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互联网金融的讨论在近期财经舆论场中蔚为壮观。这个概念在被热炒的同时,其隐含的基本理念与逻辑却似乎被忽略了:互联网金融其实只是普惠金融的一个部分,而普惠金融的本质是向贫穷的弱势群体提供低成本且负责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强调低成本的同时,负责任同样不可偏废。
一直以来,高昂成本是隔离传统金融与弱势群体的天然鸿沟。金融的核心是对各种资源的索取权进行交易并转移,从而对实体经济资源进行超越主体、跨越区域、穿越时期的配置。这需要建立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比如,在信贷发放中,就必须依靠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来判断其偿债能力和意愿。
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产生大量成本。对于传统金融来说,大型企业的大额业务会摊薄单位服务成本,因此深受青睐,而弱势群体分散的小额金融业务,交易成本高昂,使传统金融不愿也没能力提供服务。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这些。互联网可有效处理大规模标准化信息,大大降低了提供小额金融服务的成本,将金融服务下延至边缘人群,这恰恰是2005年联合国在“国际小额贷款年”首次正式提出的“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脱胎于小额贷款和小额金融,普惠金融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弱势群体、小微企业服务,便利交易活动、改善居民生活、支持创业投资,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互联网为普惠金融插上了技术之翼,在其推动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的理念在支付、理财、信贷等各金融环节都得到了体现。
在电子支付方面,韩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肯尼亚都取得了不小突破。当地的移动通讯公司与银行通过合作,为用户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手机用户提供汇款、小额支付、小额金融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服务。
在小额贷、理财、保险等方面,肯尼亚在手机支付的基础上衍生出为客户提供通过手机将钱存入利息账户、申请短期(30天)贷款和购买保险等金融服务。美国的Kiva、Lending Club和Prosper等则是通过P2P平台为个人或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相比之下,中国的P2P平台发展更加迅猛,已达数百家,在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同时,有些平台还扩展到了理财等领域。阿里巴巴则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最为成熟,在小额贷方面形成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出现,却使其普惠金融的本质被忽略。人们沉浸在低成本的欢乐中时,往往忽视甚至排斥普惠金融的另一面——负责任,这隐含着无法轻视的风险,殷鉴并不远。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普惠金融的风险事件。次贷的本意是为了让低收入人群获取住房贷款,但由于不负责任而在实践中演变成一种投机。放贷方与求贷方的欺诈行为大量涌现,引发了市场泡沫,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作为普惠金融的一部分,互联网金融同样面临“不负责任的风险”,这不仅包括支付安全,还包括客户隐私保护,企业行为约束以及信用风险积聚等问题。这也正是当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被高度关注的原因之一。如何在鼓励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寻找平衡,进一步实现普惠金融,将考验监管层的智慧。
一直以来,高昂成本是隔离传统金融与弱势群体的天然鸿沟。金融的核心是对各种资源的索取权进行交易并转移,从而对实体经济资源进行超越主体、跨越区域、穿越时期的配置。这需要建立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比如,在信贷发放中,就必须依靠借款人的信用信息来判断其偿债能力和意愿。
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产生大量成本。对于传统金融来说,大型企业的大额业务会摊薄单位服务成本,因此深受青睐,而弱势群体分散的小额金融业务,交易成本高昂,使传统金融不愿也没能力提供服务。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这些。互联网可有效处理大规模标准化信息,大大降低了提供小额金融服务的成本,将金融服务下延至边缘人群,这恰恰是2005年联合国在“国际小额贷款年”首次正式提出的“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脱胎于小额贷款和小额金融,普惠金融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弱势群体、小微企业服务,便利交易活动、改善居民生活、支持创业投资,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互联网为普惠金融插上了技术之翼,在其推动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的理念在支付、理财、信贷等各金融环节都得到了体现。
在电子支付方面,韩国、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肯尼亚都取得了不小突破。当地的移动通讯公司与银行通过合作,为用户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手机用户提供汇款、小额支付、小额金融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服务。
在小额贷、理财、保险等方面,肯尼亚在手机支付的基础上衍生出为客户提供通过手机将钱存入利息账户、申请短期(30天)贷款和购买保险等金融服务。美国的Kiva、Lending Club和Prosper等则是通过P2P平台为个人或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相比之下,中国的P2P平台发展更加迅猛,已达数百家,在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同时,有些平台还扩展到了理财等领域。阿里巴巴则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最为成熟,在小额贷方面形成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出现,却使其普惠金融的本质被忽略。人们沉浸在低成本的欢乐中时,往往忽视甚至排斥普惠金融的另一面——负责任,这隐含着无法轻视的风险,殷鉴并不远。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普惠金融的风险事件。次贷的本意是为了让低收入人群获取住房贷款,但由于不负责任而在实践中演变成一种投机。放贷方与求贷方的欺诈行为大量涌现,引发了市场泡沫,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作为普惠金融的一部分,互联网金融同样面临“不负责任的风险”,这不仅包括支付安全,还包括客户隐私保护,企业行为约束以及信用风险积聚等问题。这也正是当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被高度关注的原因之一。如何在鼓励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寻找平衡,进一步实现普惠金融,将考验监管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