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福建省永泰县温泉采集样品中筛选到1株产耐热木聚糖酶嗜热菌株TC-W7,并获得该木聚糖酶基因。在此基础上,采用易错PCR技术在木聚糖酶基因中引入突变,研究Mg2+浓度、Mn2+浓度
                              
 
                                【机 构】
                                :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生物能源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生物能源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生物能源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6181,3137014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303),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B12055),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2013YD76),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HY201301),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012XJJ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福建省永泰县温泉采集样品中筛选到1株产耐热木聚糖酶嗜热菌株TC-W7,并获得该木聚糖酶基因。在此基础上,采用易错PCR技术在木聚糖酶基因中引入突变,研究Mg2+浓度、Mn2+浓度、dTTP/dCTP浓度等条件对突变率的影响。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相似性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TC-W7为土壤芽胞杆菌(Geobacillus),菌株TC-W7在最适温度75℃和pH 8.2条件下,其木聚糖酶活力为215.83 U/mL,Triton X-100和DDT能显著增强该酶的活性。在Mg2+浓度为20μmol/L,Mn2+浓度为0.80μmol/L,dTTP/dCTP浓度为0.30 mmol/L的致突变条件下,碱基突变率为0.98%。Geobacillus sp.TC-W7产木聚糖酶具有较好的耐热和耐碱等工业应用特性,对该酶易错PCR致突变条件优化结果,可用于后续木聚糖酶的耐热定向进化。
                            
                        
                        
                        
                            其他文献
        
 
                            
                                
                                
                                    根据在胶体几丁质筛选平板上透明圈的大小,从大连海域海泥中筛选、分离出3株产几丁质酶的菌株,结合各菌株分泌的几丁质酶催化几丁质降解的产物及酶活特征,菌株Z-1为初筛3个菌                                
                                
                             
							 
                            
                                
                                
                                    通过对溶壁酶液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体预处理方法等因素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一种制备皮壳青霉原生质体的有效方法。最佳条件为超声法预处理(300W,28℃,20min)的菌体材料,采                                
                                
                             
							 
                            
                                
                                
                                    探讨了当前微生物学教学在教材建设、效率效果、成绩评定、教改应用等方面综合改革的方法和方向。立体教材是教材发展方向。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根据知识点灵活选取方法。教学                                
                                
                             
							 
                            
                                
                                
                                    通过对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从北部湾近海珊瑚礁区5个沉积物样品中成功分离得到51株具有不同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其中9株具有较强抗菌能力。根据这9株放                                
                                
                             
							 
                            
                                
                                
                                    研究P21^WA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人群HPV阳性宫颈癌风险的关系。以聚合酶链反应一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了340例宫颈癌患者标本P21^WAF1基因rs1801270和rs317635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                                
                                
                             
							 
                            
                                
                                
                                    对纤维堆囊菌模式菌DSM14627的生理生化和药敏性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显示该菌能利用葡萄糖及纤维素,不能分解利用麦芽糖、蔗糖等12种碳源;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及明胶液化实                                
                                
                             
							 
                            
                                
                                
                                    微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基础的专业实验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能动性的提高、教学内容的完善、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及综                                
                                
                             
							 
                            
                                
                                
                                    研究6种菊科中药对酵母朊病毒[PSI^+]治愈效果。通过在培养基内加入适量浓度中药成分的方式,利用表型检测方法在细胞水平上检测中药对酵母朊病毒的治愈。淫羊藿醇提物对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