺术特征,目前已建立了广泛的观众基础,虽面临小品发展的低谷时期,但不可能穷途末路。要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注入新鲜元素,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作品,给小品带来新的希望。小品作为戏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只要有所突破,必将在艺术历史的舞台上再次绽放绚丽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彦.戏剧的艺术魅力必须与审美需求相契合[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4).
[2]李志鹏,苟晓辉.再说刘森风格的艺术魅力[J].乐器,2011(8).
[3]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①《春晚小品确实进入瓶颈期》.南方日报.A05版.2011年3月5日.
[关键词]艺术特征;发展前景;瓶颈期;突破
中图分类号:J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65-01
一、小品的概述
小品,顾名思义就是指小的艺术品。这里分析的小品是指狭义上的小品,即泛指较短小的,通过说和演来表现的艺术形式。通过说和演能够表现出各个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和语言特色,是简短的戏剧表演。
虽然小品艺术起步较晚,但受到春晚这一媒介的助力,使小品这一诙谐的艺术形式得以迅速俘获观众的心。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的代表作品《吃面》一举大获成功,开创了小品艺术的先河。从此引发全国对小品的追逐风潮,随后赵丽蓉、巩汉林、赵本山、宋丹丹、范伟、黄宏、郭冬临等一批又一批深受喜爱的小品艺术家纷纷崭露头角,为小品的辉煌发展增添了多姿的光彩。每年的春晚,小品成为最受期待和谈论最多的话题,许多作品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小品发展短短三十余年,却成为了春晚舞台上一道不可缺少的重要家宴。
二、小品的艺术特征
1.短小精悍,演出简便
小品与其它艺术形式最本质区别即为“小”,以其小故事、小人物为主要特色,以小见大,通过风趣、诙谐甚至荒诞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折射出人生的大道理、大感悟。题材往往都是人间百态的琐事,然而反映出的问题或现象却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共鸣。如2015年春晚上由蔡明、潘长江主演的《车站奇遇》就是借老人们期待儿女能够回家团聚这样看似家家都有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引人深思的空巢老人现象的“大”问题。
小品除了是春晚上的重头戏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年会上、农村社区的庆典上等基层的舞台上都能看到来自民间自编自演的小品,因其表演的门槛要求不高,也无需过多经费和道具,因此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欢和表演的艺术形式。
2.语言风趣,构思精妙
小品一般都是经过巧妙的构思,幽默的语言编排,让观众在观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的同时有所思有所得。纵观这些年的经典小品,许多窥知人口的金句从小品而来,例如宋丹丹的“一颗洁白的大门牙去年也光荣地下岗了”,范围的“人跟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等成为经久不衰的语句。任何成功的小品看似随意,其实都是经过编剧精雕细琢的,经过演员多次演练的。生动幽默的语言是小品最特殊最珍贵的表现形式。能让观众“笑”的小品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幽默的语言给小品赋予了浓厚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而精妙的构思则关乎着小品品质的高低优劣。如小品《喜乐街》的创意构思是延续综艺节目《喜乐街》的人物设置,从“女汉子”这样的小人物出发,引发了人们对条件不够突出的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关注,带来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之一。
3.寓教于乐,意蕴深长
小品表演以方寸之小舞台展现的道理和寓意却是人生的大舞台。小品属语言类节目,通过喜闻乐见的故事背景,向观众提供出意犹未尽的笑料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得传达出其背后的内涵和意义。另外,小品以其特有的语言形式直接就能够通过语言引导,来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三、小品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随着赵丽蓉、高秀敏等演员的相继离世,宋丹丹、赵本山等演员的相继退出舞台,近两年的小品反应平淡,遭到了社会大众的多数质疑。对此,黄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认同,他认为过去创作小品难度没有现在大,现今媒体传播发达,观众智慧提升,要求更难满足。魏积安也表示大众审美提升,导致对小品等艺术形式的满意度下降①。
小品自搬上舞台的长久以来,给许许多多的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是许多人必不可少的“年夜饭”。经典的小品多次在电视上播放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经久不衰,可以说人们对小品的喜爱和期待仍然很大,小品仍然拥有市场。小品的发展进入瓶颈时期,突破过去就可以更上一层楼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
三、 小品发展瓶颈期的突破
目前,小品的发展到了其“瓶颈”时期,可谓步履维艰。如何寻求突破得以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贴近生活,关注民生
小品以小见大,题材多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对小品的创作和演绎前,要真正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百态,关注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和事件,善于积累和总结。如果只是一味得跟风模仿,脱离现实,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如1989年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胡椒面》,以近似哑剧的形式围绕着吃馄饨放胡椒面的这样一件小事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性格和心態。
2.深化内涵,突出文化
有些作品创作比较肤浅,仅仅以为“逗人一笑”就达到目的,缺乏内涵和文化,给观众的感受像是“出洋相”。这样的小品质量不高,缺少“技术含量”。小品必须要加入思想和文化的元素,要敢于批判和讽刺现实,要反映百姓心声,说出百姓的心里话。
3.重视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经有专业艺术类院校开始了小品相关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培养专业的人才。之前的小品艺术家们多数是半路出家或者是草根出身,如赵本山的团队,但是小品表演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两位小品表演艺术家,而是需要系统的传承。
除了要培养小品的表演者,还要注重培养小品的创作者。小品的创作是一项非常不容易的工作,需要涵盖非常丰富的艺术功底,要懂得戏剧,这方面的人才目前非常匮乏。殿堂培养基础,社会磨练阅历,只有两者具备才能谈得上人才。
4.鼓励地方发展
提及小品,人们首先会想到赵丽蓉、赵本山、黄宏等北方演员。长期以来,小品以北方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南方发展较为平淡,主要是受到语言的限制。2010年春晚的小品《50块钱》作为当年唯一的南方小品,围绕着一张50块钱展开,情节紧凑,笑料不断,受到了不少好评。这就说明南方的小品也是有发展的,也是可以发展的。要鼓励各个地方尤其是南方的省市展开对小品艺术的发展,这也是对南方地区的文化的展示契机。
5.适应时代的变化要求
时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眼光也在不断提升。之前如赵本山的小品多是以北方农村为题材背景,虽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和追捧,但同时也受到一些年轻一族的质疑和排斥。目前年轻观众已然成为电视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而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富表现力的都市喜剧类小品显然更受年轻观众的青睐。如近几年的“开心麻花剧场”参演的小品《扶不扶》、《投其所好》等,都受到了不俗的反响。小品要想抓住观众的心,那么就必须要跟上时代节奏,不断调整老旧的模式,摆脱传统的束缚。
结束语
小品这一艺术形式以其独有的艺术特征,目前已建立了广泛的观众基础,虽面临小品发展的低谷时期,但不可能穷途末路。要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注入新鲜元素,创作出更多优质的作品,给小品带来新的希望。小品作为戏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只要有所突破,必将在艺术历史的舞台上再次绽放绚丽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彦.戏剧的艺术魅力必须与审美需求相契合[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4).
[2]李志鹏,苟晓辉.再说刘森风格的艺术魅力[J].乐器,2011(8).
[3]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①《春晚小品确实进入瓶颈期》.南方日报.A05版.2011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