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简约”而不“简单”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bby_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改的路不知不觉走了许久,“一枝红杏春意闹”,可谓走一程闹一程。有时静坐案头,回忆所听过的诸多公开课,回顾自己所上过的课,很多时候不禁失笑:课堂上一会儿又演又唱又画,一会儿合作探究,一会儿多媒体上场……教者手忙脚乱真辛苦,学生眼花缭乱真迷糊,时尚的流行风有时熏得人醉醺醺的。
  让我们静心聆听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的精辟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是呀,课堂40分钟时间,如果教师追求面面俱到,其结果只会面面不到。“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简约一点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一、以简化的目标与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篇课文都可以认为是一个大千世界,从字词句篇到思想内容,可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如果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一节课选择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东西,实现一两个目标,留给学生的才是真东西。如窦桂梅老师的主题式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的整合,留给人的是心灵的震撼。听了她的《秋天的怀念》,让每一个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领略到“好好儿活”的意蕴;看了她执教的《晏子使楚》课堂实录,让我记住了“尊重”。如此简约,而又如此不简单。正如她自己所说“当一个主题愈有意义,愈被深入或精致地处理,愈能置于情景脉络,愈能根植于文化、背景、认知以及个人的知识中,学生便愈容易学习、记忆和生成”。
  一篇文章,它的精髓是什么,它的筋脉在哪里,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够拨开云雾见天日,能够透过现象抓本质,能够取舍得当。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大胆舍弃那些非本质的信息,对教材内容进行新的筛选整合,去“掏”出文本中极宝贵的东西,决不能让那些看似细小但却又是有血有肉的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溜走。如在教学《密林怪客》时抓住了“啊,猴子!”这句话,在讲授《浅水洼里的小鱼》时把握了“在乎”这个词,在执教《背篼》写“小院里”这段时,细细品味了山里孩子的两次“笑”……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带动全文,把蕴含在语言文字内的思想、情感挖掘出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内心为之一颤——啊,原来如此!这才叫真功夫!
  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了,把教学的目标变得明确、集中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诚如巴尔扎克所说:“艺术家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的思想。”
  
  二、以简便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探究精神
  
  当前有些语文课一环扣一环,看似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冷静分析,这样的课堂中,很多的学习环节,学习障碍、陷阱都是教师事先故意设置好的,还变着法儿让学生去钻。如果能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就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简”其过程与方法,是为了“详”其重点,“精”其方法,给学生留下点悬念和思考的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
  如张祖庆老师在教《在大熊猫的故乡》一课时,让学生演练“大熊猫科学考察成果模拟报告会”,学生自主选择朗读、背诵、画图、作诗、写宣传标语或公益广告等形式,探究发现,从各自的兴趣和差异出发,选择体会最深的,最能显示自己潜能的那些形式进行课堂交流,为学生成功探究创造了条件。全体学生所能获得的成果,也足以涵盖课文的全部。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花》一课,那过程与方法更可谓是“简”得不能再“简”。薛老师仅靠一根线(“读课文,从哪个词、哪句话,从哪个眼神、哪个动作……捕捉到了这种爱?”),用三个环节(默写词语——交流细节——仿写)就拴住了这朵茉莉花,不露痕迹地将这朵茉莉花种在孩子的心中,并且馨香四溢。以简驭繁,突出重点,学生才有时间去探究,才有兴趣去探究。
  
  三、以简练的训练与作业扩大学生自主空间
  
  把握了教材,确定了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这时候,就可以从容地走进我们的课堂了。听说读写的训练随处可设,只是,设在哪儿最好,值得推敲。学生要练的是什么?是需要的,是不会的,是对他有促进意义的,是能够让他们得到发展的。
  训练和作业都不可少,简练点就好。那种“题海战术”是对人性的漠视和对人心的摧残。我经常设计一些分层作业和练习,把作业分成基本题、综合题和聪明题三类,让学生选择完成相应的题目,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值得一提的是阅读和实践相结合是对作业简约的诠释。心理学家表明,通过阅读,学生对字与词的理解将转化为图象,文字和图象的转化过程即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即在阅读过程中有相应的实践性活动。如阅读过后,可以针对阅读的内容改写剧本来表演;也可以根据阅读情况,写写评论、谈谈心得。阅读与实践本身是相辅相成的。减少反复、机械的形式训练,开展生动、实际的阅读和实践活动,融知识、能力于感情、价值观中,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四、以简单的教学媒体唤醒学生创造能力
  
