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cj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蒲松龄因《聊斋志异》而享誉文坛几百年,其诗歌更是内心愤懑不平的真实写照,科场蹉跎与生活困顿是其一生挥之不去的阴霾,也是《聊斋志异》萧索凄冷意境在诗歌上的体现。
  【关键词】穷愁潦倒;孤愤;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祖上即治举子业,但功名皆不显,至蒲松龄的父亲,即已弃儒从商。蒲松龄早年便热衷科名,十分顺利,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第子员,文名籍诸生间。但自中秀才后,乡试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出员,四年后去世。31岁时,因无以为生而为宝应县幕宾,由于厌恶官场,此年便辞幕还乡。此后主要在“缙绅先生家”设帐教学,至70岁方“撤帐归来”。在现存千余首蒲松龄的诗歌中,与其人生落魄遭际相关的多达七百多首。主要抒发了诗人悲苦愤懑的心情。“愁”、“苦”、“悲”、“恨”四字是其常用的高频词,多达三百多次,故而,如果说《聊斋志异》是其对美好人生的寄托的话,那么,其诗词则是他内心愁苦悲恨的真实写照。
  长期的生活贫困与科场蹉跎,以及下层文人所受的种种欺凌,使蒲松龄很难获得内心平衡。在《上健川汪邑侯启》一文,他不禁叩问苍天:“遍游沧海,知己还无;屡问青天,回书未有。”屡战屡败的客场经历使他感觉:“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人生苦短,功名难成的焦虑使他感叹“知我者,于青林黑塞间!”《聊斋志异》寄托人生幻想之外,聊斋诗词则是其内心痛苦的发泄。
  少年成名的蒲松龄其诗作亦有杜甫《望岳》般的气魄,他豪言:“重门洞豁见中藏,意气轩轩更发扬。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但是,曾经的县、府、道三个第一似乎成为困扰他心灵的、挥之不去的幻觉,他年复一年地考试,日复一日地苦读,等待他的却是一次又一次地落榜。他掩藏着一声科举的痛苦,在其晚年自画像上细数:“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 “时数限人,文章憎命”。科举耗尽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却得不到丝毫补偿,只能以候补廪生草草收场,他的科举结束了,他的生命几乎也就此了断。
  蒲松龄不肯攀附权贵,“三十年放怀诗歌,足迹不践公门,因而高情逸志,厌见长官。”蒲松龄作为教书先生时,不得不做代人歌哭的应酬文字以为度日,此种谋生为文的生活方式让他痛苦不堪,却又无可奈何。其《聊斋文集·自序》一文有言:
  吾邑名公巨手,适渐以凋零,故搢绅士庶,贵耳贱目,亦或阙牛而以犊畊。日久不堪其扰,因而戏索酒饵,意藉此可以止之;而远迩以文事相烦者,仍不少也。寒暑呻吟,极不可耐!蒲松龄把这种“不堪其扰、极不可耐”形象化了,此八字写出了蒲松龄内心的极度痛苦,替人操刀,斯文扫地,作为文人的自尊被艰难的现实压榨地荡然无存。无论寒暑,不管春夏,他只能孤独地蜷缩在客馆书写人生的无奈与悲凉。他曾愤怒地想放弃替人作文以谋生的手段,却又无可奈何地重举战抖的笔。《聊斋文集·戒应酬文》曾言:
