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动态生成课堂构建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成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作为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理念,面对生成性的语文教学。我们该如何进行课堂构建呢?
  
  一、优化资源,构建生成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应树立积极的资源观,不仅要将教科书、教学挂图作为课程教学资源,还要珍视教师、学生这一教学资源,进行积极优化。
  
  1 提高自身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只有具备开阔的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深度解读。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者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还应根据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有用的信息,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唯此。在语文教学时。才能充分占领文本解读的制高点,灵活地驾驭课堂上的那些“意外的精彩”。
  
  2 整合各种资源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决定了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生活、其他学科等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迁移、深化,要善于利用并开发教材以外的各种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从而为课堂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构建生成性教学的基础。
  
  二、挖掘“生成点”,引发思维争辩
  
  高语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文本信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从文本中寻找教学目标的生长点,并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解读,能够充分运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促发语文教学的“动态生成”。例如教学《漫话清高》一文,可根据文中“清高”的各项意义,设置问题:当代社会要不要文中提到的清高?引发学生思维争辩,从而理解传统文化里和现代精神里“清高”的不同含义。再如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笔者围绕“杨志为何会失去生辰纲”这一话题鼓励学生从文本中收集论据,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一方观点认为是杨志本身的原因,另一方观点认为是吴用的智慧。在情绪高昂的争辩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选择引领,调控动态流程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非预设性生成。这些生成性教学资源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教学过程中可变因素的动态发展,能够利用教学智慧,把非预设性的生成及时纳入课堂教学的建构中去,从而推动文本解读的深入,促使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的生成。
  例1:在《雷雨》一课的公开教学中,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试析周朴园的性格特征。由于学生不能较好把握问题的切入点,现场气氛沉闷,而未能出现课前预设的热烈的争辩场面。在等待了数分钟后,教者及时调整预案,将该问题进行系列化解:(1)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孩子也活着”,并且问他“想见一见她吗?”“想帮一帮她吗?”周朴园的表现与前面是否矛盾?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2)当鲁侍萍巧妙地露出身份时,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态度又有哪些变化?如此调整,学生的思维很快有了切入口,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过渡。
  例2:笔者教学苏轼的《赤壁赋》一文,在“音乐创境,感受文意”这一环节,当学生听完淡淡的忧伤乐曲时,并未表现出预设中的“悲伤、失意”之状,反而面露微笑说:“很浪漫”。如何才能化解“预设障碍”,引领“智慧生成”呢?笔者首先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浪漫”_词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诸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等一些与“浪漫”一词相关联的、富有美感的语句,随着诵读的深入,学生对“文意”形成了正确的感受。甲生:诗人在被贬黄州如此落魄的情况下,一个人还有如此闲情去吟咏风月,说明他真是一个浪漫之人。乙生:原来浪漫不只是风花雪月,浪漫还可以是一种性情,一种风骨,一种灵魂的诗意寄居,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如此调整,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精彩生成。正如叶澜教授指出:“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征”。
  作家王安忆说:“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你的呼吸。”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正是这样一片森林。每一个语文教师应把动态生成课堂构建作为自己创新教学追求的最高形式,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这片森林中展现自己绿色的生命。
其他文献
肺炎链球菌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研究发现,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本文综述肺炎链球菌
在学前阶段,根据《3~6岁儿童学习卜j发展指南》的培养要求,各个幼儿同也就“儿童核心素养”开展了深入的学习、观察与研究。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