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再出发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eng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着信贷市场价格管制与数量管制、市场进入与退出障碍、资金跨境双向流动严格限制等诸多约束,成为金融继续深化发展的障碍。
  依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于金融改革的指导精神,在人口、土地等要素红利日渐消退的背景下,新一轮金融改革需坚持以下几点,才能有效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重新审视四大关系
  新一轮金融改革需要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金融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及金融创新与监管等四个方面关系。
  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作为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机制,以否定之否定的形式不断推动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整个经济学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部政府干预主义与市场自由主义不断竞争和融合的历史。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金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必须减少政府对金融的过多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稳步推进资金要素价格(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形成市场化的央行目标利率和完善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二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并非社会发展的唯一目的,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建立和完善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不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国家开发银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在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助学贷款等诸多社会瓶颈领域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该机构的改革对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发展普惠金融意义重大。
  三是金融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血液,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等现代金融核心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功能,其改革具有系统重要性。在推进金融改革时,必须注意与财税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协调同步,这对于降低金融改革单兵突进、改革缺乏协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迅速扩大、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对中国金融监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形势下,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有必要,但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的积极意义,加强研究完善监管规则,避免“一刀切”造成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反复。
  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
  新一轮金融改革必须坚持以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着力点。
  当金融脱离实体经济,必然演变成为一种虚幻经济和假象繁荣,2008年发源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便是一次惨痛而深刻的教训,新一轮金融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临着资金配置扭曲、产能过剩严重和出口竞争力下降等复杂形势,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承载着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等诸多重任,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汇聚点和重要推动力。
  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户籍、土地、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多项重大制度改革,是一项投入巨大的复杂系统工程,资金需求规模大、期限长、主体多元、结构复杂,涉及贷款、债券、信托、股权融资、金融租赁等多种融资形式和多层次的资金需求,必须要有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在此形势下新一轮金融改革要以新型城镇化为着力点。可以说只有创新高效地支持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才是有效地服务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作为中国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在支持中国城镇化发展上一直发挥着骨干作用(截至2013年底累计发放城镇化贷款约7万亿元,占其人民币贷款累计发放的62%)。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将继续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中长期投融资体制机制,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针对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解决城镇化的“三个1亿人”目标,国家开发银行目前已考虑通过“三个专项”(即“发放专项贷款、发行专项债券、设立专项基金”),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设立“三个统一”(即“统一评级,统一授信,统借统还”),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性负债和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新一轮金融改革需要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保障。
  一是要加快完善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对于激发经济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积极推进信用体系的构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金融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完善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对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合理的金融市场结构意义重大。
  三是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避免部分金融机构的退出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流动性的大起大落。
  四是要加强金融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更为有效的信息处理技术,实现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与整体稳定。
其他文献
十  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全面把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设置目的、构成及其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动态调整,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  目前,业界对此问题仍存争议。有一些声音认为,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分为三大类: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乡镇企业用地。
期刊
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基本是沿着动员储蓄、促进资本积累的主线。中国经济“第一季”的高速成长,正是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外向经济的引领下,令中国成为世界商品的加工厂。  中国经济“第二季”的成长动力,对内是资本要素的解放,纠正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让市场自发地引导资本流向最有活力的产业,拉动消费、发展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对外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使其具备“巨额融资”的能力。  第一要引入民资活水
期刊
围绕互联网金融的讨论在近期财经舆论场中蔚为壮观。这个概念在被热炒的同时,其隐含的基本理念与逻辑却似乎被忽略了:互联网金融其实只是普惠金融的一个部分,而普惠金融的本质是向贫穷的弱势群体提供低成本且负责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强调低成本的同时,负责任同样不可偏废。  一直以来,高昂成本是隔离传统金融与弱势群体的天然鸿沟。金融的核心是对各种资源的索取权进行交易并转移,从而对实体经济资源进行超越主体、跨越区
期刊
中  国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地方政府债的真实情况以及关于债务风险的判断,是近年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根据最高决策层的部署,国家审计署于2013年8月至9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44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原则,对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  在中国公共部门债务中,各方最为关注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这个部分,其变动趋势和特征值得考察。  明账处于安全区
期刊
影  子银行的实质与银行类似,相关机构或业务接受与存款特征相似的融资,向其他机构提供流动性和(或)信用支持,公开或隐含地使用了杠杆。  影子银行机构或业务与资金提供者之间实际是一种借贷关系,但由于在资本充足、贷款集中度、杠杆比率、拨备计提以及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没有比照银行的标准进行监管,存在监管套利、杠杆过度放大以及信用风险错误定价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因而需要被关注。  潜
期刊
十  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在金融体系中,便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是有效发挥金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是进一步发挥银行的决定性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机制和财政机制切断了居民部门与实体企业部门之间的金融联系,企业的资金由财政拨付,供销由国家计划安排,生产按照计划任务展开,职工工薪由国家统一规定,利润全额上缴,以及国家财政统付盈亏等机制,使得金融机制难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
期刊
十  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国务院随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表明中国老龄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逐渐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根据我们测算,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两亿,老龄产业链的市场需求高达6000亿元,而当前市场只有1000亿元。  在中国,养老产业资源零散、标准欠缺、产业链不完整、
期刊
在  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央行判断货币政策操作方向和强度的办法有四种:第一,观察就业是否已充分实现,即失业率是否已降至自然失业率之下;第二,观察物价涨幅是否超过目标涨幅;第三,观察货币供应量及其增速的变化,辅之以观察物价和就业数据的变化;第四种方法是观察银行同业市场的利率变动,辅之以观察货币、物价和就业数据的变化。  上述四项观察指标,统称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或名义总需求的监测指标。  
期刊
当  前中国所面对的经济形势,可以用国内“三期叠加”和国际“规则大战”来形容。  “三期叠加”指中国宏观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长短期因素同在,总量与结构原因共生,宏观经济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  “规则大战”则是WTO多边贸易体制步履维艰,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如火如荼大行其道,美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自行收放,全然不顾及对他国的冲击。  为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
期刊
201  0年-2020年是中国经济关键的十年,将面临如何迈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应加快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步伐,为顺利跨越这关键的十年提供动力和保障。未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有五个重要举措。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未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大致的蓝图应为上面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底下是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券商柜台市场,共同形成一个“正金字塔”。在这几个层次之下的,是上万家P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