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支撑,讲求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人性化理论。本文通过对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特殊性为切入点,分析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建设中讲求的原则,进而对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措施展开探讨。目的是为了通过制度规范以及有效手段的实施,从而建立起多元化、一体化的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高等师范院校的信息反馈机制,为最终实现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循环共享平台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高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79-01
前言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育我国众多教师的基地,是培养出更多优秀教师人才的摇篮。高师院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来的人民教师,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起来。为了促进高师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对高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极有必要的。因此,在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积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创新对高师学生心理引导的有效方法。
一、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特殊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专业院校相比最大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师范性”,注重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保证师范性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对面向高师学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紧紧围绕这一特性来展开活动,不仅要考虑到高师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状态变化,也要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解决和心理素质的强化加以重点培养。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在服务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使高师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更加关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未来教师生涯中发挥以身传教的意义[1]。
二、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体现在了两方面,一个是教育主体,一个是受教育主体。首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群,高师学生要极大的发挥主体性作用,体现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能自主提升内心思想觉悟。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重视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注重自身教育的主导型、创造性以及能动性,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精神。
(二)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师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在整体教育教学规划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辅导,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是从高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在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对内在也要提升,要使高师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观念,这样才能成为全面的、综合的现代教师人才[2]。
三、关于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在落实建设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需要有系统的、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因此,在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首先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规定和章程,规划对高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同时,在设立学校内部心理健康咨询室后,提出相应的心理咨询室管理规定,相关教师以及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学生的案例分析,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心理状态的建议及方法进行研讨和交流。
(二)组成高素质、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师院校在针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具有高专业水平和高专业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是重要前提。高师院校要定期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积极参加全国召开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交流会,从而不断提升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也能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出自身灵感,从而打造属于自身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之路。
(三)建立健全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发展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其不仅关注了高师在校生的心理状态,也对高师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对学生全身心健康以及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对我国优秀教师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在今后的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中,着力发展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四、结论
总的来说,建立健全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仅是实现高师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平台,更是对多元心理教育、健康人格培育以及发挥人文主义情怀的升华。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一种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动高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创建社会主义优秀教师人才注入了新鲜血液。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姗.高师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建构初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06-108.
[2]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1-42.
[3]罗小兰,王静.高师心理健康一体化教育模式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38-40.
关键词:高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79-01
前言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育我国众多教师的基地,是培养出更多优秀教师人才的摇篮。高师院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来的人民教师,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重视起来。为了促进高师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对高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极有必要的。因此,在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积极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创新对高师学生心理引导的有效方法。
一、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特殊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专业院校相比最大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师范性”,注重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保证师范性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对面向高师学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要紧紧围绕这一特性来展开活动,不仅要考虑到高师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状态变化,也要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解决和心理素质的强化加以重点培养。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在服务高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使高师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更加关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未来教师生涯中发挥以身传教的意义[1]。
二、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体现在了两方面,一个是教育主体,一个是受教育主体。首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群,高师学生要极大的发挥主体性作用,体现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能自主提升内心思想觉悟。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重视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注重自身教育的主导型、创造性以及能动性,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精神。
(二)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师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在整体教育教学规划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辅导,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是从高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在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对内在也要提升,要使高师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观念,这样才能成为全面的、综合的现代教师人才[2]。
三、关于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在落实建设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需要有系统的、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因此,在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首先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规定和章程,规划对高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同时,在设立学校内部心理健康咨询室后,提出相应的心理咨询室管理规定,相关教师以及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学生的案例分析,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心理状态的建议及方法进行研讨和交流。
(二)组成高素质、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师院校在针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具有高专业水平和高专业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是重要前提。高师院校要定期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积极参加全国召开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交流会,从而不断提升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也能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出自身灵感,从而打造属于自身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之路。
(三)建立健全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发展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其不仅关注了高师在校生的心理状态,也对高师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对学生全身心健康以及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对我国优秀教师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在今后的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中,着力发展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四、结论
总的来说,建立健全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仅是实现高师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平台,更是对多元心理教育、健康人格培育以及发挥人文主义情怀的升华。构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一种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动高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创建社会主义优秀教师人才注入了新鲜血液。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姗.高师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建构初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06-108.
[2]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1-42.
[3]罗小兰,王静.高师心理健康一体化教育模式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38-40.