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生命教育是帮助大学生认知、认同、践行生命理念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生的生命态度以及各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调研,了解他们对自身生命、压力和挫折、死亡与自杀、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现状等的态度进行分析并反思,研究者认为高校要增加生命教育课程或内容,高校的多个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形成生命教育合力,利用网络媒介拓宽生命教育渠道。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网络媒介;合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3-0095-02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以及各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本课题组在2016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采取自编问卷《大学生生命意义调查问卷》对湖南省湘潭市内的4所高校: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调研,通过整理资料,形成如下报告。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12份,回收率为86.5%,男生填写366份,占51.4%,女生填写346份,占48.6%。大一学生填写223份,大二学生填写239份,大三学生填写185份,三个年级的学生占总数的90.9%,只有两所被调查的学校有本科,所以大四学生只占总调查人数的9.1%。
二、综合分析
基于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生命教育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生命教育的形式还较简单,生命教育的内容还有待于整合,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于生命的态度
1.对于自身的认知。对于问题“你对于自己的了解”,443人认为对自己相当了解或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62%;221人对自己的了解一般,占总人数的31%;还有48人对自己不了解,占总人数的7%。由此可以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不甚了解,这也可以从大学生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描述和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中看出。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是愉快欢乐,5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平平淡淡或单调无聊,1%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大学生活是郁闷窒息的。针对“你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的问题,有198人占28%的学生选择了相当满意或满意,选择一般或不满意的学生达514人,占总人数的72%。
2.对于压力和挫折。对于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如何”,有416人选择相当好或好,占总人数的58%;选择一般的275人,占总人数的39%;有21人选择不好,占总人数的3%。当遇到挫折时,83%的学生会选择找教师、同学或朋友倾诉,这显示出高校设置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朋辈辅导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特别是还有9%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闷在心里”或“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辅导员能主动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对生命的看法与思考。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主要在12—18岁,这一年龄段的教育可以称为人的自我塑造教育。学生开始思考和解决“这个社会存在什么问题,我需要做些什么?这个社会需要我做些什么?我应当为社会做些什么?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才能最好地体现我的社会价值?”等问题。事实上,由于初高中时期课业负担重,这些问题更多的是等到大学才真正思考,并且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定位,形成健康的人格。在问卷结果中,有257人经常对生命进行思考,偶尔思考的有329人,较少思考的有122人,从不思考的有4人。他们也反思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自己对生命的看法,有44%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性格,这也间接体现了大学生对生命的看法来源于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对于“你认为造成大学生轻视生命的原因有哪些(多选题)”的问题,512人认为学习和就业压力大;426人认为感情上受打击,无法恢复,一时想不开;377人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245人认为生活压力大,比如经济问题;209人认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119人认为人际关系差。
4.对待死亡与自杀。探索人的生命意义,思考人的生存问题,无法绕开人生的终点——死亡。当处在生与死的选择时,超过90%的学生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或“生命最重要”,体现了他们珍重生命、热爱生命。但也有16%的学生对自杀的看法是“当生命已无欢乐可言时,自杀是可以理解的”。
(二)各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
1.对当前高校教育的看法。针对“现有高校教育体系”的问题,有489人,即69%的学生认为它对影响或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相当有影响或比较有影响或改善;有212人认为一般;没有影响或改善的有11人。
2.高校生命教育需要加强的方面。针对“你觉得现行高校生命教育主要需要加强那些方面”,学生们的回答是多样的,按照所占比例依次是心理教育、突发性伤害教育、逃生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其他教育、生理卫生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游泳安全教育,学生对各方面的生命教育有较大的要求。但从另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有469人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有接触到具体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但开展的课程比较少,这一比例占总人数的66%;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有接触到具体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而且开展的课程比较多的仅有41人,占总人数的6%。这也可以从选项“你所在学校是否有系统的、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回答可见,有701人选择“没有”,占总人数的98%;有678人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这占总人数的95%。所以,高校的生命教育任重道远。
3.对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建议或意见。从调查分析来看,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填写问卷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或意见,如有学生提到要设置专门的各类课程来讲授;要发挥当前新媒体,如微信、QQ的作用;要注意生命教育的針对性;教师最好能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体辅导;等等。
三、建议和措施
1.在高校增加生命教育课程或内容。当前各高校的生命教育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进行,且课时在实际操作时被打折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必须按相关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另外还可定时开设专题讲座,如消防安全、女性自我保护等,拓宽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渠道,并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专门的教育。
2.高校的多个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形成生命教育合力。生命教育并不只是辅导员的职责,而是学校多个部门的共同使命,有分工又得有合作。如保卫部门可以就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问题采取讲座式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或个体咨询,团委和学生处可以开展多种团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各学院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应的生命教育。