  弯月已西,严寒侵烛,霜气入帏,瘦肌起粟,枵腹鸣饥。回顾酸影在墙,须吻张翕,耸肩缩项,如世钟馗。……坐枯寂,耐寒威,凭冰案,握毛锥,口蒸云而露湿,灯凝寒而光微,笔欲搦而管冷,身未动而风吹,吟似寒蝉,缩如冻龟。代人歌哭之苦如斯,然而在这种替人操刀的生活中,他审视着寒士与达者天壤之别的人生。他愤怒,却只能限于文字。其《戒应酬文》又云:
  人皆鼎烹,尔独藜藿,人且重裘,尔无絮衣,彷徨永夜,亦孔之凄!……况尔之为,更愚者之所事,而为智者之所訾,若夫幽房炽炭,茗酒浮卮,奚童旁而剥枣,慢捻髯而吟思。于斯时也,神闲意适,逸兴遄飞,亦文人之雅致,当乐此而忘疲。其文之末,他哭笑不得地讽刺:
  愚哉,愚哉!既非孙康之映雪,又非董子之下帷,前无钓饵,后无鞭箠,利既不属,名亦罔归,连连作苦声于终夜,诚可笑而可嗤!这是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另一面,似乎“万言不直一杯水”,文章收入微薄到难以度日,他说:“典春衣而购笔札,曾不足供数日之挥”。
  关于蒲松龄生活与科举之苦,王洪谋《柳泉居士行略》载:“屡设帐于缙绅先生家,日夜攻苦,冀得一第”。其子蒲箬《柳泉公行述》又言:“癸亥年,我父食饩。其实惨淡经营,冀博一第,而终困于场屋。至五十余尚希进取。……我父食饩二十七年,例应预考,庚寅岁贡。”两处记载明确说明蒲松龄从44岁起坐馆毕家,直至67岁扯帐归来,除了学生屡屡考中,始终未得一第。71岁援例补廩,一年膳银4两,但常被可口拖欠。其《求邑令支发贡金》诗愤怒地写道:“七月逢旱虐,粟豆皆无秋。数斗暂入瓮,旋尽为诛求。国恩有常例,推待贡士优。妇子苦难食,投词哀君侯。君侯惜筋力,一钱如拔抽。良友为贵官,转烦尺书修。春风过马耳,岁月忽已遒。”蒲松龄之一生,可谓生时寂寞,死后繁华。在其死后不久,他声名鹊起,甚至名满天下不为过。然而,科举能给予他的却只有四年常被克扣的几两碎银。其晚年诗自述:
  天心厌众孽,连岁降奇荒。嗷嗷携儿女,死徙离故乡。书生坐株守,百钱易斗糠。今岁春雨足,二麦幸登场。朝食煮麦粥,晚食炊饼汤。怜此藜藿士,腹中无异粮。仅仅两月余,剩麦不满囊。枵腹待秋成,晚禾庶可望。胡乃豆始华,三旬皆亢穤?谷苗已焦卷,豆叶萎以黄。嗟此啼号者,势必归沦亡!沦亡何足道?老母在高堂。菽水将何如?念此心悲伤!(《忧荒》)
  草庐容膝易为安,邱壑宁知行路难?痛饮犹能消此日,闭门聊复拥三竿。晴窗鹤梦幽魂冷,午昼松风小阁寒。世上遭逢原可笑,误人何必是儒冠?枕簟凉生暮雨余,荒园隔水簇红蕖。放怀尽著游山屐,引睡惟翻种树书。一卧丰林原似鹿,十年贫病出无驴。夜深尚有藤萝月,岁岁依然绕旧庐。(《草庐》)
  黄沙迷眼骄风吹,六月奇热如笼炊。午饭无米煮麦粥,沸汤灼人汗簌簌。儿童不解燠与寒,蚁聚喧哗满堂屋:大男挥勺鸣鼎铛,狼藉流饮声枨枨;中男尚无力,携盘觅箸相叫争;小男始学步,翻盆倒盏如饿鹰。弱女踟躇望颜色,老夫感此心茕茕。于今盛夏旱如此,晚禾未种早禾死。(《日中饭》)   到手金钱,如毛燎火,烘然一焠完之。值祠神时节,莫备肴胾。瓦垆仅有香烟绕,酹灶前、浊酒三卮。料应神圣,不因口腹,捏是成非。 况复盎盌相依。念区区非吝,神所周知。倘上方见帝,幸代陈词:仓箱讨得千钟粟,从空堕、万铤朱提,尔年此日,牺牲丰洁,两有光辉。(《金菊对芙蓉》)