  现在,愈来愈多的教育者达成了共识: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使用不当,就会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局限于多媒体中出现的画面,这就扼杀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教学《绿》这篇课文时,我收集了许多反映西湖“绿”的特点的图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我多次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欣赏西湖的美。没想到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反而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现成的画面上,没有深切体会到西湖的景色之美。反思之后,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只利用这些画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的旅游情境,通过“激发兴趣——阅读欣赏——拓展学习”三个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学生在为画面解说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让人如临其境,陶醉于充满自然美的西湖中。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学中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适度选择教学媒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以简洁的教学语言促进师生关系
  
  杜甫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虽含有修辞夸张成分,但告诫人们要重视语言、提炼艺术。美国的一本《教育学》一书中也写道:“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教师以片言只语或点击要旨,或褒奖鼓励,或启发补充,或释疑解难,师生之间的对话成了心灵之歌,师生便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课堂中如果能够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所谓“简洁为美”,意在于此吧。
  这里的“简约”,不是说简单无物,更不是肤浅,而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表面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刻意雕琢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用时下一句比较时髦的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来诠释我们的语文教学倒也挺到位的: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变简约,本身就是一种不简单;也唯有“简约”的课堂,才能培养出“不简单”的学生。这种“简约”,是一种意识,是一种大气,是一种境界,更是语文课堂回归生命本色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 周一贯
  2.《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刊)2002.7和2006.2
  3.《简约之美》 薛法根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海洋渔业公司职工子弟学校)
其他文献
传统的古典诗歌研究通常是将文字置于词汇和句子的角度,谈文字如何表情达意、如何绘景造境、如何追求声律和谐等。实际情况是,汉语古典诗歌的一些特殊性依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如表面意义上几个汉字的简单排列就形成一首诗,甚至能成为承载无穷意义的诗歌文本,这些秘密到底来自哪里?目前对此研究似乎寥寥。本文从汉字的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就汉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探讨、揭示其中的奥妙,认为:汉字的诗性思维决定了汉语古
<正>为了保证血液透析病人医疗安全,规避医疗风险,落实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规范》,汲取山西两医院病人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的经验教训,针对血液透析器复用中存在的技术问
会议
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这一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深基坑支护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它不仅能够节省建筑施工时的使用空间,还为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提供了保障,具有
为探明吉祥草药材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正确评价吉祥草药材的质量。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对21批不同产地吉祥草药材中的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21批吉
好的作品不需要多,一篇便足以独步文坛,占尽风情。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的《错误》便是如此。  小诗很短,加上两句题头也还不过十行。但就在这紧凑集中的几十个字里,作者却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美丽到极致、寂寞到极致、每一举一动都叫人心疼到碎裂的女子的形象。  粗想想,诗歌的选材并不新鲜,“游子———思妇”是我们传统的古典诗歌中很常用的一个大题材。不过认真思索一下就可以发现,郑诗里的思妇形象又不同于我们古典诗歌
在实际的性状遗传中,非等位基因之间往往存在相互作用,致使F1自交后代和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出现不同的变式。建立在这类情景之上的遗传学考题可以从知识上考查"基因的自由组
苏州博物馆是美籍华人设计大师贝聿铭留给自己家乡的传世之作,其设计回归自然,回归本土。设计师从“人性”出发,通过对新型材料的运用、色彩的铺置、光线的操纵、水文的引入、植
伴随着新课标大讨论的浪潮,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广泛关注和认同。语文课堂上,我们呼唤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师生之间不仅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更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我们更期盼由此而形成的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师的创作欲。  作为主导的教师、主体的学生和载体的文本,三者缺一不可。如果避开教材谈人性化,那么语文教育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终极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教学效果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