3.利用网络媒介拓宽生命教育的渠道。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可以说99.9%的大学生都成为了网民,网络成为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的相应部门可以开设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这些都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生命教育论纲[M].上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崔淑慧.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网络媒介;合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3-0095-02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以及各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本课题组在2016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采取自编问卷《大学生生命意义调查问卷》对湖南省湘潭市内的4所高校: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调研,通过整理资料,形成如下报告。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12份,回收率为86.5%,男生填写366份,占51.4%,女生填写346份,占48.6%。大一学生填写223份,大二学生填写239份,大三学生填写185份,三个年级的学生占总数的90.9%,只有两所被调查的学校有本科,所以大四学生只占总调查人数的9.1%。
二、综合分析
基于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生命教育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生命教育的形式还较简单,生命教育的内容还有待于整合,具体分析如下。
(一)对于生命的态度
1.对于自身的认知。对于问题“你对于自己的了解”,443人认为对自己相当了解或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62%;221人对自己的了解一般,占总人数的31%;还有48人对自己不了解,占总人数的7%。由此可以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不甚了解,这也可以从大学生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描述和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中看出。4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状况是愉快欢乐,5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平平淡淡或单调无聊,1%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大学生活是郁闷窒息的。针对“你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的问题,有198人占28%的学生选择了相当满意或满意,选择一般或不满意的学生达514人,占总人数的72%。
2.对于压力和挫折。对于问题“你觉得自己的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如何”,有416人选择相当好或好,占总人数的58%;选择一般的275人,占总人数的39%;有21人选择不好,占总人数的3%。当遇到挫折时,83%的学生会选择找教师、同学或朋友倾诉,这显示出高校设置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朋辈辅导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特别是还有9%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闷在心里”或“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辅导员能主动去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对生命的看法与思考。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主要在12—18岁,这一年龄段的教育可以称为人的自我塑造教育。学生开始思考和解决“这个社会存在什么问题,我需要做些什么?这个社会需要我做些什么?我应当为社会做些什么?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才能最好地体现我的社会价值?”等问题。事实上,由于初高中时期课业负担重,这些问题更多的是等到大学才真正思考,并且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定位,形成健康的人格。在问卷结果中,有257人经常对生命进行思考,偶尔思考的有329人,较少思考的有122人,从不思考的有4人。他们也反思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自己对生命的看法,有44%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性格,这也间接体现了大学生对生命的看法来源于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对于“你认为造成大学生轻视生命的原因有哪些(多选题)”的问题,512人认为学习和就业压力大;426人认为感情上受打击,无法恢复,一时想不开;377人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245人认为生活压力大,比如经济问题;209人认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119人认为人际关系差。
4.对待死亡与自杀。探索人的生命意义,思考人的生存问题,无法绕开人生的终点——死亡。当处在生与死的选择时,超过90%的学生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或“生命最重要”,体现了他们珍重生命、热爱生命。但也有16%的学生对自杀的看法是“当生命已无欢乐可言时,自杀是可以理解的”。
(二)各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
1.对当前高校教育的看法。针对“现有高校教育体系”的问题,有489人,即69%的学生认为它对影响或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相当有影响或比较有影响或改善;有212人认为一般;没有影响或改善的有11人。
2.高校生命教育需要加强的方面。针对“你觉得现行高校生命教育主要需要加强那些方面”,学生们的回答是多样的,按照所占比例依次是心理教育、突发性伤害教育、逃生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其他教育、生理卫生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游泳安全教育,学生对各方面的生命教育有较大的要求。但从另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有469人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有接触到具体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但开展的课程比较少,这一比例占总人数的66%;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有接触到具体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而且开展的课程比较多的仅有41人,占总人数的6%。这也可以从选项“你所在学校是否有系统的、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回答可见,有701人选择“没有”,占总人数的98%;有678人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这占总人数的95%。所以,高校的生命教育任重道远。
3.对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建议或意见。从调查分析来看,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填写问卷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或意见,如有学生提到要设置专门的各类课程来讲授;要发挥当前新媒体,如微信、QQ的作用;要注意生命教育的針对性;教师最好能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体辅导;等等。
三、建议和措施
1.在高校增加生命教育课程或内容。当前各高校的生命教育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进行,且课时在实际操作时被打折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必须按相关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另外还可定时开设专题讲座,如消防安全、女性自我保护等,拓宽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渠道,并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专门的教育。
2.高校的多个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形成生命教育合力。生命教育并不只是辅导员的职责,而是学校多个部门的共同使命,有分工又得有合作。如保卫部门可以就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问题采取讲座式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或个体咨询,团委和学生处可以开展多种团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各学院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应的生命教育。
3.利用网络媒介拓宽生命教育的渠道。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可以说99.9%的大学生都成为了网民,网络成为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的相应部门可以开设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这些都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生命教育论纲[M].上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崔淑慧.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