  蒲松龄遍尝人间世态炎凉,自身科举无门,儿女衣食毫无着落,母亡无以为丧,借贷无门。无可奈何之际,只能:“兄弟相痴对,枯目以仓皇。思欲贷知己,所识无膏粱。况遭天年凶,粟粒等夜光。谁肯当此际,剜肉医人疮?幸得王如水相助,却‘恨为啼号累,数载不能偿。’”(《薄有所蓄,将以偿所负,又为口腹耗去,深愧故人也。慨然有作,情见乎辞矣。寄怀王如水》)生活困顿,科举不利,以致他牢骚满腹发泄于诗词中。怀才不遇、孤愤之情,得不到知己的同情与社会的认可,诗歌中的愤怒直入火山喷发、水银泻地。他悲叹“世上何人解爱才,投珠犹使世人猜。”再如:
  飞花落叶两悠悠,肠断秋声不自由。几点云山天尽处,一帘风雨海西头。乘时未售喜亲健,隔宿无粮代弟愁。世上相逢唯按剑,明珠此夜向谁投。 (《偶感》)
  良马非不骏,盐坂徒悲鸣。美玉非不贵,抱璞为世轻。高士卧隆中,畴乃知其名?从容起南阳,谈笑魏吴惊。男儿事蚕桑,后世有何称? (《咏史》)
  三径苍茫满绿苔,高斋把酒共徘徊。几家烟火芳邻隔,四塞凉云薄暮来。义气相逢清夜悔,艰难深历壮心灰。与君共洒穷途泪,世上何人解怜才!(《中秋微雨,宿希梅斋》其二)
  漫向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闻总入狐鬼史,斗酒难消磊块愁。 尚有孙阳怜瘦骨,欲从元石葬荒邱。北邙芳草年年绿,碧血青磷恨不休。(《感愤》)
  潦倒年年愧不才,春风披拂冻云开。穷途已尽行焉往?青眼忽逢涕欲来。一字褒疑华衮赐,千秋业付后人猜。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偶感》)
  与穷愁潦倒的生活相互辉映的是挥之不去的科举。他曾将此戏谑地喻为魂牵梦绕的、热恋的情人,他曾以自嘲的口吻撰写《祭穷神文》。其子蒲箬《柳泉公行述》曾回忆:“自析箸,薄产不足自给,故岁岁游学,无暇治举子业。”为了圆梦科举、也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妻别子,长年累月做馆毕家。其《家居》诗:“十月一日风满庭,小斋树色晚冥冥。愁逢霜信头逾白,梦到松窗眼亦青。久以鹤梅当妻子,直将家舍作邮亭。中宵酒醒闻秋雁,枕上还疑客里听。”另如:
  白云绿树隔红尘,湖海飘零物外身。花落一溪人卧病,家无四壁妇愁贫。 生涯聊复读书老,事业无劳看镜频。何日得钱十万贯,烟波深处买芳邻。 (《拨闷》)
  芳草青青客未归,烟波无尽夕阳微。渔舟闲傍蓼滩系,燕子斜依藕叶飞。湖海气豪常迕世,黄氏梦醒自如非。年年踪迹如萍梗,回首相看心事违。(《漫兴》)
  月落苹花霜满汀,湖中潮气晓冥冥。萤流宿草江云黑,雾暗秋郊鬼火青。万里风尘南北路,一蓑烟雨短长亭。何人夜半吹湘笛?曲到关山不忍听。 (《早行》)
  扁舟风急晓伶仃,宿酒萦怀醉未醒。河汉微茫人影乱,鱼龙出没浪花腥。当窗丛荻移新绿,隔水长堤送远青。一曲棹歌烟水碧,沙禽飞过白苹汀。(《黄河晓渡》)
  人生的穷困潦倒、科举的屡屡败北,是蒲松龄的耐内心积聚了不可名状的痛苦,他无处发泄,更是难以释怀。少年得志与难得一第的强烈反差,使他一生饱受精神的折磨,似乎可以说死不瞑目。想来只有他死后不朽的名声方可宽慰泉下之魂。曹雪芹感言: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蒲松龄仰天悲叹:“人生大半不如意,放言岂必皆游戏?缘来缘去信亦疑,道是西池青鸟使,一群姊妹杂痴瞋,翠绕珠围索解人。”我想他们是可为知己却又彼此错过的孤独者吧。解味,尚需来者!
  参考文献
  [1]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
  [2]蒲松龄.蒲松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路大荒.蒲松龄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80.
  作者简介
  杨克宇(1962-),男,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现为河套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
  作者单位
  河套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15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国际形势出发,分析当前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进而分析中国在国际形势中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中国如何在国际社会中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自身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国际事务;发展;机遇;挑战  从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的发展历程来看,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而推进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优势和未来的关键所在。  1 当前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  1.1 和平与发
期刊
摘 要 社会性别研究其作为社会学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与之相关研究在我国还尚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本文旨在社会性别研究的学科前提下,介绍社会性别与自然性别的概念与区别,去理解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概念的含义,以及反思社会上长期存在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和探讨性别多元的存在。希望对于人们在追求最广泛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和树立性别多元意识有所助益。  【关键词】社会性别;性别多元;性别刻板  在性别概念上而言
期刊
摘 要 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场所,而高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两者也许看起来关系并不密切,但是从本质上来讲都有关精神文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基于这一点,本文从高校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重点阐述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文化;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文化一般来说指的是高校的校园文化,虽然说现在校园文化十分的流行,但
期刊
摘 要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的文化沉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统文化不仅在历史长河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对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爱国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积极向上、包容和谐等精神,对当今社会的生活起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文章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入手,着重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 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文章主要阐述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三大基本价值,即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网络时代增强高校师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新渠道,是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新途径,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新手段。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价值分析  为什么在当前背景下要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呢?显然,这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目的、功能
期刊
摘 要 《刀马旦》(1986)是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一部商业片,围绕三个身份、背景、性格各异的女性为中心,谱写一曲追求民主共和的浩然之歌。本文从人物塑造、故事构思、“京剧”运用等三方面分析其在艺术与商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刀马旦;人物塑造;故事构思;“京剧”运用  《刀马旦》的背景是军阀割据的民国初年,留学归来的曹云(林青霞饰)暗中参加民主革命,企图偷走督军父亲的卖国文件。在一系列阴
期刊
摘 要 《亲爱的伽利略》这部电影以两个女孩的勇敢旅行为主要内容,其间饱含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展现着世界的冷暖温寒。不仅从艺术视觉上带给我们享受,更从友情爱情和梦想的精神层面上带给我们力量和启迪。  【关键词】旅行;友情;亲情;爱情;梦想  两个小时的电影,像是一碗浓浓的鸡汤,欧洲的寒冷因为小樱和小棉两个女孩的友爱和温暖显得不堪一击。全篇的旅行都在伽利略的精神支撑下进行,途中发生了很多意外和争吵:友情
期刊
摘 要 汉代雕刻在我们传统雕塑艺术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形成不同的类型以及雕刻技术,并使用多种艺术语言形式传达其意图。其中石材雕刻表现出广阔无边的磅礴气势,自然生动、写意雄浑的独特艺术特征,散发着耀眼光辉,并且深深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创作。表现出汉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文化艺术精神。  【关键词】汉代石雕;艺术特征;写意;雄浑  由于作者本人对汉代石雕有着深刻的喜爱,并亲身考察观摩。所以希望简单探析一下自己
期刊
摘 要 母爱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话题和共通的情感,中西方无数优秀的诗人都极尽所能地歌颂这一伟大的主题。本文通过韵律、意向、用词、意境和母爱内涵等方面将《游子吟》和Mother To Son作为典型来分析中西母爱主题诗歌的异同。  【关键词】中西诗歌;母爱主题;《游子吟》;Mother to Son  《游子吟》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代表作,其中吟唱母爱的经典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流传至
期刊
摘 要 鬼信仰是中华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浅略的剖析,即人对生命始终的思考和探讨、对和谐公正的期待和向往、对异己力量的崇拜和畏惧;从而得出结论暨鬼文化的产生源于人类趋向进步的本能及向往。  【关键词】鬼文化;成因;人性;宗教  鬼神体系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完整和谐的体系。粗浅区分之,神是光明的、完美的;鬼是阴暗的,邪恶的。笔者欲从人文的角度思考鬼文化的成因,做一次“心灵考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